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時間:2022-11-24 02:47:29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一、利用語文的人文性滲透德育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時期,是實現人生目標的最關鍵階段,記憶力、模仿力最強,求知欲旺強,對所見、所聞、所做、所感都會刻骨銘心。語文教材飽含著濃厚的情感,這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火花的基石。《十里長街送總理》向學生先展示一幅人們在十里長街等靈車、送靈車的畫面,一邊放哀樂,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兒童完全浸沉在無比悲哀的氣氛中,偉大的的高大形象頓時展現在學生面前,大家都為失去這樣一位好總理而傷心至極。此文就以情動人,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識發展規律,從生動直觀的感情入手,打動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敞開心扉的大門,張開想象的翅膀,達到了能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效果。小學語文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如《長城》、《桂林山水》等都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可見小學這一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但要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語言的學習進行滲透,從而達到使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

二、利用語文中的優美語言來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大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和平、保護生態環境、勤儉節約,小到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同學、堅強勇敢、積極向上,語言文字像無數條長長的敏感觸角,涉及到思想道德修養的方方面面。如《詹天佑》一文,先用教具、模型引起學生的興趣。“人”字形的鐵路和活動的火車引出課題及作者和背景,再讓學生親自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設計“人”字形線路。在設計線路時,當時國內科學技術十分落后,外國的帝國主義者百般阻撓、要挾、嘲笑的情況下,自然環境的艱苦,不能不說是“杰出的科學家”抓住這一機會,架起學生理解的橋梁,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接著讓學生動手動口,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在盎然的興趣中,使學生親自體驗建筑鐵路的艱辛,了解到詹天佑精湛的才藝和偉大的愛國情懷。這樣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協作精神,還生動的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里諸如此類的文章還有很多,擁有優美的語句、生動的內容,它們真實描繪了自然和生活的場景,為小學生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絢麗燦爛的天地。

三、利用文章中的關鍵詞語來滲透德育教育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些語言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絕妙佳境,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認真剖析,加深認識,受到教育。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再現情境、創設情景。如《我的戰友》一文,教學中緊扣“紋絲不動”,潛伏部隊為什么“紋絲不動”?為什么能做到“紋絲不動”?通過剖析,突出自覺遵守潛伏紀律的崇高品質,以及迸發出的感人心魄的巨大力量,使學生深受感動。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去想象他的內心活動,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光輝的形象,使學生受到“不畏犧牲、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教育。對文章的重點短句精打細敲,也能敲出味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要讓學生弄懂碰壁的原因是四周黑洞洞的,接著分析“四周黑洞洞的和碰壁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認清在當時反動勢力十分猖獗的環境下,從事革命事業的艱險,激發學生對魯迅的敬佩,對黑暗社會的憎恨。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很多,只要我們不斷總結,才可能會更好的發現。

四、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要多樣化

傳統的德育方法以講為主,以管為主,就事論事,不注重德育的輻射點,這樣的方式嚴重抹殺了學生的個性,挫傷了學生的感情,為德育工作制造障礙。學生犯錯誤是他們的權利,教師要用高尚的師德感染,以愛心去感化。“親其師,信其道”這種潤物無聲,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是最高境界,靈魂深處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以友善的態度,親切的話語,消除學生心靈中的劣跡和畏難情緒講求場合,講清道理。學校是實施德育教育的基地,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擺正德育教育的位置,樹立為教育負責,為學生負責,為學生一生負責的原則,把德育教育的目標落實到位,把每一節課都上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培養健康的人才,為學生的一生奠好基,鋪好路。總的來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教育,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賞識學生的優點,兩代人共同成長,共同學習,這將是新時期的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我們要牢牢把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樹立大德育的觀點,把握德育的目標,不斷充實德育的內容,探索德育的途徑,開拓德育的形式,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抓緊抓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我們相信,有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德育工作的春天即將到來。

作者:趙志璽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會川鎮元寺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