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微課的方法
時間:2022-08-11 09:23:36
導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微課的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微課雖然在課堂教學應用很廣泛,初中語文教學也一樣,它在語文課堂中的融合為新課改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語文教學又在教改中向前邁進了一步,但是在微課的應用方面大部分是借用他人的成果,把別人的東西直接搬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時間一長,學生失去了新鮮感,教師用著也不稱心如意,自己制作的東西太少了,沒有了創新,也就沒有了應用的動力。所以,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處于一種尷尬境地,要想微課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們必須創新。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融合;有效方法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積極配合新課標要求,不斷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推陳出新,微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是其中之一。那么,微課應用的效果怎么樣,學生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怎么應用更有效?筆者帶著這樣的問題,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備課、聽課、上課、說課、評課等方面的研究,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現把部分研究成果公諸于眾,期望對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一、認識微課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根據教學主題及內容,按教學設計的需求,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制作,為教學內容服務的一段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及擴展素材,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性數字教學資源。
(二)主要特點
(1)教學時間一般為5-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2)教學內容為某個學科知識點的教學;(3)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播放流暢,查看靈活,下載保存方便,便于移動、廣泛學習;(4)資源以視頻片段為主線,把素材、課件、反思、教學反饋、點評等構成一個“情景化”的資源包,易于提升師生學業水平;(5)主題明確、內容翔實;(6)方便研究、切合實際;(7)成果簡練、傳播形式多樣;(8)反饋及時、針對性強。
(三)分類
從教學方法可以分為講授、討論、演示、問答、啟發、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練習、實驗、表演等類型;從教學環節(進程)可分為課前預習、情境創設、活動理解、牛刀小試、反思拓展等類;其它形式還有說課、班會、實踐、活動等類型。
二、與微課融合的有效方法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微課的應用前景也十分深遠。那么,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該怎樣合理有效地應用微課,使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它應有的促進作用?
(一)精心準備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備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現在每個教師手頭都有一大堆的教學輔助資料,說得、寫得都非常好,可以直接拿來用??墒牵x擇哪一個呢,有時還真不好選擇,經常是先走馬觀花地對各資料瀏覽一次,有一個初步印象,接著就結合課本教學內容、自己學生的學習實情確定一個上課的方法,從這個初步的方法入手,再選擇切合教學方法、切合學生、切合教師的資料,認真細致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結合網絡上別人的課件設計,創設出屬于自己的課件,再根據課件需求,設計需要的微課內容、方法。從網絡上尋找切合學生實際的別人制作的微課,如果合適,可以拿來應用,如果不合適,有必要自己設計制作時,教師就不怕麻煩,自己進行制作,有時制作多次才能形成自己滿意的微課,把微課穿插在自己設計課件需要的位置,為課堂教學服務。到這里教師的備課似乎畫上句號了。其實,教師做的工作還沒有結束,要結合課本內容、學生實際再一次進行審查,查漏補缺,以做到萬無一失;然后,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為更好開展課堂活動,給學生設計一套課前預習案,在上課的前一天發到學生的手上,讓學生按預習案進行課前預習。
(二)抓好課前預習
在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進行了前置,把原來做大量課后作業逐步改為學生課前預習了,這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非常有幫助,更主要的是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課前預習其實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其主要性不言而喻,人們經常說的教師上課的功夫在課外,一部分指的就是學生的課前預習。那么,怎樣才能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呢?為此,筆者也進行了大量的方法探討,概括起來大致有:(1)精準布置預習任務,解決好“吃不了”與“吃不飽”問題,預習任務中對預習方法進行提示或指導,使學生少走彎路,省時省力;(2)妥善安排預習時間,要保證學生有時間預習,教師要精心篩選預習內容,難易適中,要適量;(3)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通過恰到好處地指導,使學生掌握一些預習方法,學會預習,愛上預習;(4)注重激發預習興趣,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轉變觀念,強化認識;用完善的評價制度激發學生預習;形式多樣,靈活機動;(5)預習檢查要落實,要有獎罰制度,加強預習的檢查、評比、統計力度,要獎罰分明,定期兌現;(6)預習要持之以恒,教師在方法上精心指導,預習內容方面精挑細選,預習方式靈活多變,督促檢查層層落實,宣傳活動扎實有效,家長重視配合,學生的主動與堅持,立體地構成一張預習的大網,促使課前預習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
(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說明了一堂課的開始非常重要。如何設計好導入,為課堂教學創設好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情境呢?筆者進行了許多嘗試,也獲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微課通過多媒體技術,把聲、光、圖片、音頻和視頻資料進行綜合應用,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有效刺激他們的多重感官,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情境中來,為課堂教學開一個好頭。例如,在七年級學習朱自清的文章《春》這一篇散文時,筆者制作了播放有關春天的《春日圓舞曲》作為背景音樂,同時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春天里萬物復蘇的優美圖片,然后,再配上關于春天的詩文朗誦音頻,制作成了一個微課,用此微課導入這一課堂,使七年級的學生聽、看的過程中完全沉浸在春天勃勃的生機里,課堂主題一下子被突出,也為課堂定了情感基調,把學生帶入到春天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為本節課創設了好的情境。
(四)把知識點有機串聯
微課是根據課堂教學的需求,把相關的教學內容提前制作成視頻,在課堂上合適的時間段播放給學生,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它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某個知識點的講解,短小精悍,主題明確,省時省力,學生看、聽得清楚明白,尤其是課堂上教師認為很難講解、學生不易理解的那部分內容,通過微課呈現,條例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流暢,學生更易于接受;還可以利用微課把這一節課的基本知識點、重難點環節等通過一個切入點,串聯在一起,也可以根據需要,把許多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點、把相關的課堂外知識點銜接在一起,并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接框架,呈現給學生,使他們更易于從整體上把握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當然,這是一個加工創作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在課堂外做大量的工作,不僅要會制作微課,同時還要對要串聯的知識體系形成完整的鏈接,組織好串聯的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學生喜歡、教師滿意的微課。例如,在八年級,學習《阿長與<山海經>》這一課時,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到阿長的性格缺陷,但是,大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很快抓住她仁愛、善良的美好品質,卻很難意識到她有封建迷信的一面。為了學生更好地剖析阿長的性格,教師可以這樣制作一個微課:以魯迅筆下的普通民眾為主題,結合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閏土、孔乙己、阿長等人物進行分析,同時向學生講解一些相關的時代背景知識,把這幾個人的性格特點放在一起進行分析和對比,通過這幾個人物性格的描寫,作者的意圖了然于紙上,生活在舊社會,在封建迷信的壓迫下,普通群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就是這樣的,使學生更加了解魯迅刻畫這些人物形象的深刻含義。
(五)運用微課加深文章內容的理解
初中語文課本許多文章意境優美,但是,由于初中學生的生活閱歷所限,教師口頭描述,很難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優美的畫卷,如果應用微課,通過多媒體光影藝術的視頻把課本上文章呈現的優美意境還原成動畫或圖片,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就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然后再結合課文文字描述,無須教師費盡口舌,一幅幅優美意境的畫卷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自然而然、輕而易舉地理解了文章內容。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這一課時,要讓學生感受到蘇州園林的深厚文化底蘊。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如果要靠教師口頭進行講述,難以將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與博大內涵講清楚說明白。但是,應用微課,給學生播放一段蘇州園林的視頻,配上優美的音樂與講解,使學生直接通過看、聽、想,真切感受到蘇州園林的動態美,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容,并展開討論與交流,一方面有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直觀感受,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了語文內容,培養了興趣。
(六)應用微課有效拓展
課堂時間有限,課堂教學的知識面也有限,要讓學生在學好課本教學內容的同時,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微課是學生拓展知識面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在課堂外尋找一些超出課本要求的語言、文學、寫作的知識要點,加工整理,制作成微課,組織學生觀看或把微課發到班級群,讓學生有閑時間了自己看。教師可以適當多制作一些這樣的微課,照顧到學有余力的、感興趣的學生,使他們有一個發展上升的空間。
三、結語
總之,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促進了語文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情境創設、知識串聯、拓展延伸等許多方便,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徐桂娥.淺議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3):110-111.
[2]徐航.讓語文課堂微出效果淺析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6(11).
[3]張道燦.以微見著優化教學質量讓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綻放光芒[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2016(1):71-72.
[4]郭閩紅.微時代大課堂關于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思路與評價[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6(6).
作者:何玉勝 單位:甘肅省積石山縣教育局
- 上一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下一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