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作文學習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5:49:00

導語:想像作文學習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想像作文學習管理論文

根據小語新大綱精神,小學生習作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寫真作文;二是想像作文。這兩類作文雙峰并峙,二水分流。寫真作文對我們來說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可是想像作文還只是起步階段。為此,我們對“想像作文”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現談談我們的實踐與體會:一、想像作文的訓練途徑1.在積累中感知想像。捷普洛夫說過:“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思維的。”厚積才能薄發,要寫好想像作文同時也需要一定的積累,否則是不可能寫出來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①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圖書室,引導他們廣泛閱讀童話、科技、科幻等圖書;②讓學生課余多看科幻、童話等故事。這些,能把學生帶進想像的海洋,讓學生在想像的海洋中遨游。③教師要推薦一些優秀的想像類的文章讓學生熟讀,甚至背誦。學生頭腦里有了想像作文的“藍本”,寫起作文來自然得心應手。④支持學生參加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是馳聘想像的廣闊天地。不論是音樂、舞蹈、美術、體育、書法、電腦等,每一種興趣小組活動都有大量的形像化的事物進入腦海,而且需要進行創造性想像才能完成活動任務。2.在閱讀教學中培養想像。《新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我們在教改實踐中做了如下嘗試:①發揮插圖作用,在體會中訓練。教材中有許多插圖,它具有趣味性、有教育意義、故事性強、畫面明朗、色彩鮮明,給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思考角度,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所以利用圖畫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理解力和想像力。例如:《李時珍》是一篇人物簡介的課文,其中關于李時珍為編《本草綱目》親自到各地采藥一點,雖寥寥幾筆,卻很感人,并配有一幅與之相呼應的插圖。可引導學生以《采藥》為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合理的想像,把自然環境和人物的身份、語言、動作等描繪出來,寫出或說出較完整的故事情節,突出畫面上反映的內容。②續寫課文內容,在發展中訓練。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似乎把故事講完了,實際上似完未完,余韻裊裊,給讀者留下無限想像空間。對此,可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想像,續寫課文。如《窮人》一課,結尾處留下了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空白,可用《拉開帳子以后》為題,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藝術再創造,用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心理等,來續寫這個故事,悟出作者留空白的用意。這樣續編故事,有利于學生展開想象,發揮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3.在特定情境中觸發想像。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習作動機的一種手段,一般是通過創設具體、生動、獨特的表達情境,讓學生據這種情境,展開豐富的想像進行習作。創設的情境要精心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其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學生的習作沖動。如我學區王老師在指導學生習作訓練時,先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童話故事,再讓學生說說故事里出現了哪幾種響聲,讓學生根據聲音復述故事;然后借助錄音機讓學生再聽這幾種聲音,聽后讓學生根據這些聲響想像當時的場面,想像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學生在半娛樂性教學氛圍中積極性倍增,編出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的故事。接著老師再播掌聲、笑聲、動物的叫聲、汽車聲、風雨聲、呼喊聲……等聲音,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音響,編不同的故事,整節課從始至終學生興趣盎然,教學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據教學需要有時也可播放樂曲,借助音樂旋律激起學生情感漣漪,讓他們自擬題目,寫想像文。4.在交流中激發想像。交流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體驗活動。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方面表達了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學生從中能廣泛吸取別人的長處,拓寬知識視野,思維得到啟迪。如:我校葉老師在《假如我是……》習作指導課中,巧問:哪些同學有勇氣把自己的想像和大家說一說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假如我是一名教師,我要為山區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有的說,假如我是小蜜蜂,我要釀出世界上最甜最甜的蜂蜜獻給我的媽媽;有的說,假如我是陳水扁,我要修一座連接大陸的長橋,讓臺灣人民投入盼望已久的祖國母親的懷抱里;……學生想像奇特,充分表現他們美好、善良的心地。5、在模仿中創新。實踐告訴我們,在想像作文教學中,以范文引路指導學生從仿寫起步寫好想像作文,無疑是最佳途徑。如“未來式”想像作文教學中,我學區謝老師先提供范文《十年后的家》,讓學生熟讀后;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要求在模仿中要有所創新,寫一篇《十年后的家鄉》;最后讓學生再寫一篇《十年后的……》習作。這樣學生循著“模仿——創新”的路徑循序漸進,更能寫出好的想像作文。其中一位學生寫的作文《十年后的祖國》發表于《小學生作文》。二.想像作文的教學流程傳統的作文教學都表現為:①側重命題作文的指導,重形式,輕內容,習慣于教師講,學生寫;②要求作文有明確的主題(即中心);③選材要求過嚴,跟主題要求拔高相關,在指導選材上又常常要求寫新穎的甚至典型的材料;④立意要求過高,要求學生所作文章要愛國、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為社會作貢獻……,整個教學過程貫穿著教師活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抑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發展,習作表現為千篇一律或內容空洞。根據修訂大綱提出的:“習作指導要有利于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這一要求,我們對作文課堂教學結構進行了探索與改革,總結出想像作文的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感受情境創設“想像”情境接受“想像”刺激開闊思路拓展“想像”空間展開“想像”雙翼討論交流引導合理“想像”進行“想像”交流評導交替評導合理“想像”品嘗“想像”果實這一流程變以前被動、封閉的單一教學模式,為師生共同參與的立體化、開放式、多向互動的教學活動。我學區的兩節想像作文教學觀摩課都是采用這一教學流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想像作文的基本要求1、想像要大膽。“大膽”就是要創新,個性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個性就談不上創新。反過來,創新只有在個性中才能得到體現。如:教學《未來的……》習作,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去想未來的幾十年,鼓勵他們敢于設計符合自己個性的未來社會和自己未來的工作、成果等。學生進行個性鮮明獨特的大膽想像,文章的創新意識強了,就顯得面目傳神、不落俗套。2、想像要合理。想像要依據想像體的特征展開,不能脫離想像體的特征毫無根據地想,甚至胡編亂造。如:我校林老師在《假如我是……》習作指導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印象將題目空白處補充完整,然后引導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后交流。有個學生這樣說:假如我是孫悟空,我要變許許多多的希望小學,讓那些失學的兒童都能高高興興地去上學。這個學生就是抓住“想像的本體”——孫悟空善變的特點,發揮了合乎情理的想像。有個學生這樣說:假如我是神筆馬良,我就不用刻苦學習了,只要神筆一揮,要什么有什么。這樣的想像歪曲了“想像的本體”——神筆“懲惡揚善”的特點,就是不合乎情理。在“想像作文”教改實踐中,我學區有十來篇想像類作文在刊物上發表,有幾十篇在市級以上征文比賽中獲獎。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想像是少年兒童的天賦,只要我們以大綱精神為指導,加強實踐和研究,一定能夠完成新大綱賦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