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研究
時間:2022-03-16 09:58:03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工具性與實踐性兼備的科目,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閱讀與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方面,教師應重視教學整體的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及閱讀的情感因素,將閱讀內容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文化的角度來實踐語文的作用,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關注度。
一、明確目標,樹立整體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的教學包含著很多因素,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進行指導,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這些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系統,一種縱向的教學結構方式。但是在語文教學的進程中,需要多個方面進行聯合,用一種橫向的教學結構方式來完成對學生的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這些因素組成了一個學習的木桶,任何一塊拼圖都會影響到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樹立整體的教學觀念。將教學目標轉變成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對于教材規定的內容的了解,使小學語文課程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工具,而不是一篇簡單的課文和對字詞的理解。教學目標是小學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明確的目標是語文教學前進的方向,樹立整體化以及語文能力的目標能加強教師的教學效率。在語文閱讀方面,教師從宏觀角度可以選擇最有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避免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閱讀教學的過程
把語文教學看成是一個整體教學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將其中的閱讀部分單獨出來分析,并且分析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結構組成。
1.拋磚引玉。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教師會首先對內容的知識進行概述。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教師會讓學生進行朗讀,或者在上課前進行閱讀,讓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便于后續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在第一次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無目的狀態,閱讀課文是完成教師的一項任務,自身沒有多少融入課堂的感覺。教師需要在課文閱讀前發問性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閱讀之中,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并且巧妙地設計課文前的問題,可以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思維的方向。
2.內容詳解。在學生簡單了解了課文之后,教師需要對課文進行深度講解。由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較弱,在初讀階段,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文中的含義。教材中的課文是由教學專家精心挑選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每一部分都會對學生有深遠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從課文內容的段落開始講解,在段落講解之后對通篇內容結合闡述。這種詳解的過程提高學生的閱讀視野,在后續的閱讀過程中會有更大的理解空間,同時對于文章結構等方面的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寫作過程中對結構的認識,完善讀與寫兩個語文教學部分。
3.學生體會。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都是“填鴨式”又或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種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傾倒知識內容的模式。課文的內容是需要學生自己體會的,教師的完全透徹的講解不能夠活躍學生的語文探索思維,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之中,教師應當適當地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體會,學生體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了解學生的體會也能夠知道學生的心理活動,對于課文的理解。教材中一些經典的文章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品,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鑒賞能力。
4.簡要評析。在閱讀完畢的時候學生進行一個對于課文認識的表達,教師針對回答的內容要對學生進行簡要的評析。在評析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語文沒有數學一樣的嚴謹性,在評價學生的答案的時候不應該以“對”和“錯”來進行區分,閱讀的含義是深層及廣泛的,學生由于個人情況不同,感悟的地方可能會與教材要求的存在差別,但這不能用“錯”來評價。所以在評析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整理閱讀的思路,讓模糊的感受清晰化,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方向進行引導,使文章閱讀能夠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閱讀教學的重點
在了解了閱讀教學過程之后,作為教師應該分析在過程之中的教學重點,最大化地提高教師在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1.讀寫結合。上文提到過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讀與寫是需要緊密結合的。首先,閱讀是對文字知識的吸收,將外界的內容傳遞到自己的感覺中。其次,寫是一種文字的表達,將所吸收的內容轉化糅合成學生自己的產物表達出來。閱讀決定著學生知識內容的數量,而書寫則是知識內容質量的表達。在讀與寫結合的情況下,學生語文學習的兩方面技能都會得到提升,拉動了整體的語文水平。
2.發音朗讀。現階段由于課堂內容的限制,閱讀課文中發音朗讀只占到較少的比例,語文教師認為字詞的發音和閱讀是另一個關系的學習任務。閱讀要了解的是文章的內容,而發音只是對于字詞的了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注意力轉移,在加入了發音的閱讀中,學生會由口中的發音引領著目光與思維,這樣可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集中精力,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內容。
3.教師互動。語文教學除了是實踐性教學之外,更多的是一種感性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互動之中會加深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也會提升學生對于教師的喜愛程度。那么在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提出最有利其個人發展的教學方式,同時學生對教師的喜愛也會轉變成一種依賴,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做出積極的回應,在互動過程中,整體的語文教學效率會有顯著的提升。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樹立整體性的語文教學觀念。其次,要熟悉閱讀教學的過程,對閱讀進行結構性分析,了解學生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完善整體的閱讀教學,抓住關鍵的教學點,以整體性的原則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作者:王雙萍 單位:輝南縣杉松崗鎮中心小學
- 上一篇:視覺傳達與廣告設計藝術
- 下一篇:小學語文寫字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