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性語言作用下的小學語文論文
時間:2022-08-30 09:01:43
導語:激勵性語言作用下的小學語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享受樂趣,實現快樂學習
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成功,享受到語文學習所帶來的樂趣。這樣,學生才會把學習當作一件心怡的禮物來接受,從而真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苦學為樂學。
(二)提升動力,實現有效學習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認知沒有終點,更多的是新的起點。激勵性語言可以真正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尤其對于一些努力了、用功了而短期內成績并沒有大幅度上升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鼓勵與肯定。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客觀而全面地看待自己,還可以讓學生看到希望,感受到教師的期待,增強自己的信心,提升學習動力。因此,教師要重視激勵性語言的使用,不斷地為學生“打氣”,從而使每一次評價都成為學生認知活動的一個新起點與支撐點,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今后的探究中來,為實現有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使用激勵性語言存在的問題
(一)言不由衷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得到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們的重視,可是真正操作起來卻讓一部分教師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有時教師的表揚性言語并不能由衷而發,欠缺一些真實性,情感缺乏誠懇。在實際評價中,我發現許多教師為了評價而評價,為了賞識而賞識,不管學生表現如何、做得怎么樣,都是清一色的“你做得很好”“你真是太棒了”,而并非發自教師的內心,這就使得評價流于形式,時間長了,學生也聽膩了。
(二)語言籠統
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習慣使用“對”“好”“不錯”等籠統性的表揚語言來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但是具體“好在哪里”“怎么個好法”“為什么不錯”卻從來不說。這樣的語言過于籠統,缺乏真實感與真切感,并不能夠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也不利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容易使學生迷失前進與努力的方向。
(三)千篇一律
教師生動活潑、風趣幽默的激勵性性語言評價行為,能夠愉悅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而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激勵性語言評價行為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但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卻并沒完全理解激勵教育的真正內涵,往往使用浮于表面的敷衍性的話語來評價學生,評價內容、方法單一,沒有新意,以致于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如何正確地使用激勵性語言
(一)表揚過程要因人而異
新課程改革倡導要因材施教地培養學生,同樣這也適用于課堂教學評價。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激勵性語言時也要因人而異,從學生實際出發,采取不同的表揚方式和激勵方法,以避免學生對于教師激勵性語言的倦怠。這樣的評價更具個性特點,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學生容易接受。而為了達到因人而異地評價學生,我們就要深入地了解學生,真正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具體來說,了解學生的途徑有很多,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做起。一是多方面了解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測試、與學生談話、與其他科任教師交流、與家長溝通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學習與生活等,力求做到對學生全面而客觀的了解。二是建立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教師可詳細記錄下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如發言情況、認知基礎、薄弱環節等,這樣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異。
(二)教師自身要練好基本功
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即時、即地性,要求生動、活潑、形象、豐富,這源于教師平時正確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教學功底和良好的教學素養。教師的語言風格、個人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教師平時練好基本功,多學習、多看書、多實踐,重視日常教學中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此外,還要加強交流與討論,可定期與本校教師開展交談會,或利用遠程教育的優勢,與校外優師、名師交流心得與體會等,這樣更能促進教師自身基本功的提高與強化。
(三)形成科學的學生評價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評價行為不僅能起到積極的課堂導向作用,還會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形成科學的學生評價觀。具體來說,科學的學生評價觀包括三方面:一是公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偏愛學習優秀的學生,也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那些學習成績較差或者淘氣的學生。即要體現評價的公平與公正,讓學生感受到每個人在教師心目中的平等地位,否則教師的課堂評價就會失去正確的導向。二是全面。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教學中我們要打破學科界限,由只重智育向五育發展,實現評價客體的全面化,這樣才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橫縱結合。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指出優勢與不足,激勵學生前進,同時又要進行適當的橫向比較,讓學生有一個努力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他人心目中的榜樣,這樣更能激勵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作者:李美葉單位:河北省沙河市新城學區
- 上一篇:新課程理念的小學語文論文
- 下一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