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研究

時間:2022-06-11 03:24:03

導語:小學語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研究

語文教材是將民族文化傳承下來的重要載體,是不斷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憑借。語文學科不僅僅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也是一門人文性學科。正如葉圣陶先生說,語文作為“發(fā)展兒童心靈的學科”。而李鎮(zhèn)西老師也說過,語文正是一門解放心靈、喚醒自我、發(fā)展個性的“人學”。所以,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材所選入的文章,不僅傳授學生關于字、詞、句等的基本知識,關于閱讀和寫作的語文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技巧,還通過教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事跡等來對學生們進行情感熏陶和引導、教育。[1]所以有必要對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其背后蘊藏的價值,并試圖闡釋出對學生情感、價值和人格等的認識形成的影響。

一、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人物形象一般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在讀者心中留下的印象,一般可以從性別、角色和職業(yè)、性格以及正反面角色形象等方面分析。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級的教材為例,對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1.教材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中,男性出現(xiàn)的數(shù)量遠遠多于女性。如表一所示通過表一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人教版版五年級教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性別方向主要傾向于男性,在這27個主要人物中,其中男性就達到總人數(shù)的74.1%。2.小學語文教材所塑造的人物在職業(yè)角色方面分布方面存在差異。如表二所示通過表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教版五年級教材所塑造的主要任務的職業(yè)角色主要集中在“英雄”和“帝王將相”形象范圍內,別為25.9%和22.2%。其次是“慈母”形象,其他職位角色都是占在很小的比列中。3.教材中所塑造人物的職業(yè)類型在不同性別中,存在嚴重差異。如表三所示通過表三可以看出,男性形象在不同職業(yè)角色中基本都有涉及,而且主要集中在影響力較大的英雄角色中,而女性的職業(yè)則比較單一,而且多以家庭婦女或是慈母的角色和職業(yè)出現(xiàn)。4.小學語文教材所塑造的人物的人格品質在不同性別間存在不合理性。如表四人格品質*性別交叉制表通過表四和表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一,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所塑造的人物人格品質的描述詞多為正面和肯定行的;其二,在所塑造的這些人物的人格品質方面,反映“德”的詞語占據(jù)絕對的領導地位,主要表現(xiàn)為“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勤勞”、“勇敢”、“善良”等品質;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描述男性的人格特點的多為內在性的品質和評價,主要表現(xiàn)為“勇敢”、“機智”、“愛國”、“奉獻”和“堅持”等,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對男性人格特質的認同。而對女性的評價則主要體現(xiàn)的“善良”、“慈愛”等傳統(tǒng)行的女性化特質。

二、對這些統(tǒng)計的結果或現(xiàn)象進行分析研究

通過利用對以上表格的分析研究,我們針對小學語文教材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1.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在性別方面分布不科學,而且,男性被賦予的身份角色優(yōu)于女性。通過表一所示,單純從數(shù)量上已經(jīng)證明了男性角色占據(jù)著教材人物描寫的大部分空間。同時,男女兩性的職業(yè)分配遵循傳統(tǒng)模式,要么“男主外,女主內”,要么,“男強女弱”。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角色性別定位的重要時期,而且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對小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和完善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這種人物塑造在性別方面的嚴重不均衡易使學生對兩性角色產生不科學認識,甚至對以后社會角色的認同方面產生不利影響。2.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職業(yè)分布不均,且主要集中在對歷史和人類進步貢獻起主導作用的英雄或是帝王將相。當然本文是以五年級教材為主來進行分析研究的,適應此階段學生英雄崇拜的心理和愛模仿的特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語文除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還應是一門生活性的學科,內容來源于生活,進而更好的應用于生活。若是能夠更多地塑造一些學生們身邊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們有切身實際的所感所悟,更有利于達成語文教學的目標。3.教材中存在男性化語言現(xiàn)象,如,描繪男性人格特征的詞語多于女性,而且對女性角色的描寫多缺乏個性鮮明的特點。通過以上表格分析,發(fā)現(xiàn)教材中對男性人格品質的描寫主要表現(xiàn)出性格特征的較高層次,側面顯示了男性的主體性和智能化,而對女性則突出溫柔、善良、慈愛的形象特征,缺乏個性鮮明性,反襯其從屬性和弱主體化。4.教材中塑造人物形象所運用的一些人各方面的描述詞語,多積極正面,這非常符合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規(guī)律,啟蒙教育階段更多地接受人格的正能量,感染人格的真、善、美??傮w來說,以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材為例,對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女性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實際處于邊緣地位,女性在社會發(fā)展和歷史進步中的作用被弱化或是忽視,被刻畫為社會的配角。這樣的教材內容所形成的性別印象,通過教育逐漸刻印到學生腦海中,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利用教材中所描繪的男性和女性形象來思考和行動,結果只怕是更加強化了男女性別的不平等和阻礙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針對以上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教材編寫方面的一些思考

針對以上現(xiàn)象,究其原因,也許是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社會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性別無意識行為,習慣了依據(jù)男性社會的標準和方式來構造學習內容。針對這個盲區(qū),教材編寫者要變性別無意識為有意識地控制,在關愛兒童的基礎上,關注學科知識體系的性別適應性和性別比率平衡。

作者:姜亞南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