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施途徑
時間:2022-08-18 11:03:20
導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施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屬于課內閱讀的延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拓展形式。從課外閱讀的閱讀目標、隨文閱讀、閱讀指導、閱讀評價四個方面出發,對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實施途徑進行探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有效落實課外閱讀要求,提升學生閱讀水平與能力。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化,廣大師生對小學課外閱讀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小學課外閱讀屬于課內閱讀的延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拓展形式,對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探索與研究,優化教學模式,深入研究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施途徑和策略,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也可以加強學生對學科的交叉認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一、明確課外閱讀目標
(一)分析并明確各階段的閱讀目標
在小學課外閱讀實施過程中,制定課外閱讀階段目標屬于初始環節,階段目標定位是否準確直接影響著教學行為與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對各個階段的課外閱讀目標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的閱讀經驗,對目標進行分解,明確學生閱讀方向。例如,就閱讀方法而言,中年段課外閱讀階段目標可定為學習略讀,要求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能自由調整閱讀速度,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粗知文章大意。高年段課外閱讀目標可定為學習瀏覽,必要時可以跳讀、讓學生在掃描式的讀標題、尋章節、看圖表中,查找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二)把培養學科閱讀興趣作為主要目標
對于小學生而言,應盡量避免讓學生閱讀文字繁密的作品,堅持把培養學科閱讀興趣這個目標貫穿整個小學階段[1]。每一個學科都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各學科的教師如果能積極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學科閱讀,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走進學科。所有學科的老師都應把培養學科閱讀興趣當作重要的階段目標。例如,有的學生不經意間讀了數學老師分享的《蜘蛛和糖果店》后,不知不覺地就迷上了統計與概率;有的學生看了科學老師推薦的《給小學生的科學課》,走上了科學研究之路。
二、重視課外隨文拓展閱讀
要想進一步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應該注重隨文推薦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材料是課內作品的有效補充,能強化小學生對課內閱讀內容的理解,有效鍛煉其思維能力,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具體做法是:
(一)一篇帶多篇
結合教學內容與主題,立足學生閱讀實際,采用學一篇推薦多篇的形式,促使學生對課內外文章進行對比,深化對教學內容與主題的認識。如學習了關于科學探索與發現的主題課文后,可給學生推薦《視覺大發現》《藍貓淘氣三千問》等文本,供他們補充閱讀。
(二)一批薦一批
在隨文閱讀中,教師也可使用學一批薦一批的形式,確保其閱讀的針對性與持續性,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教師可針對教材單元內容,給學生適當開列一學期必要的閱讀書目,既可以節約學生的時間成本,又可以降低他們查找圖書的盲目性,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三)自主隨文閱讀
當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時,可將隨文閱讀的時機與內容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儲備,自行查找相關的課外文章,并進行閱讀和分享。例如,學習了課文《威尼斯小艇》之后,有些學生為了進一步感受水城之美,增加對威尼斯的了解,主動找來《水城威尼斯》進行閱讀與欣賞。教師對學生此類舉動應及時鼓勵,一方面有助于促使學生對課內閱讀進行深層次思考,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強化閱讀主動性。
三、課外閱讀指導技巧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教師在指導課外閱讀過程中,需要定期給予指導,避免其閱讀的盲目性。在閱讀活動計劃中,每周至少要進行一次課外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探尋符合自身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盡力調動學生的閱讀期待與閱讀熱情,使其產生內在驅動力,達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效果。同時,通過教師指導,引導學生走進作品,拉近學生和作品的距離,這既能夠降低閱讀難度,為今后開展高難度的閱讀奠定基礎,又可讓學生在感悟作品內容時,獲得新知識,促進其更好的發展。通常的做法,可將閱讀指導課分為三個不同階段:
(一)讀前引導課
教師可采用設置懸念、情景設計、故事導入等方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快速進入閱讀狀態,使其產生閱讀欲望,這對后續的閱讀具有重要影響。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異想天開的科學游戲》一書時,可以結合陀螺不倒的運動情境,利用學生急于想知道陀螺為何不倒的心理,進而引發學生閱讀自然科學書籍的欲望。
(二)讀中交流課
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開放、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將閱讀與交流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使其在交流中產生碰撞,獲得新啟迪、新思路。例如,在為董宏猷的《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制定閱讀方案時,可讓學生談一談書中哪些夢想是自己喜歡的,再結合自身的追求,暢談自己的夢想。這樣的交流,有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思考問題,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2]。
(三)讀后展示課
主要是分享閱讀心情與收獲。在此環節,教師可采用自主展示、角色扮演、多元評價等方式開展,這有助于實現閱讀的拓展延伸,增強閱讀的效果。例如,閱讀《小英雄雨來》一文時,可讓學生進行自主展示,扮演小英雄,利用鮮活的形象,增強學生閱讀的樂趣與效果。
四、創新課外閱讀評價方式
(一)重視多角度、創新性的學生閱讀評價
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關注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也要關注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重視對學生多角度、創新性閱讀評價。例如,建立閱讀檔案,其中包括閱讀收獲、閱讀感受、存在問題等,或者通過微信小程序等開設“閱讀銀行”,把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閱讀量計入其中,這樣利于學生保持持久的閱讀興趣,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感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
(二)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學生課外閱讀評價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家長、同伴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主體。對于課外閱讀的評價,教師要善于開發與運用來自家庭的教育資源,形成閱讀習慣養成的家校互動機制。推進課外閱讀,教師與家長貫穿始終的過程性評價尤為重要。例如,開展“百日閱讀打卡”活動,教師依據學情特點,指導學生確定科學合理的閱讀任務;家長協助記錄每一天的閱讀量、閱讀時間。總而言之,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立足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目標,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與評價,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做到讀導結合、讀議結合,能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鄧玉霞,劉曉文.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課程實施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4):150.
[2]黃劍峰.推進小學課外閱讀課程化的幾點思考[J].華夏教師,2018(3):37-38.
作者:林文騰
- 上一篇: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興趣培養措施
- 下一篇:語篇分析在課外閱讀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