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多媒體在特校的施行與考量

時間:2022-11-09 10:21:04

導語:小學語文多媒體在特校的施行與考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多媒體在特校的施行與考量

一、對目前特校語文教學方式的簡要解析

傳統理念依然占據很大市場,忽視了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教學活動還是堅守在流水線上打磨,然后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簡單的教學評價和驗收;教學手段陳舊落后,依然是以教師板書為主,而對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滯后膚淺,再加之教學形式的機械程序化比較嚴重,其間更加缺乏情感藝術的有效滲透和合理運用,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教學效率較低,更談不上獨特性和創造性。對此,積極合理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活動,可起到“一藥多病”的效果。

二、對特校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體會

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音像和諧、動畫直觀、形象生動的綜合特征,可以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結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優美意境,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對于激活教學狀態、培養學習情感和提升教學質效,能夠發揮無可比擬的優勢作用。

1.創設教學情境,有效激發課程的學習情趣。教育心理學表明: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有兩大方面,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又稱情感因素),后者往往具有維持、穩定、指向和強化作用,這與愛因斯坦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人的興趣和動機并非是與生俱來的。據相關資料顯示:僅是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獲取外界的信息就占總量的94%。多媒體教學正是通過刺激人的視聽感官進而作用于內在心理,有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學習心境,在激發學習情趣的同時,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探究學習,從而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優化教學結構,有效引發課程的學習意識。與傳統教學觀念的本質區別在于,新課程理念鮮明確立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并倡導開展以認知、能力和情感為一體的“三維目標教學”。要把新課程理念的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落實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就在于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能夠有效引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探究意識。而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很好地幫助達成目標。如在教學《電腦“管家”》內容課前導入時,有教師借助實物投影儀展示電腦并配上問題:“這是什么物體?通過預習,我們在本節課應當學習什么內容呢?”經過討論和梳理,最終把“電腦怎么能當上管家呢?它怎樣來管家?”“電腦有哪些主要功能?”“為什么說電腦是忠實可靠的管家?”這樣幾種問題作為“發展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合作探究。通過閱讀教材、網上查找、教師引導和相互交流等形式,學生們比較圓滿地解決了上述問題,由此也增強了他們的成功信念。

3.創造美妙意境,有效培養課程的審美情趣。語文教學具有語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屬性。然而由于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比較低下,他們對文本中所蘊藏的美妙意境往往不能深刻體會。尤其是古詩詞教學方面,其中的一詞一句都是經過作者捶打精煉而來,因此理解并把握字詞句意也就成了教學活動的重難點內容。對此,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讓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把比較生澀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的綜合畫面,從而給學生傳遞一種“既可意會,還可言傳”的學習心理。如關于《泊船瓜洲》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傳神美妙,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了花紅柳綠、草長鶯飛、春意濃烈的江南春日美景。在學生鋪設了如此春意的美妙心境之后,再仔細品味那“詩中有畫”的語言美,他們就能較好地領悟到“綠”的神韻之美了。因此有人說過:在特校語文教學中,如果說語文教學是花蕊的綻放,那么多媒體運用則是綠葉在映襯。換言之,多媒體語文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作者:夏虹艷單位:江蘇省阜寧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