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5 01:59:00
導語:新課程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堂是教師工作的主戰場,在教育改革的新途徑中,我們如何打好這場主戰役,從理論和實踐的兩個方面反思現今的課堂,重新構建起明天的課堂,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一、理清思路,明確課堂教學在新課改中的重要地位。思路:《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基礎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抓住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也就抓住了課改的核心,但不是全部。)這次改革有人這樣說:此次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僅是傳統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的是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行為。(這種改革是痛苦的,當然只有這種前所未有的痛苦才有可能換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讓人欣慰的明天。)而作為教師最直接的任務和活動就是教育教學,課堂教學幾乎占去了一位教師百分之八十的工作時間。而且目前最感困惑的也是新課改的課應怎么上?原來的上法為什么就不行?二、弄清要求,明確課堂教學前進的方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九大方面二十個問題在第一方面“課程改革的目標”(2)具體目標中指出:(課程功能)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課程實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使用的能力。在第四大方面“教學過程”中指出:(10)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認真體味以上既是我們應該達到的目標,面對現狀時那也不得不說是我們的衷心祈望和不懈追求。由此,我們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重構課堂)1、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梅里爾.哈明在《教學的革命》一書中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課堂中可以觀察到五種品質:清晰的尊嚴感-----不管有沒有天賦,學生們都有昂首挺胸,大膽地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他們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視為有價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著輕松的活力-----學生們顯得生機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學生都忙碌著、參與著;自主性-----學業生們做出恰當的選擇,主導并約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學習,沒有被逼迫地學習地現象;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學生們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師,沒有對抗和拒絕;覺察----學生是機靈又富于創見的,他們知道自身和周遭正發生的一切,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適應周圍人群的思想與情感。2、華東師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鄭金洲教授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三、反思自己,透視課堂教學的現狀與現象。現有課堂存在的弊端:教條化(惟教材、惟教參、惟教案)模式化(教學結構的模式化、教學具體行為模式化)單一化(教學目標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活動角色單一)靜態化(課堂中無真正的互動交往、課堂上只固化了知識,極少涉及探究知識和方法和過程。)當我們從自己的課堂中走出來的時候,不妨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1、你真正弄清“三維目標”的關系了嗎?理想境界:“學生在情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識和技能。不是一個一個被分開的目標;實際上一個好學習活動,可以融合全部的三個目標。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都是附于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之中,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但并不是說學生獲得了知識的同時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能得到發展。例:(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測量圓周率多次的數值不一樣,教師為了進度快只取3----3.5之間的值,與3.14相差的大的數據一概不要.看上去是個小事,但是傳達了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數據是可以人為地選擇的,為了某個目的可以進行修改客觀得到的數據。教師應利用這個契機,教育學生尊重客觀事實,著重客觀事實,認識到測量是有誤差的。減少誤差有兩種方法,第一盡可能認真,仔細;第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由此可見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這里指的是科學態度,態度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可以水乳交融的,而不是針對某一目標,人為添加上去一個教學環節。2、你真正關注學生了嗎?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了嗎?兩個不同向度和層次的問題。“學生課堂太活了,我駕馭不了啦!”你應該想到學生在做什么?他們的真正需要是什么?是否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差異教學。“保底的思想不能丟”,“一只水桶裝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教師應給予關注,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3、知識是你直接“給”的,還是你“導”的?應引導學生經歷過程,體會方法。“給”慣了,如直接講例題、直接提出問題,代替學生的思考與實踐。4、你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嗎?(重點講,把圖畫出來)5、你的評價科學嗎?方式、角度多元化。教師的評價是“標準參照”還是“常模參照”?評價是一個促進發展的過程,有反思,學習,激勵,督促等的綜合作用。不要只挑毛病,學會傾聽講話,學會欣賞別人。新課程中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不僅面向學生的現在,更要面向學生的未來,因此有人說:只有當教學走在學生發展前面的時候,才是好的教學。德國第斯多惠: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四、調整思路,找準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課前為完成教學目標,預測教學內容、學習環境、學生行為、教師行為所引起的結果,并籌劃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的總體構想。(比“備課”更具科學性。)有人講:“備課”是進行科學教學設計的前提。理想課堂教學應該包蘊的三大理念是:生活性、發展性、生命性。教學設計的原則:實用性和追求課堂最佳效果。過去的問題:(主觀)知識性的東西過細,過多;盲從于別人的成教案。(客觀)教案評價方法的不科學。新型教學設計的特征是:基本思路:簡約教學設計過程,摒棄形式主義的文字;精心進行粗線條的設計,擴大學生課堂實踐的空間。“變為教而備從知識出發”為“為學而備從促進學生發展出發”形象的比喻:它不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描述大體的輪廓,它只明確需要努力的三維目標,它驗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足夠的空間-----并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布盧姆說:人們無法預測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新課程呼喚隨機的課堂)它不是外在于教師精神生命的“怪物”,而是教師生命力的載體和再現,它是教師構思教學的過程,它凝聚著教師對教學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閃爍著教師教學智慧和創造精神。一句話,它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勞動。它不是一出已經定稿的劇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劃上句號的手稿,它一直處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動態發展之中,它是課前構思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反復對話,是一次次實踐之后的對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們的重要意義并不體現在課前的一紙空文,而是展現于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成于教學之后。它始終充滿懸念,因而可能不斷產生令人激動的亮點。惟其如此,它才能與教學現實實現融合,并因此而豐富自己,獲得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凝煉為可供愉悅對話的文本。《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格式(設計步驟):教材分析、學生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和課后反饋或自我點評。“課改沒有正確的答案,但會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
- 上一篇:閱讀優化教學分析論文
- 下一篇:日記創新訓練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