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學習的作用
時間:2022-09-11 09:21:59
導語: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學習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古詩詞的演唱在聲樂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演唱好古詩詞,就要并從古詩詞的概念、古詩詞與音樂的關系、古詩詞的特點、背景、歌詞內容、歌曲意境、演唱布局以及曲風及韻味進行舉例分析,體現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作為一位聲樂演唱者,應該學習加強學習古詩詞藝術歌曲,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內涵,把自身音樂修養和感覺融入到演唱歌曲中去。強調作為聲樂學習者,不僅要學習音樂,還要去了解歷史、文化、古詩詞等各方面知識。
關鍵詞:古詩詞;藝術歌曲;聲樂學習;作用
中國古代文化如璀璨的星河般熠熠生輝,古代文人引以為自豪的詩、詞、歌、賦更是占據著文化的半壁江山,在音樂的世界中,也存在著很多以古代文化為主的藝術形式如:古琴藝術、古箏藝術、古詩詞聲樂作品等等。古詩詞藝術歌曲作為藝術歌曲的一個種類,更是音樂史上的一朵奇葩,為聲樂藝術注入詩詞的魂魄,讓聲樂藝術更加有內涵和文化底蘊。現在古代詩詞藝術歌曲已經成為聲樂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能夠幫助我們打好聲樂基礎,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也能體現一個歌者的修養與氣韻,讓我們在音樂中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與慰藉。
一、古代詩歌的發展
縱觀中國歷史的變遷和發展,每一個關鍵時期都有它特定的音樂表現形式如:先秦的《詩經》,“風、雅、頌”表現了先秦各國的不通風貌和人文情懷,也有不少的人民生活在詩詞中反映,那時的人們便開始了詩歌的吟唱,都是對生活的歌頌。漢時期的“樂府”作為專門的民歌收集機構,收錄了非常多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表現了焦仲卿和劉蘭芝對愛的忠貞不渝,《鳳求凰》表現了當時的女子為了追求屬于自己幸福的勇敢表現,這些故事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哪一個不是家喻戶曉,可歌可泣。時間一轉來到宋朝,專門出現了一部分專門作詞的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蘇軾等等,學生時代那一個人沒有學過“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至今這些都是我們朗朗上口的不朽篇章。近現代以來,以黃自和蕭友梅先生之始,中國開始受西方音樂的影響,不斷的將中西方音樂和詞進行了恰到好處的融合,產生了大量優秀的作品,現代社會中,人們更是掀起了對古代詩詞的演唱熱潮,歌唱家姜家鏘老先生對古詩詞的演唱可謂是盡心盡力,他演唱了多首古代優秀文人的作品,為我們國家的瑰寶,我們應當對它進行發揚以及傳承。
二、古詩詞與音樂的關系
一首古詩是一個濃縮的生活片段、一段濃縮的歷史。每一個字都有深刻的含義,感情的表達方式是內斂的、含蓄的,感情在沉靜中爆發,古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更能表現出古詩詞的意境美,引導聲樂學習者的二度創作,把古詩詞通過聲樂演唱的形式表達出古詩詞的內容和意境美。《陽關三疊》作為一首優秀的詞作,為我們所傳唱,“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寥寥幾句詞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邊塞城鎮的蕭瑟景象,也給我們描述了一件友人間互道離別珍重的畫面。詩文以疊嶂的表現手法表現了對友人的依依不舍,“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友人間客套的道別,你去了遠方一定要保重自己,千言萬語愿君珍重,這是千年以來文人墨客道別時最常用的一段說辭,“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經歷了時間的磨礪,心心相惜的人才能夠成為最好的朋友,當離別來臨的時候才知道你對我是多么的重要,好比伯牙子期一樣,高山流水遇知音,你離開的時間越久,對您的思念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中國文人歷來的療傷圣品,借酒澆愁,愁入愁腸愁更愁,更多的文人都以古琴的憂傷琴韻配以憂傷的辭句,使整個的情感基調陷入一種淡淡的憂傷之中。所以說,古詩詞與音樂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古詩詞賦予音樂的形象化,給予意境美,感情沉靜中爆發,含蓄中讓感情達到極致,音樂讓古詩詞的增添了意境美以及想象的空間。
三、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特點
要抓住整個詞的感情,它表達的是離別之情,《陽關三疊》中關外的景色是荒涼蕭瑟的,演唱時就要表現出送行時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此去音樂深沉、舒緩,含蓄而又清淡微遠,似古琴悠悠,深刻觸及人的心靈。歌者演唱時要對歌曲的章節、段落做精密的設計,語句的起伏、轉折、音色、力度、速度都應作相應的設計。第一段應以遠景來起唱,增強了離別情緒的特定分為,給人一種凄冷的感覺,用聲要有所控制,較有內涵。中間八度音程的演唱,是含蓄而激情,漸強后減弱更增強分手之時的惜別之情。不要過多的使用顫音和共鳴。第二段聲音由弱到強,埋情更深,內涵的表達。“淚滴沾巾”的“淚”與“滴”之間可稍作停頓,這樣表達的感情更細膩,語氣也更生動。第三段高潮的渲染以及結尾惆悵的嘆息,是此曲的高度概括。“未飲心已先醇”中“醇”字要減弱,唱出內心的深刻感受。“無窮的傷感”中“窮”字可唱得自由些,有戲曲中緊打慢唱之感。此曲沒有扎實的聲音基本功,沒有根深的對文學作品的領悟能力,是很難準確、全面地詮釋的。對古詩詞歌曲演唱的特點的理解,總結其具有“一難、二雅、三涵”的特點。一難:古詩詞的情感需要演唱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演唱過程中的咬字吐字、氣息的運用是難點;二雅:中國古代文人墨客最重一個“雅”字,文字要優雅,氣質要典雅,表情達意要文雅;三涵:要精準的表達詞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古人寫詩作詞惜墨如金,每一個都有意義,可能一個詞就是一個典故,我們在表達情感時要準確表達出詩詞的內涵。
四、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學習中的作用
在聲樂學習中,古詩詞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態的,雄偉壯闊、悲涼凄婉、含蓄典雅、景象萬千。演唱古詩詞歌曲不僅要表現詩詞內容和感情,更要用聲音去體現古詩詞的意境美,強弱有致。本人在第一次演唱歌曲《春曉》時,只顧演唱時聲音的技巧,并未注意去表達歌曲中歌詞的感情和意境,給聽者一種很平淡,毫無感情可言,只是嗓子條件好的感覺,無法吸引聽眾。經過老師的指導,本人下去再三琢磨,對《春曉》這首詩的背景,詩的意思,感情,心境進行細細推敲。詩精彩練達,寥寥數筆就把作者的喜春轉為惜春的心境勾勒出來,作品充滿了大自然與人類,以及生物的和諧美、自然美、安詳美。演唱此曲必須抓住惆悵、感嘆、惜春、寧靜的藝術氣質,用聲應多用連音和弱音的技巧,每一句不能斷開來唱,一氣呵成,不然就失掉一句的完整性。聲音不能唱得很大而響亮,否則就不是古詩詞了,不能表現出古韻典雅之美。學習古詩詞藝術歌曲更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藝術修養,學生就必須去在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之前,就要自己去理解古詩詞的背景,歌詞內容意思,以及歌曲表達的感情,歌曲意境,用自己的聲音變換不同的音色去表達古詩詞的內容。方瓊、吳碧霞、張也、宋祖英等都曾經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可以說,古曲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學識,是最具曲高和寡之道理也。所以作為聲樂學習者應該多學習古詩詞藝術歌曲,提升自身的修養與學識以及自身內涵。
五、結語
作為一個聲樂學習者應該加強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學習,遵循藝術發展客觀規律進行系統深刻的學習,刻苦鉆研。精神的藝術修養是演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必要條件,在學習歌曲的同時要了解文學、歷史、美學等方面只是,從而豐富內在的情感活動,豐富音樂的感覺。打好聲樂基礎,提升自身修養和內涵,增強文化底蘊是勢在必行的。
[參考文獻]
[1]金建民.中國音樂簡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游國恩.中國文學史[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4]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劉承華.中國音樂的人文闡釋[M].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作者:何玲 單位: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解讀藝術歌曲對聲樂發展的影響
- 下一篇:葫蘆絲藝術發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