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綜述
時間:2022-12-18 11:19:08
導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根基性的地位,《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了識字寫字教學的這種重要地位。小學低年級識字任務非常繁重,目前一線低年級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識字寫字教學,開始在理念層面有意識去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與水平。但是,目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還是存在著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強、形式單一、不注重利用造字規律教學、脫離生活等諸多實際問題。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提升識字教學的質量,引導學生有章有法快樂地學習漢字。一是入情入境,快樂識字;二是追根溯源,理趣識字;三是識寫結合,鞏固識字;四是家校合作,生活識字。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用各種巧妙的教學策略去培養識字興趣,豐富識字過程,提高識字效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地位。它在“總體目標與內容”上指出:“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所以小學低年級識字任務非常繁重。識字教學有著根基性的地位。“剛踏入小學的學生要先從漢字學習開始,這關系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學生識字量提升后,才能理解更多知識,為今后的成長打牢基礎。”[1]目前一線低年級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識字寫字教學,開始在理念層面有意識去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與水平,但是基于教學實踐看,光重視還遠遠不夠,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還是存在著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強、形式單一、不注重利用造字規律教學、脫離生活等諸多實際問題。識字雖以“識”為前提,但是卻以“用”為目的,“識”和“用”很多時候又互為前提,相輔相成。借用傳統文化思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來闡釋,與其枯燥地教給孩子每個漢字的音形義,不如教師運用各種識字教學的技巧與手段,引導學生有章有法快樂地學習漢字。那么有哪些幫助孩子進行快樂識寫的策略呢?本文將分析“入情入境,快樂識字”“追根溯源,理趣識字”“識寫結合,鞏固識字”“家校合作,生活識字”這四種識字教學策略。
一、入情入境,快樂識字
情境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高效方法,是指通過創設特定的場景用來激發學生相關心理情緒,將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漢字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與使用,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創設語境引導學生識字,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語境,以及漢字本身的造字情境,使學生能真正學會漢字[2]。”情境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推動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增強課堂的整體生機與活力。例如二上《登鸛雀樓》一課中,“依”字教學,老師將“依”字左右兩個部件標注上不同的顏色,揭示“依”最初就是人在衣中的意思。接著提問“你看,平時我們人和衣服靠得近不近?那白日和山呢?”最后結合“白日依山盡”詩句的意境,順勢總結“是啊,白日和山就是這樣挨著靠著呢!”這樣,將字形、字義和詩句所表達的情境結合在一起,學生輕松記住了“依”字。同時增強了情感上的體會。再如《烏鴉喝水》一課中“辦”字教學。老師利用多媒體將“辦”字中間的“力”變紅,左右兩點變成兩滴汗水,既結合課文情境又結合圖片。情境除了課文里有,漢字本身也蘊含情境。例如“麗”字的教學頗有意思。“麗”舊指鹿頭上的一對美麗的角,鹿角左右相同,因此“麗”字下半部分左右相似。看到“麗”字,想到美麗的鹿角,漢字的情境在字的形和義之間架起一座和諧的橋梁。
二、追根溯源,理趣識字
字理識字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識字方法,指的是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運用漢字的去識字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國心理學家艾偉早就指出,用“六書”去解釋生字,能建立牢固的形、音、義聯系。”[3]因此,教學法形成了一種以漢字的字形為突破口,音形義相結合的識字策略,逐漸就構建了字理教學法。字理識字的有效性在象形字的教學中體現的最為明顯。“瓜”一字的教學,出示字源演變,學生直觀感受到“瓜”字形象,為同學們展示甲骨文中的“瓜”、小篆中的“瓜”、隸書中的“瓜”以及楷書中的“瓜”的形象。同時結合古字還不易漏寫第四筆“點”,為正確寫字提供了幫助。再如這組形聲生字——睛、晴、蜻,它們都是以“青”為母體字的形聲字,結合聲旁和形旁他們就能大致知道它們的音和義,并把它們歸入一定的系列中,可以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識字教材的素材之一。在日常識字教學中,教師想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發現字與字之間奇妙聯系,就需有“厚積”的過程才能具備“薄發”的能力。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想要用好字理識字的方法,自身要儲備大量的古代漢語知識。另外字理識字并不是萬能的,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有時過于復雜的古字并不適合引入到教學中。例如“雞”,為同學們展示其在甲骨文、小篆、楷書中的字形,學生根據部件相加能比較容易地記住這個字,追及字理反而使簡單的方法復雜化。
三、識寫結合,鞏固識字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還應該將識字與相關訓練相結合,識字與寫字不是割裂的,正確識字幫助學生更好地書寫,而端正美觀的書寫同樣可以鞏固識字。識字只是手段,而識字的目的是運用,“寫字”是識字的結果也是運用的前提,“寫”是“識”與“用”的橋梁,對于“識”與“寫”的關系,我們要做到以“識”助“寫”、以“寫”促“識”。不動筆墨不讀書,說得再熱烈,不會寫,也是枉然。識字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摻雜一些寫字教學,用來彌補課堂識字教學的相關弊端。比如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會讓學生想記住生字的方法。“老師,‘拍’字就是提手旁加個‘白’。”“老師,‘拍’字可以想成‘捉’字的右邊變成‘白’。”“老師,‘荷’指的荷花,所以上面是草字頭。”這種課堂學習往往課堂上很熱鬧,但課后的聽寫測驗卻不盡如人意。其實這樣熱鬧的課堂有時只是一種假象,“你能想出辦法,我也能!”孩子們之間有一種比方法的攀比心態。誠然,方法是越來越多,可孩子們的心里想的是如何用一句話將這個字的各個部件串連在一起,如何能得到老師的表揚,講識字方法有時變成了講故事。特別是遇到字形較為復雜的字,孩子會編出很長的一段話來記住它。在孩子們比拼方法的時候,我們老師不妨冷處理,讓孩子們拿出筆來寫一寫。寫字時可指導的內容很多,字的結構如何、寫字姿勢等,對于一些容易錯的筆順、結構進行重點講解與分析,通過這種重點分析提高學生對于相關文字的印象,進而提升整體的識字效率,通過識字與寫字相結合,來鞏固識字教學。
四、家校合作,生活識字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這是他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4]。對于漢字教學而言,同樣也離不開生活。對于生活識字,離不開家校結合,離不開教師與父母的雙向發力。教師要充分發掘生活中的漢字教學資源,將識字融入日常校園日常生活之中,同時要加強家校合作,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學,推動識字教育“日常化”,提高漢字的運用水平。日常識字需要加強校內引導,比如充分借助校園文化資源,運用課堂硬件環境。在教師內張貼“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勵志標語,設置“表揚角”“愛心角”等文化載體。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互認姓名,尤其是那些比較生僻的姓氏與名字。這些方式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而且還能提升班級同學的親切感、凝聚力。日常識字還需要加強家校合作,引導家長將學生課堂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及將日常的生活融合進漢字學習之中,比如借助生活中的事物識字,例如,家里有很多電器學生往往只知道怎么說不知道怎么寫,家長可以借此機會教他們辨識。另外,家長還可以將生活與書本緊密結合。因為學生在校學習的很多字都是抽象的,即使部分漢字采用了圖片展示,但是其直觀性也大打折扣,所以家長可以根據學生在校識字情況,為其匹配生活中的相關物品,增強識字的體驗感。
五、結束語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存的學科,語文學習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而識字學習又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前提條件,地位尤其突出。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生為本,用各種巧妙的教學策略去豐富識字過程,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用來解決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存在著的諸多實際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興趣為本,注重學習質量,教師綜合運用識字策略,活學活用,同時教師也要將識字教學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并重。通過教授這些識字的“捕魚技巧”,希望孩子們在學海里做一個快樂的識字“漁者”。
參考文獻:
[1]褚文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8):129-130.
[2]孫曉軍.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2):60-62.
[3]孔慶剛.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八卷).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4:187-188.
[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鄉村教師,1930(9):23.
作者:朱昱蓉 單位:南京市秦淮第二實驗小學
- 上一篇:基于數學建模的創新人才培養探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多元識字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