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中德育融合

時間:2022-08-18 10:54:22

導語:小學語文中德育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中德育融合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標指出要“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些要求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還要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體現素質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呢?

一、有機結合,自然滲透

1、結合小學語文中的內容滲透德育在小學語文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如與課文相聯系的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教師要結合有關教學內容,介紹我國文學家的杰出成就,介紹現代中國人對文學發展的巨大貢獻。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用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國發展的時代脈搏,從而激發學生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語文的熱情。在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以根據漢字的結構滲透德育,可以通過學生的觀察,具體分析字形同做人處事之間的關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結構,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團結友愛、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教育。

2、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所揭示的不僅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一般規律,也是關于自然發展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在教學中,要結合有關內容,恰當地揭示語文知識中蘊含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結合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主義觀點教育的事例比比皆是。

二、陶冶情操,潛移默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應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心里需求出發,找到合適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學生的心理認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實現育人的本質。

1、情感誘導法“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教學中,教師要誠于衷而行于外,應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教師要恰當地組織教學,靈活地選擇方法,通過對一個個問題的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激發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產生對這門課的興趣。總之,教師應努力營造活躍的學習氣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那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這種情感交流中,學生表現出對教師充滿期望和信任感,學生就較容易把這種潛在的情感意識轉移到語文學習上,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

2、競賽訓練法利用兒童爭強好勝、榮譽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時的引入競爭機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組織學生競賽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把榮譽表、成績欄公布在校園中;為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可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冠軍賽、搶答賽等活動;為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說話完整、書寫清楚等習慣,可定期組織“比誰聽課最認真”、“比誰回答問題最完整”、“比誰的作業最清楚”的三比活動,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覺性和自制力。

3、獎懲結合法心理學實驗和經驗均已表明,受獎勵或表揚對于學生的激勵作用最大,而且有較長期的效應;受訓斥或懲罰的激勵作用次之;受忽視(見到其他同學受獎勵或受懲罰)的激勵作用再次之,未受到獎懲,也未見到別人受獎懲者,則成績最差,無進步可言。但是,只有合理地、不過分地使用獎勵和懲罰,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切有損于學生自尊心的訓斥、責備、譏笑與諷刺,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礙于學生的個性的健全發展。

三、開展活動,拓寬視野

1、通過語文訓練和實際應用,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教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2、通過語文作業和練習,還可以培養學生嚴格、認真、仔細、工作有條理,對自己負責任的良好作風。

3、指導美讀,滲透思想教育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語文課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四、示范導行,感染習慣語文課上,教師和學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示范作用體現在,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例如:上課時,教師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輔導“后進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例如:要求低年級學生在聽課、寫字時要有正確的姿勢,回答問題要說完整話,寫作業時字要寫工整等。中年級要求學生聽課要專心,分析題時重點字、句要用筆畫出來,作業要干凈、正確等。高年級不僅要求學生聽課專心,而且要手腦并用作好筆記。總之,不論是師、生的示范還是教師的要求,教師都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老師不但在課堂上應為人師表,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謹言慎行,讓學生耳濡目染,才能在學生中潛移默化,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只要做有心人,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研究學生思想品德狀況,抓好德育滲透點,明確內容,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找好的方法,就能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