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高中作文的評價模式

時間:2022-04-10 11:42:00

導語:透析高中作文的評價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高中作文的評價模式

摘要:作文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而作文評改教學又是制約作文教學的難點。教育論文在此,筆者結合當前高中作文評改的現狀及高中年級學生特點,以作文評改能力梯級發展為序,提出高中作文評改的三種模式,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教師為主模式學生習作

一、以教師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

第一,確立批改目標。學生習作交上后,教師要根據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把全部習作瀏覽一遍,挑選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的習作,確定為本次重點評改目標。另外還要把本次作文中所反映出來的較集中的問題加以歸類,力求評改目標中能夠涉及。

第二,修改點評,理論引導。教師把選定的學生習作從整體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時印發給學生,讓他們在比較中領悟修改的方法,讓學生直接感知教師修改的全過程。并選擇一些有類似錯誤的習作,讓學生指出修改的辦法,然后教師板書本次集中存在的問題,并做理論引導。

第三,選典型作文讓習作者朗讀,讀完后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個人見解,并讓習作者介紹自己的構思過程、選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時,“批改者”與“習作者”同堂而論,往往作者在虛心接受“批改者”批評的同時會據理力爭,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此時,教師要根據訓練要求,從深層的作文理論上加以指導。例如:議論中論據的典型性問題,給學生分析什么是“典型性”,如何選擇典型論據,如何做到典型材料的創新,并針對學生習作總結點評。

第四,運用評改指導方法,學生再次修改。經過反復激烈的爭論后,大家意見漸趨統一。教師點評總結后,進一步指明寫作要求,讓學生批改剩余的作文。因為有了兩次批改經驗,學生相對輕松、自主,批改的信度也大為提高。

第五,教師前期訓練指導,要重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側重評價內容方面,積極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后期訓練可以著重加強作文技巧的指導。學生有了寫作興趣后,希望自己的作文在謀篇布局、結構安排、文字運用諸方面更上一個臺階,教師要細心指導,雪中送炭。

以教師為主的同批同改是以教師整體把握為主,從“挑選樣本”到點評示例,到集中指導討論評改,教師起主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學生的評改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還有待進一步培養。這一模式非常適合于高一上學期,是培養學生自主評改的初始階段。

二、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的互動式評改模式

經過第一種模式指導訓練后,學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寫作理論,對習作的辨別能力有了較高的評價意識。這時,教師就可以把評改權移交給大部分學生。教師也不再挑選樣本,而要按寫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情況成立作文批改小組。

第一,確立小組及中心發言人。每四五人為一組,小組交叉批改,然后每組選出一兩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薦,并由中心發言人闡述評改意見。

第二,選擇優秀作文的標準。從十個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確;二看文面是否整潔;三看有無錯別字;四看有無病句;五看標點有無明顯錯誤;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鮮明集中;七看選材是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結構層次段落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九看表達方式是否恰當;十看語言是否簡練準確、生動形象。

第三,掌握常用修改符號及高考作文兩級評分標準。選擇評改例文,讓學生了解常用修改符號及點評的方法,規范使用刪、增、調、換等修改符號。另外,為在未來的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使評改更具針對性,可組織學生學習高考作文兩級評分標準及具體細則,明確評分標準精髓所在,提出“穩抓基礎分,力爭突破發展分”的指導思想。

第四,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全文、把握文義的基礎上,從作文的結構、語言、基本觀點、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傳統的“刪、增、調、換”等方法外,還要教學生學會旁批,并運用說明式、評述式、提示式等方法來評改作文。

第五,針對同一篇文章,經小組討論后,先由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提出口頭評改意見,并兼納其他組員的建議,然后采用輪流執筆的方法進行評改。

第六,批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精批點評,多留少改,三言兩語,指點迷津。二是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一般學生的作文,其優點和缺點總是多方面的,所以每次批改需有重點,不需全面開花(教師在這方面要做提醒),如突出的重點可以是結構的安排,可以是記敘的順序,也可以是多種表達方法的運用。三是因文指導,有的放矢。有些文章言之無物,批改時要指導學生選擇中心材料,使之寫得具體;有些文章材料龐雜,批改時就要著重指導學生圍繞中心選材和剪裁,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有些文章雖能用材料說明觀點,但材料不夠典型,批改時應指導學生如何選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內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詞不達意,顛三倒四,批改時著重幫助學生修改病句,而不需提過高的要求。總之,每一次作文批改,要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有所得。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盡量保留作文中的主要內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用熱情的語言指出寫得好的地方,揚其所長。

第七,推薦樣本,交流爭鳴。第一節小組討論批改完成后,第二節各組把評出的樣本再拿出來在全班口頭交流,然后各小組展開爭鳴,教師點評指導。

第八,當學生把新習作交上后,教師要認真審閱各小組的評改情況,公布表揚那些評改認真的小組及執筆者,對批改重點把握不準,態度不夠認真的要個別指導,使其及時改正。小組合作探究為主的互動式評改模式,既可避免全班討論頭緒太多、太繁雜、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獨自修改猶豫不決、信度不高的缺點。

三、學生自主評改模式

一要激發興趣,提高自主評改意識。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一篇東西改寫10遍、20遍。”他寫《安娜.卡列尼娜》用了5年,改過12次;楊沫寫《青春之歌》修改六七次;著名詩人、報告文學家徐遲每篇稿子至少改和抄5遍。教師應該以此激發學生評改興趣,讓學生知道大家尚且如此,何況初學者,從而自覺改變習作寫好后,決不第二次“過目”的不良傾向,養成自主評改的好習慣。

二要培養學生推敲的能力。首先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通過整篇默讀,習作中的錯別字、漏字就會被發現并糾正過來。然后,再輕聲讀,看習作用詞是否貼切,句子是否通順,上下句連貫是否合理,標點是否正確等。第三,再從文章結構入手審視誦讀,如層次是否顛倒,條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應。第四,復讀審視思想內容。如審題是否正確,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圍繞中心,事例是否典型,內容詳略是否得當,細節是否真實等。依據教師指導的評分標準及常用評改符號及方法,深入品評,點評習作不當之處,力求文通字順。

學生自主評改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評改,一般可在高二下學期或高三年級實施。對此,教師要做好反饋復檢的再評改工作,逐步使評改走向自主規范的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