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中親情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30 09:38:51

導語:小學語文教材中親情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材中親情教育研究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在教學實踐中容易被忽視或割裂。所謂親情教育,就是把親情、友情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符合當前社會要求的發展型、創造型人才。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親情教育分量加大,但仍有一些問題。本文通過語文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研究,找到實施親情教育的措施,讓學生在增長文化知識和能力的同時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情感教育;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學生要愛家鄉,愛中華民族,愛師長,愛親人,學校和老師要從身邊、從小事培養起,把祖祖輩輩留下的這種凝重而純樸的情感從他們內心深處挖掘出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達到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標志就是學生身心健康,不僅如此,情感因素在教育改革各個環節也有引導、鼓勵和強化的作用。語文作為自帶情感的學科,改進語文教材內容,加強情感教育,不僅影響學生綜合素質,還能有效檢驗教學成果。

1在語文教材中實行情感教育的基本內涵和重要意義

為了更好地理解親情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親情教育的概念。所謂親情教育,就是把親情、友情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人才。語文學科本身的內容帶有情感,用它推動親情教育是最佳的選擇[1]。通過語文學科進行親情教育對學生和國家發展都有長遠的意義。一方面,可以規范小學生行為,提高綜合素質。小學生的年齡段處在情感、認知和個性的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要重視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到受重視,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提高其思想境界,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為素質教育奠定基礎,加快教育改革進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直接加快教育改革的進程,大大推進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2小學語文教材中情感教育的現狀

2.1教育方法和素質教育不匹配:雖然目前我國教育改革范圍越來越廣,但是部分傳統教育理念仍然存在。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不斷更新,小學語文教師仍然只注重教授學生語文基本常識,在課堂上忽視培養學生的健全情感體系,課堂下也沒有關心學生,不利于及時掌握教學效果和學生基本情況,不能及時糾正小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思想。

2.2忽視分析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校方忽視對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分析,小學語文教師也沒有探究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小學教育各環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沒有認真研究語文教材中的情感體現。隨著科技的發展,當前我國小學生智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受各種不良因素影響,孩子的思想有早熟傾向,在目前的教學中,不能對他們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也不能及時改正個別學生不健康的思想。

2.3整體環境刻板化,情感教育難以開展:校園文化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大環境,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大部分小學沒有滲透情感教育,模式刻板、片面,只追求表面形式,如一些沒有教育意義的雕塑品和沒有實際作用的墻體花紋,在規章制度的制定上也沒有與時俱進,不符合當前小學生的情況,不利于情感教育的推進,也使素質教育全面推廣進程速度緩慢。

3小學語文教材中親情教育的策略探究

3.1改革教學方法,使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校長和各方管理人員在布置任務和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應該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小學語文課程設置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原有傳統思維,在教授過程中,用適當的方法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課程過后注意與學生的交流,及時發現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推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為日后的管理工作和學習奠定基礎。

3.2重視對語文教學內容情感的分析和思考,加強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讀透各個文章的內容,研究教學目標,反復思考其中體現的情感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發思考,提高學生對情感的理解程度,使小學生重視親情和人文關懷。課程結束后,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在作文、日記中表達真實情感,語文教師批改時要根據學生所寫,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感狀態,如父母離婚造成的學生心理孤獨,或者家里有暴力行為造成的心理扭曲等,針對這些問題要先與學生進行溝通,在日后的校園學習生活中時刻關注他們,然后與家人溝通,并在語文教材的情感教育上不斷改進[2]。

3.3校園文化注重體現情感,促進推進情感教育: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外部條件,也是推進情感教育的客觀要求。學校方面對原油的校園文化進行分析,以當前小學生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為根據,構建有人情味、知識氣息濃厚的校園文化。組織班級板報評選,鼓勵學生思考親情和友情,促進學生對情感的理解。在校園里,各個公告欄上展覽關于情感的小文章和圖片等,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八榮八恥”,構建符合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校園文化,促進情感教育的推進[3]。

4結論

國家近些年大力推進情感宣傳,在新聞報道方面和影視作品、電視節目上都有體現,說明我國目前個體的人文情感缺失現象嚴重。尤其是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與人缺少交流,在小學教育中加強情感教育刻不容緩。除了上述的三點措施外,小學教師本身也要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涵養,保證情感教育順利進行。當然,作為父母一方也要認真履行職責,重視與孩子的溝通,為學生營造充滿情感關懷的環境。通過多方共同努力,保證小學生養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作者:厲忠燕 單位:永嘉縣巽宅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羅先慧,李云文,孫建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與重點———基于2012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的統計與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3,07:75-83.

[2]《教育導刊》2014年總目錄[J].教育導刊,2014,12:90-94.

[3]鄭桂華.20年來語文教材文化研究的路徑及突破空間[J].全球教育展望,2015,01: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