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2篇
時間:2022-05-31 10:22:06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積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1.情境教學
教師要努力創設條件,營造出適合學生的閱讀氛圍。例如,精心布置班級,讓班里充滿“文化味”。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激勵學生時刻與書為伴,理解讀書的意義。也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比賽、成語故事比賽、古詩文朗讀比賽等,讓學生走進班級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味。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宜的閱讀情境,讓學生把握住主動權,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閱讀,這樣學生才會入情入境,咀嚼出字里行間的味道來。
2.做好示范,建立一個閱讀的標準
教師可以先示范,讓學生聽,也可以讓閱讀能力優秀的學生來做示范,其他學生模仿。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因為他們正處于塑造期,示范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正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只有學生自己讀得多了,才能體會其中的真意。
3.教學形式多樣
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不能單調,時間長了學生容易厭倦。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小學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的朗誦除了齊讀、分組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外,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把內心的情感迸發出來,配合美妙的背景音樂,使朗讀更富有感情。開展各種課外閱讀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對各種活動評選,促進學生閱讀,定期引領學生去圖書館、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報刊,并讓每位學生建立自己的摘錄手冊,摘抄自己讀過的精彩片段和優美詞句,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二、教會學生在閱讀中積累
只有在積累下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閱讀,只讀不積累,閱讀沒有任何效果。積累就是指日積月累,不進行大量的誦讀、背誦,不累積大量的素材,要想學會寫作是不可能的。季羨林先生曾提出過這樣的建議:21世紀的學生應做到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還要背誦200首古詩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例如,在教學中,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后,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下課文主要內容,再讓學生細讀,逐步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力。再就是增強學生的詞語積累。詞語是構成語言的建筑材料,沒有豐富的詞語,我們的表達能力就不準確,在與他人交流中不能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所以積累詞匯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積累詞語本,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記到本上并且做到經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詞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才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變成理解性的記憶。久而久之,學生的詞匯量豐富了,表達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感悟語言
讀書不能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看得懂的書才是有意義的書。教會學生閱讀,首先要教會學生理解內容。漢語博大精深,一字多義。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閱讀教學的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內容,不是單純地對內容簡單的理解。在理解過程中,學生不但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社會生活畫面,還從中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和積累生活經驗都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四、總結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終生受益,就得教給學生自己捉魚的方法。教師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的教學和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以后更好地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楊麗香單位:河北省沙河市橋西學區曹二小學
第二篇
1.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工作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結構、歸納文章大意上。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并且不利于激發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偏低。
1.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難點把握不當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內涵。一些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講解的內容過于廣泛,或者對于閱讀講解內容的取舍不當,導致閱讀教學中抓不住重點,或者對于重難點的講解不夠深入。這種重難點講解不深入的教學方式,無異于讓閱讀教學成為擺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閱讀缺乏深刻的理解,無法把握文章的重點,嚴重制約了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2.1營造閱讀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比較強,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以此達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循序漸進,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以免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講解一些與文章相關的故事和人物等,或者綜合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例如PPT、歌曲等,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有效開發學生的閱讀潛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章語言的優美,體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在日后的學習中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2.2將"五讀法"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快速通讀一遍課文,大體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思想,然后引導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將"五讀法"充分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以此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對文章進行第一遍閱讀后,可以掌握文章中比較生僻的詞匯,讓文章閱讀更為流暢。通過第二遍閱讀,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大體結構,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打下基礎。第三遍閱讀指導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然后學會分析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意義。第四遍引導學生帶有感情地進行閱讀,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第五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摘錄文章中優美的句子,增加自己的詞句積累,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記憶能力引導學生記憶。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通過"五讀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初始階段可能感覺不適應,在教師沒有引導的情況下可能會無所適從,但是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并且掌握學習思路后,可以運用這種閱讀方法增強對文章的理解,進而更好地完成語文閱讀學習。在學生運用"五讀法"進行閱讀后,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促進小學生智力和愛好的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李文霞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鎮亞東第一小學
- 上一篇: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思路3篇
- 下一篇:小學語文學生積極性的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