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時代大學語文教學分析

時間:2022-06-08 03:15:46

導語:信息化時代大學語文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時代大學語文教學分析

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養。教育部長袁貴仁認為:“立德樹人不僅僅是思想品德課,也不單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事,這是整個教育的工作。最直接相關的就是思想品德、語文、歷史、體育、藝術這五門課。”[1]大學語文課是一門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人文情懷的重要課程。大學語文課的宗旨是通過對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講授,培養學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使大學語文課成為一門弘揚傳承培養民族文化、提升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課程。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互聯網覆蓋了整個校園,網絡成為功能最大、資源最多、成本最低、使用最便捷的學習工具,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轉變為借助網絡等資源自主學習。網絡資源給大學語文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條件,也對大學語文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利用新的資源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促進大學生德行情操的成長,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黑龍江大學的大學語文課走在教改的最前沿,進行了如下的改革嘗試。

一、多媒體教學

長期以來,大學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與現實聯系不緊密的問題,學者對此也予以了足夠的關注,并在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然而對關于如何在大學語文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如何利用多媒體建構新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等問題關注較少。在此情形下,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尤其必要的。相對于英語教學,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明顯滯后,多媒體技術表現出的教學情景,特別適合大學語文課的教學,而且能使課程更加生動直觀,使大學語文課成為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身的課程。

(一)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自2003年起,黑龍江大學大學語文課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全部實行多媒體教學。教研室集合全體的智慧自主研發多媒體教學課件,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課件版面和內容。用大量的資料性文字和具有豐富人文內蘊的精美圖片、音樂和音像資料等,充分展現文章內容,發揮文學內在的教育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改善了以往單一板滯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效果是傳統的單純課堂教學模式無法企及的。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審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以豐富的內容和圖文并茂的形式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文字、圖像、聲音并用,給學生更直觀、更生動、更大量的信息,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提高他們對美文的鑒賞水平,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講白居易的《長恨歌》時,先播放一段有關安史之亂的視頻,通過了解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的社會背景、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尤其是天寶后期,唐玄宗寵愛楊玉環,政治日益腐朽。以及最后馬嵬兵變,唐玄宗和楊貴妃生離死別。通過這些視頻的觀看,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意境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會增加大學語文課堂的知識量、信息量,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參與度,拓展知識層面,教師也能充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目前,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在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問題。1.突出重點,提綱挈領。多媒體幻燈片不是主體,它是輔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師。不要把PPT文稿變成WORD文件,幻燈片上只出現標題、句子,而不是你要說的每句話,課件不是教案。課件頁面文字不能過多,如果文字太多,就會影響學生聽課。學生拼命記筆記,內容的懸念也沒有了。制作PPT文稿時一定要注意謀篇布局,詳略得當,保持簡單,留白很重要。2.風格統一,顏色協調。多媒體幻燈片應風格統一。一個課件的幻燈片前后整體風格應一致,不要頻繁變換模板的風格,這要使課件的內容、風格一致,既有美感,又會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顏色激發情感,顏色傳遞感情。這樣摸索和構建學生、教師與多媒體三方互動契合的新模式,以多媒體為手段建立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利用網絡拓展課外教學

我國高等教育對大學語文課重視力度不夠,對大學語文課程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習慣的影響,本課程被蒙上“補課”論的陰影,或者被視為“高四”語文、“高五”語文。由于重視不夠,大學語文課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上。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研究不夠,還沒有形成完備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系。縱觀全國大學語文課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基本停留在中學應試教育階段的“填鴨式”教學。教師一講了之、學生一聽了之,學生學習只是單純為了完成學分,有些學生很想好好學習,但是少而又少的學時并不能滿足他們,課外學習又不知學什么、怎么學,網絡時代下的現代化手段還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

(一)拓展課外教學的意義

由于大學語文是公共必修課,學時比較少,僅30學時,在這樣短的時間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大學語文課利用網絡條件進行課外拓展學習是非常必要的,眾所周知,語文學科不僅僅需要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了解,同時還需要大量的也是必須的課外閱讀。但長期以來大學語文教學基本上局限于課堂教學,課外拓展學習還沒有充分開展起來。由于大學語文的教學局限于課本上,而教材的內容與時展相比較,往往滯后于時代的發展,顯得單一、靜止和陳舊,學生已不滿足于教師在課堂中傳授的知識,他們渴望獲得新知識,關注新信息。因此,除了改革50分鐘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外,利用網絡條件大力拓展課外教學空間,也是非常必要的。改變傳統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重構教學體系,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條件,拓展課外教學空間,在更高的層面上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養。人文知識的學習僅僅依靠課堂是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引領,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人文素養的提高是需要點滴積累的。利用網絡條件進行課外拓展,擴大學習范圍,提高閱讀質量,增強學習的深度、維度,豐富教學內涵,培養學生形成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使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更加豐富、充實、健康,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二)利用網絡拓展課外教學的策略

主要是利用現代化網絡信息資源拓展大學語文課外學習,引導和激發學生讀書和鉆研的興趣,使他們不拘泥于課本。隨著課外學習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拓展大學語文課外學習教學的方法如下。1.建立“大學語文網上讀書工程”,延伸拓展課堂教學。語文教材所選的篇目都是經典的名篇佳作,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同時要有目標有針對地指導學生閱讀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書籍、文章。通過課外拓展,學生既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又加深了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比如講解周作人的《烏篷船》時,可以鼓勵學生去“大學語文網上讀書工程”閱讀周作人的其他小品美文,比如《故鄉的野菜》、《北京的茶食》等。2.建立大學語文網絡博客,推薦優秀熱門書籍、文章,拓展課外閱讀。建立大學語文網絡博客,不斷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的優秀熱門書籍、文章,使大學語文課成為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課程。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不斷地在課堂上推薦他們獨到的新書,真正達到了資源共享。3.建立大學語文網絡學習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通過建立大學語文網絡學習平臺,學生能夠了解國內外新近或從前發生的事;上傳讓學生受益匪淺、青春勵志的多媒體視頻資料;讓他們欣賞古今中外名曲、名畫,使他們受到綜合美育教育,這樣不僅會大大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4.拓展課外教學空間,設立專家講壇。聘請具有相當學術水準的專家為學生開設讀書講壇,指導學生課外讀書活動,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報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課內課外學習相結合,使得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邁上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梯。

(三)加強課外活動指導,突出素質培養主題

1.多渠道、多視野繼續開展課外閱讀,拓寬大學語文課外讀書和人才培養途徑。任課教師除布置必讀書目等傳統做法外,還定期開展“推介新書”活動,把當前文學界有關學術新著、文學新著和出版動態等介紹給學生,從提高學生業余讀書質量的角度,提升學生人文素質。此外,學生不定期介紹自己閱讀過的優秀圖書,相互交流讀書心得。2.配合各院系人才培養、素質提高活動,提供有關專業指導。教研室教師多次受邀,擔任學校及一些學院活動的評委,為社團活動、征文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提供專業指導。3.發揮課程優勢,組織調查研究,注重培養學生實際能力。利用專題課,結合課文講授和學生當下學習及未來工作需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擬制調查問卷,展開實地調查,既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2012年黑龍江大學深入推進“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分類教育與能力培養相融合、實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實施專業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融合、實施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這對于大學語文教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總之,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改革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意義重大,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方面,力爭探索出系統的、完備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系。由此改變全社會對大學語文課程的看法,糾正學生對公共課的態度。大學語文給予學生人文素養的陶冶,擴大他們的視野和胸襟,使學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成為“高尚”與“和諧”的一代新人。最終使大學語文成為傳播中華人文精神的重要課程。

作者:張麗杰 單位:黑龍江大學

參考文獻:

[1]靳曉燕.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政府要向學校放權[N].光明日報,201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