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策略
時間:2022-07-09 09:49:48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環境中,小學語文課堂從教學環境、教學方式以及手段上都實現了不斷的創新,而閱讀教學作為基礎的課堂內容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打造多樣化課堂。其中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閱讀氛圍,還可以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豐富閱讀的素材并且發展學生的思維。隨著建構主義理論得到了廣泛研究,情境創設的實施方式也在實踐中逐漸成熟。文章主要以課文《海上日出》為例,對教學情境的建構主義理論依據進行了分析,并且探索了利用信息技術來創建閱讀情境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信息技術環境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和情感體驗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豐富文學積累,還可以通過對文章內容、詞句以及感情的分析來實現知識的內化,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創設情境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創建真實有效的環境,并且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構建不同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高效地開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小學語文閱讀情境教學建構主義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建構和活動的過程,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知識經驗,而教師也要充分發揮組織者、指導者以及幫助者的作用,讓學生以舊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來實現新知識的提升和增長。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積累經驗和應用經驗的過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語文閱讀需要教師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對其引導,幫助其掌握語言應用技巧。這也是建構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礎。情境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方式和理念,它強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和學習體驗,所以在開展情境教學時需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他們的思維特點為根本來應用情境資源,提高情境的吸引力,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投入閱讀體驗中。情境教學也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在創建閱讀教學情境時應該關注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經驗,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中,掌握更多的新知識[1]。另外,從生理學上來看,閱讀教學也是教師、學生與文字發生碰撞以及思維對話的過程,是學生通過對文字的分析和領悟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所以在構建情境教學時應從學生的語言思維以及感情思維等方面進行引導,挖掘學生大腦的潛力,以此提升其認知能力。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游戲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通過豐富的閱讀形式來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學會從朗讀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多樣化的游戲活動來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朗讀中理解文本,感受《海上日出》中描寫的精彩畫面。當然,在信息技術環境中,教師還要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開發創新的教學軟件來構建靈活的游戲形式,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來創建朗讀游戲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先對課本內容進行分段,將文本與圖畫結合起來制作課件,將課文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并且配上相應的文字用交互式白屏展示出來。再組織學生以接龍朗讀的方式來參與游戲,學生按照教師出示的圖畫和文字內容進行朗讀,從而一步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奇觀景象。同時讓其他的學生聆聽朗讀的聲音,結合圖片想象文字表達的景象,并且在朗讀結束之后,讓其他同學發言“哪一位學生的朗讀內容印象最深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另外,除了構建朗讀游戲活動外,教師還可以將閱讀和繪畫、音樂等藝術學科結合起來構建豐富多彩的游戲,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比如有的學生擁有繪畫的天賦,可以讓他們利用自己的能力將一些描寫優美的句子用圖畫或者色彩展示出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的想象力構建文本內容,在這種動手游戲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加強問題引導,促進思維發展
很多小學生在自主閱讀和學習時缺乏有效思考,他們不能一邊閱讀文字,一邊對文字內容進行質疑。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根本,引導學生在科學的問題情境中強化思考體驗,激發他們的思維,給學生創建良好的質疑和提問環境,以幫助其養成勇敢質疑的習慣。[2]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預習,讓學生對文章材料的重點、自己的疑問等進行標注,以促進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難點。其次,教師要通過問題的引導去激發學生的思維,創建問題環境以強化引導效果,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不斷質疑去分析和理解文章內容。在教學《海上日出》時,教師可以先按照課本描寫的畫面準備一些真實的圖片,例如,“晴朗的天氣里紅日從海面上升起”“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或者投屏的方式依次出示這些圖片,并且進行提問:閱讀課文,找到與這些圖片內容相照應的句子或者段落。可以先讓學生在課本上標記出來,并且進行小組交流,共同解決這些問題。接著教師再對這些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生進行比對。最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以及進一步學習去思考文章內容,鼓勵他們再一次提出自己的疑問,將問題情境進行到底,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創建真實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
語文閱讀是一個感受語言美和藝術美的過程,很多文章都通過優美文字營造了絕美的意境,將許多生活和自然場景用細膩文字表達出來,既能夠使人賞心悅目,又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3]。在建構主義理論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情感因素以及認知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創建真實的情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視覺體驗、聽覺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受洗禮,同時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促使其主動投入閱讀學習中。《海上日出》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通過對日出前、日出時以及日出后的景象描寫展示了日出的偉大奇觀。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實和深入地感受文字描寫的魅力,學習更多的描法,掌握景物描寫的技巧并且能夠體驗文字流露出來的情感,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創建真實的課堂。例如搜集一些真實的短視頻,利用動態的圖像、真實的攝影記錄或者聲音、音樂的搭配讓學生真正融入海上日出奇觀中,以促進他們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思維,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在今后的閱讀學習中構建形象的畫面,從而提高閱讀效果。通過這些真實的動態畫面以及聲音,可以將文章中死板的文字變得更加生動,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四)構建生活情境,加強學習體驗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要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體驗,更要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且從閱讀學習中認識生活,以推動更深入學習。所以,閱讀不僅僅是傳授語言文字知識,更是促進學生結合生活進行思考,培養其道德素養,幫助其樹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建構主義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該讓學生在舊的知識和經驗中學習新知識,在通過實際情境的應用和理解中積累新知識。所以,創建閱讀教學情境也要從學生真實的生活出發,利用他們的人生經驗、生活經歷進行閱讀指導。首先,教師可以先出示詩詞《暮江吟》,讓學生閱讀詩詞,并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講述這首詩描寫太陽落山時江面上迷人的景象,以此來喚起學生的回憶。同時,幫助其一步步積累舊的知識經驗,使其成為學習新課文的基礎。當然展示古詩時,可以用計算機智能軟件播放詩詞朗誦,讓學生體會朗讀詩詞時的語調和情感,并且指導學生在朗讀《海上日出》時琢磨“哪些自然段用怎樣的朗讀情感表達更加準確”。或者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過的或者想象中的海上日出景象,請看到過海上日出景象的同學來描述當時的心情”。也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過的有關海、日出或者日落的景象”,并且展示不同時期日出日落的真實畫面,讓學生可以聯系生活感受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更好理解課文的內容。最后,教師可以出示重點語句的幻燈片以及日出的影像資料,引導學生結合多種素材進行課文的解讀,培養其綜合素質。
(五)創建互動情境,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科學的引導讓學生圍繞語文知識和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而要構建有效的互動情境,還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例如在教學《海上日出》時,教師可以先出示描寫日出前景象的內容: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并且提問學生:“日出前的景象是怎樣變化的?”學生紛紛找到關鍵的詞語,如淺藍、紅霞等。接著,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閱讀這些詞語應該使用什么語氣和語調,例如“淺”字要讀得輕一些,而“慢慢”要讀得慢,“越來越”就要重讀……在這樣互相探討和交流中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理清天邊的變化。還可以利用師生合作的方式開展探究實踐,例如用簡筆畫的形式將日出前和日出時景象描繪出來,教師可以先在多媒體畫板上進行描繪,激發學生的靈感,然后鼓勵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最后,教師可以利用智能化測試軟件對學生本堂課的表現進行評價,對不同學生的優良表現進行贊揚和鼓勵等,通過評價來增強課堂互動,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情境教學的注意事項
建構主義理論從生理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方面都闡述了人在認知過程中的基本理論,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創建情境課堂需要以小學生為主體,以他們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為基礎,通過構建多樣化的情境,推動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認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情感體驗,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實現自我提升,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前,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會忽視學生本身的知識經驗,導致課堂氛圍看起來比較熱鬧,但是學生實際上學習得不深入,思考不積極,學習效果不理想。其次,在利用信息技術相關資源和軟件時,教師不善于開發更多的智能化技術,只能使用多媒體、投屏等簡單的信息工具,無法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環境的價值,所創建的情境也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教師需要嚴格遵循情境教學的規律,深入研究建構主義的理論,從而促進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將知識不斷內化,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創建不同形式的情境體驗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其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同時,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生活素材等來構建真實情境,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幫助其在閱讀中獲得更多啟發,從而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利琴.淺析自主探究教學策略的應用:以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為例[J].課外語文,2016(7):52-53.
[2]李自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J].長江叢刊,2017(2):11-12.
[3]車桂霞.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情境體驗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9(24):24.
作者:管彬彬 單位:寧德市蕉城區第四中心小學
- 上一篇:STEM教育融入小學教學的困境
- 下一篇:現代信息技術在跨欄跑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