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綜述

時間:2022-07-22 06:23:00

導語: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綜述

學生在快樂中學語文,是當今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如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我認為:

一、努力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氛圍。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意思是說當師生關系比較密切時,學生才會接受老師講的道理。而密切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不正是在她的老師沙利文女士愛的光環的照耀下而走向成功的嗎?如果沙利文老師對海倫沒有愛心、關心和耐心,也就不會有海倫.凱勒的成就。因此,教師公平地善待、尊重每一個學生,會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師生融洽和諧的氛圍中樂于去學習。

二、從快樂出發設計教學策略。老師備課時應大量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書,在回顧以前上課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時代的變化來備好每一節課。特別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備好后還應在集體研課的時候說出你的構想以及自己想要收到的預期效果,虛心地聽聽領導及同行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做些修改、調整。比如,在教學魯迅的《社戲》時,很多老師就感到非常棘手,這么長的一篇課文,該如何下手?為解決這一問題,我校先由幾個老師對該課進行同課異構,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課堂展示,然后再召集所有的語文教師參與評課。經過緊張激烈的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可以從最后一句切入課文,即為什么那夜的豆、那夜的戲令人難忘?解決了這一問題,也就基本上理解了課文的主題,真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采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激發學生興趣。多媒體技術以其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等,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授魯迅的《雪》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征,我們可以找來相關的圖片,配上恰當的音樂,然后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播放給學生欣賞,這樣不僅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興趣,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裝》本來就是一篇活潑的童話,運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幅生動有趣的連環畫,讓學生根據連環畫敘述故事,這樣,枯燥的文字也會因此生動起來,學生也更樂于參與。總之各種電教器材的廣泛使用,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課堂,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四、結合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綜合性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它打破了傳統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封閉狀態,是一次學習方式的革命。而語文教學更應該重視“綜合性學習”,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普遍喜歡綜合性學習活動。可我們有的語文老師往往以這樣或者那樣的借口將語文綜合性學習取消了,認為開展一次活動太浪費時間,從而耽誤了新課的進程,于是匆匆忙忙趕進度,結果卻收效甚微。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倡導。”特別是課改后的小組合作學習,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明確了活動主題后,老師可以將活動的準備、實施及評價都交給學生完成,每次選兩名主持人作為活動的策劃,讓他們根據活動的主題去分組布置任務做好準備,自己再根據活動的主題設計好開場白、串詞、結束語等,活動結束后再由評議組進行點評。這樣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提高了語文素養。

五、加強與學生互動提高學習興趣。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再爛的課也有其閃光點,相反,即便你再怎么精心準備,再好的課也難免留下一些小小的遺憾。所以,任何一堂課,教師下來都應深刻地反思。為了讓反思更加有成效,就必須走到學生中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看他們這節課懂得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問他們是否喜歡這節課的上課形式,一節課下來在學得知識的同時是否感到輕松。教師在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后,可以搜集到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及時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對于成功的經驗要記錄下來,對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的要分析原因,及時找到改進措施。此外,教師還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因為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只有源源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供學生學習,才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更長久地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