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力系統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13 05:03:00
導語:綜合能力系統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用系統觀點研究問題,將對象視為系統。首先,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設計”要素,化整為零,然后逐個研究,各個擊破。問題越具體,越便于研究。這便是分析。在此基礎上,再化零為整,總括各個要素的研究成果,把它們有機地組合起來,這便是綜合。比如,我們要研究景物描寫,就把景物描寫看作是一個系統,根據研究的目的,我們在這個系統下面設計六個要素:觀察點,描寫對象,描寫角度,描寫方法,景物特點,思想感情。第一,分析觀察點。觀察點決定景物描寫的層次和順序。分析景物描寫,一定要搞清是定點觀察還是移步換景,定點觀察還要搞清是仰視、是俯視,是環顧,是遠眺、是近覷。看同一景物,觀看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正視、側視,斜視、平視,距離不同,遠視、近視,人們的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抓住“觀察點”,是理順脈絡層次,把握篇章結構的一把鑰匙。第二,分析描寫對象。有的描寫對象較具體、單一,有的則概括、復雜。這樣,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總是抓住那些最能突出景物特點的具體對象來寫,而描寫的順序,也往往體現在對象的變化上。第三,分析描寫角度。描寫對象能夠體現景物特點的并非它的全部,而是某個或某些角度,分析出這些角度,景物特點就容易抓住了。第四,分析描寫方法。作者之所以把景物寫得生動傳神,景物特點鮮明突出,是因為恰當地使用了各種描寫方法。第五,分析景物特點。世界上的景物林林總總,變幻多姿,各以其獨特的面貌相區別。作者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獨特之處,才能真正把握它們的形象。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特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描寫和其它文章一樣,須有明確的立意。純客觀地描寫景物,即使有幾分像,也是無生命無生氣的。景物要能寫活,必須有作者自己的獨特感受。情是寫景的靈魂,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家筆下的景物總是客觀與主觀互相交融,山水有情,草木知意。研究景物描寫,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個關鍵性問題。
下面以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中描寫虎山水庫的一段為例,看看這種方法的具體運用。
經過如上的分析以后,我們對這段景物描寫就很清楚了。綜合起來說:作者來到虎山水庫后,觀察點由壩前到壩橋上,所描寫的景物由遠觀到近看。詳寫了從橋孔中躍出的七股大水,略寫了平靜的湖水。作者從各個角度對大水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巨大的水響,震天的吼聲;美麗的色彩,黃(錦)、雪白、白(紗)、米黃(花紋);多姿的形態,(閃光的黃)錦、(脫線的)珠,沒有經緯的細紗精制圖案;雄壯的氣勢,“喑惡叱咤,似有千軍萬馬。”作者既從靜的方面寫了懶洋洋欲步不前的平靜的湖水;更從動的方面渲染了七股大水躍出,水激亂石,水珠拋撒的動人畫面。有局部的工筆細描,雪白的水珠象脫線一樣撒下,白紗上的米黃花紋;也有整體的勾勒,七股躍出的大水仿佛七幅閃光的黃錦。作者的主觀感情不僅融匯于客觀描寫,也有直接抒發,“也許只有織女才織得出這種瑰奇的景色。”為了充分地描繪出景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感情,作者運用了比喻,把躍出的大水比作黃錦,比作細紗配米黃花紋的精制圖案;運用了比擬,把平靜的湖水寫成“迎著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把水寫活了;還引用了古代傳說,給文章平添了幾分神秘美妙的色彩;更妙的是作者能于“動”中看出“靜”,以其傳神之筆,以靜寫動,從橋孔中躍出的大水,本是“跳擲翻騰”,作者卻能借豐富的想象,看到“一幅沒有經緯的精制圖案”。作者從多角度,運用多種方法,突出了雨中水的大、猛、美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壯觀瑰奇的圖畫。文章之所以會把景物寫得如此生動,這全出自于一個“情”字,把自己對祖國山河的厚愛,傾注在對祖國山河的極度贊美之中。
我們再用這種方法研究小說的人物形象。把人物形象看作系統之后,確定如下六項為其要素:描寫方法,典型環境,代表典型,性格特點,作者態度,典型意義。首先,分析人物描寫的方法。人物的典型形象是通過一定的描寫來刻畫的,分析其描寫方法,既有助于正確理解人物,亦有助于學習其高超的寫作技巧。第二,分析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明確人物活動的背景、時間、地點,這是理解人物行為及意義的必要條件。第三,分析人物所代表的典型。小說中的人物雖然是具體的,個別的,但他是典型,是類的代表。小說人物形象的意義即在于以個性表現共性。第四,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雖然是類的代表,但又是“這一個”,是以豐富多彩的個性存在于作品中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人物是沒有價值的。第五,分析作者的態度。作者對自己筆下的人物是有傾向性的,是傾注了作者濃厚感情的。正確地理解人物的態度,有助于正確分析人物形象。第六,分析人物的典型意義。典型的意義,也即小說的主題或主題的一部分。下面以魯迅的《藥》為例具體操作一下。
分析以后,再作綜合。比如:我們對夏瑜這個人物可以這樣綜合:本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塑造了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夏瑜的形象。他革命意志堅定,英勇無畏,以至獻出了生命。作者對他給予了熱情的贊揚,同時也痛惜于其斗爭的悲劇性。從而揭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嚴重脫離群眾的弱點。同樣,我們不難綜合出華老栓和康大叔的形象。
從上面兩例我們不難看出,運用表格式的方法不僅十分方便,而且條理清楚,一目了然。表格中各要素排列的順序也不應是隨意的,要按綜合時表述的需要安排。
表格式當然不是唯一的,還有其它許多合適的方法,具體運用哪種方法,要看所研究的問題和個人的習慣,關鍵是把研究對象恰當分成要素來分析綜合,這是根本的。
層次性的觀點是系統的一條重要思想。它認為,系統是由一定的要素組成,這些要素是更小一層的要素組成的子系統。而系統本身又是更大系統的組成要素。以此為理論基礎,我們用這種方法研究問題就有了廣闊天地。仍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為例。它與情節、環境等要素共同構成小說這一系統。而人物形象的要素之一,比如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完全可以視為系統,它的要素是: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白描、夸張,襯托,渲染等。還可以往下分,比如肖像描寫,它的要素可定為:寫什么,反映什么,怎么寫的。寫什么可劃分為衣著、形態、神情三個要素來研究、當然還可以分下去。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總結一下上面所寫的內容。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出,在語文教學中,任何研究對象都可視為系統,通過對其要素的考察,分析綜合,完成問題的研究。這樣一分析一綜合,既解決了問題,又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分析是對綜合而說的,是綜合的前提,而且必須以綜合為對象。但是,在任何情況下分析都是主要的,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這在思維過程中是必然的。因此,當客觀上需要研究某個問題時,首先就必須分析各種矛盾,抓住本質的東西,然后才能進行綜合或總結。分析的基本規律就是由整體和全局分解為一定的部分、因素之類,這正像把一部機器拆卸為零件和部件一樣。綜合是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和因素聯結起來進行考察,不僅看到事物自身的獨特性,而且看到大系統對子系統的影響以及系統結構與要素之間的關系。從宏觀上把握事物的內在本質,相互聯系和整體結構。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找出包含在事物的各部分和屬性之中的本質,把零散的、無系統的個別認識進行整理加工,從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綜合的基本規律是由局部或部分綜合為全局或整體,正如由若干部件、零件裝配成機器一樣。
在語文教學中,用系統觀點研究問題,能夠使學生得到分析綜合的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分析綜合的辯證思維的能力。
- 上一篇:基層資源環境審計經驗交流
- 下一篇:審計編制質量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