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聲樂藝術傳播困境與策略

時間:2022-07-08 11:53:15

導語:民族聲樂藝術傳播困境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聲樂藝術傳播困境與策略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以它特有的民族韻味、時代精神、文化底蘊、審美品格、表現形式獨領風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藝術形式、內涵的形成與發展并不是由某一種文化因子構成,故在追溯民族聲樂藝術產生、發展、創新歷程時,不難發現它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正體現在其多元因子的構成中。其以中國民歌、說唱、戲曲為基礎,以其他國家美聲唱法為參照、為互補,構成了民族風貌明顯、風格多元、生機盎然的新民族歌唱藝術。目前,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尤其是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與傳播在互聯網、新媒體、計算機等技術的沖擊下,受到了一定挑戰,例如其內化的民族特質、外化的時代精神難以在新媒體時代、互聯時代得到恰當的傳承與發展。由張帥編著、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與傳播》一書,以新時代為研究背景,以文化藝術發展為總目標,在論述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揭示了其走向群眾、走向世界的趨勢與路徑,將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困境與突破全面呈現,旨在促進中國文化的繁榮、藝術的傳承,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該書對中國聲樂藝術的科學化、大眾化、世界化進行了較為系統地研究,即一方面系統性研究了中國聲樂藝術的發展現狀,另一方面系統性揭示了當前中國聲樂藝術發展困境、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按照“實際情況分析→問題發現與分析→問題解決”的邏輯思路構建起較為系統的研究框架,為中國聲樂藝術發展研究奠定了基礎。具體到中國聲樂藝術發展現狀的分析,該書從中國聲樂藝術的發展歷程、繁榮發展及其與文化之間的關系三個層面揭示了其現狀,以及回答其為何需要不斷突破創新這一問題。在論述中國聲樂藝術發展歷程時,作者獨辟蹊徑,不僅從中國古代與近現代兩個方面入手來梳理聲樂藝術的發展歷程。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有較長的時間,且形成的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理論與實踐論文、專著、報道等既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研究者對不同歷史時期的聲樂藝術理論與實踐的歸納總結,也是對聲樂藝術不同層面、不同維度、不同角度的思考成果。時至今日,中國民族聲樂研究不再單純局限于民歌、戲曲的聲樂體系、唱法等,而是結合當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等宏觀背景,從多個層面、多個維度探討中國民族聲樂的演唱技術與方法、演唱風格與原理、演唱人才培養與社會化等問題,逐步使得中國民族聲樂更具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聚焦于中國聲樂藝術發展困境及其突破,該書內容指出,對中國聲樂藝術發展采用循環論證的方式進行分析,從中國聲樂藝術傳承發展途徑、傳承發展目的等角度逐步揭示其發展困境及其突破點。從中國聲樂藝術傳承發展途徑來講,該書以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特征為切入點,即在指明網絡傳播的快捷性、影視傳播的大眾化、圖書傳播的實效性這一系列特征的基礎上,表明我們中國聲樂藝術傳播的途徑是多元化的。但因社會、學校等宏觀主體的無意忽視,使得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并沒有及時引入中國聲樂藝術教學中,影響了中國聲樂藝術的傳播進程,同時受民族聲樂表演人員所具有的傳統觀點的影響,阻礙了新技術引入的進程,繼而影響了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

對此,作者指出中國民族藝術的傳播,需以革新相關人員傳統理念來服務中國民族藝術傳播為基礎點,以國家、社會、學校等宏觀主體協同促進新技術融入民族聲樂表演為著力點。從中國聲樂藝術傳承發展目的來講,該書在表明中國聲樂藝術傳承與發展是促進中國文化繁榮發展、展現民族風貌與時代精神、呈現中華兒女精神品格與內斂情感重要途徑的基礎,同時指明當前中國聲樂呈現逐漸西化的現象,忽視了聲樂與民族特色的融合發展。基于此,作者提出了民族聲樂表演者首先應植根于國家民族音樂的沃土中,然后在借鑒國外優秀唱法、文化藝術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創作這一措施,旨在促進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與創新。總而言之,《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與傳播》一書探討了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歷程到發展困境再到創新發展策略,有邏輯有思維、有理論有依據地呈現了聲樂藝術研究框架,具有較高的可讀性與指導性。

作者:楊艷 單位:貴州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