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模式思考

時間:2022-01-02 10:57:08

導語: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模式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模式思考

一、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基本現狀和實施“專題式教學”的必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對開設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目的和意義是這樣明確的: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選修課是為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作出學習內容的選擇,同時針對學生不同個性有側重地培養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他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然而,在當下的語文教學現場,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注重單篇教學的必修課程,大多數教師缺乏對語文教學總體目標的預設,語文課堂長期以來重復著“量少而質欠”的低效模式。那么,在高中語文課程設置一時還無法真正滿足學生自主自由選課的情況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讀寫品鑒探索能力,推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是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過程中必然要思考的問題。所以,選修課的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學模式的設計上有所改變和創新。

二、基于“詩歌專題教學”,明確選修課程“專題式教學”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1.確立選修專題。新課程提出“用教材教語文,不是教語文教材”的新教材觀,葉圣陶先生也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要靠教師的善于運用”。所以,選修專題的確立必須以選修課本為基礎,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緊扣《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積累整合”、“思考領悟”、“感受鑒賞”、“實踐運用”、“拓展創新”總體目標,以學生“生成思想”為核心,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提煉重構整合,確立有價值的、難易適中的專題供學生探究,促進語文學習效應最大化,從而充分體現選修課程靈活性、多樣性、拓展性的特點。2.細化專題內容。專題內容的設計不可太大、太深、太多,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情,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循序漸進提升探究能力。筆者以《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前三單元及相關鏈接中涉及的《閣夜》《旅夜書懷》《蜀相》《登岳陽樓》《登樓》《泊岳陽樓下》《陪裴使君登岳陽樓》七首杜甫詩歌為例,引入初中和必修課程中所學杜甫的其他詩作,同時推薦課外閱讀篇目,給學生提供幾個可以自選研究的小專題:“談談杜甫詩中的家國情懷”、“談談杜甫詩歌的意象特點”等。這些專題的設計,在選修中聯系必修,在完成了基礎教學目的的同時,又從各個層面訓練學生解讀鑒賞詩歌的能力。3.強化專題拓展?!皩n}拓展”是由學生在已有專題學習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從深度和廣度方面拓展,在一定意義上,專題拓展是專題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能體現專題教學效果的環節。比如,在研究“杜甫《登岳陽樓》和《登樓》主題比較”時,筆者一并列舉出了古代登高臨遠類詩歌十幾首:《觀滄?!贰锻馈贰兜躯X雀樓》《登高》《登樓》等,將其打印分發給學生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自主確立“拓展專題”。學生結合筆者提供的素材,確立了“關于古代登臨類詩歌的主題研究”這個專題。筆者進一步設計問題導引,要求學生閱讀素材,查找資料,分析探究,合作討論形成交流底稿。通過以上拓展專題的研究,學生更加明確專題研究的方法和目標,更好地鞏固了必修課程的學習效果,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體現專題教學內容豐富性、深刻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有助于建立更適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

三、開展“專題式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選修課程的開設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大難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增強課程的選擇性,將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所以,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模式的探索,需要我們孜孜以求,躬身實踐,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在明確語文教學基本任務不變的前提下,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設計等方面要不斷學習,不斷嘗試,繼續探索更可行、更完善的語文課程教學模式。

作者:牛森惠 單位:武威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