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模式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3 03:40:00
導語:閱讀教學模式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模式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是教師教學實踐經驗的理論升華。教學模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而改變的。正是在一個新模式代替原有模式的更迭變化中,教學向縱深方向發展。
所謂“評讀理解,讀中感悟”閱讀教學模式,是指在閱讀教學中,以學生為主,以讀書為主,以自學為主,使學生在對文章內容大致了解的前提下,大膽朗讀,以此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大家評議,說出依據,達到共識,再讀升華。這個模式可以概括為:試讀→評議→練讀→感情讀。
“評讀理解,讀中感悟”閱讀教學模式有三個基本教學環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內容;2.評讀理解,部分深究,扎實訓練;3.感情朗讀,整體回顧,體會目的。
這三個教學基本環節是依據教學中的“部分→整體→部分”教學原則設計的。三個教學基本環節,都是從讀入手,以讀為主,完成各環節中應完成的教學任務。
第一個教學基本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整體認識,這個整體認識決定了在部分理解過程中的思維方向、思維方式和思維的準確度。第二個教學基本環節是此種模式的關鍵一環。它要求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嘗試,通過對某一教學內容的試讀、聽讀、評讀、練讀,達到對部分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聽讀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得到訓練。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自學提供可能和條件。第三個教學基本環節,是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對每一部分的理解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及蘊含于語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三個基本教學環節中,第一個環節是基礎,是前提,第二個環節是關鍵,是重點;第三個環節是檢驗,是升華。
此種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閱讀教學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
在這一過程中,認識逐層深化,理解愈加具體,學有所依,學有所得。
2.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
既重視語文內容和語文形式的研討、理解,又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語文教學的著眼點應放在:摒棄繁瑣分析,強化熟讀理解;抓好語言訓練,重視遷移運用;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評讀理解過程中,集中體現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避免了以往閱讀教學先理解后朗讀的單項訓練,使讀與理解有機結合起來。
3.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即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在試讀時,是在沒有任何影響下進行的,完全出自于學生的獨特理解。在試讀之后的評讀,則是在眾多學生參與下進行的,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評價,去改正,去補充,加上教師的適時適當的引導、點撥,將讀的標準告訴同學們,在此基礎上進行練讀,完成了評讀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從讀入手,評讀討論,找出答案,練讀體會,完全出自于自覺自愿,循序漸進,逐步讀懂讀正確的。
在教學過程中,“評讀理解,讀中感悟”閱讀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學大綱中研讀有明確的規定,讀既是一種目的,又是一種手段,如何使目的和手段達到統一,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而“評讀理解,讀中感悟”這種模式,在操作過程中,既達到了培養學生讀的能力的目的,又達到了通過讀這種手段,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2.這種閱讀教學模式要求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給每一名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做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發表見解,展開爭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而此模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3.當前小語閱讀教學還存在著重視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缺少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問題。大量繁瑣的分析,占去了學生許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占去了學生許多聽、說、讀、寫的時間。還存在訓練一點化,片面化的問題,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全面看問題的觀點。而“評讀理解,讀中感悟”這種模式強調的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能力有所提高。
在進行此種模式過程中,應注意處理好幾種關系:
1.師生關系
不僅要體現主導主體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師生的感情融洽。因為此種模式,要求學生大膽參與,積極發表見解,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很難保證此模式的正常運作。
2.生生關系
在評讀過程中,由于理解問題的方法及角度的不同,認識深淺程度不一,造成評讀過程中的爭議,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要求學生抱著正常的心態,以真誠做前提,幫助學生們正確理解內容,正確朗讀課文。
3.講與讀的關系
教師的講要適時適度,體現精講的原則,講在關鍵處,講在疑難處,不能用講代替讀,更不能只講不讀,應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體會。
4.讀與評的關系
讀與評均出自于學生的活動,教師要適當調節,讀評結合,過多的評,只能是理性認識,沒有感性認識,使讀的訓練不能落實。只讀不評,或讀不到位,使讀失去了標準,影響教學的質量。
- 上一篇:行政許可立法信賴保護原則論文
- 下一篇:行政處罰現狀與立法建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