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13 08:39:00

導語:語文閱讀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閱讀觀研究論文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目標,在理念上有較大的變化?!伴喿x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段話說明了閱讀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充分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個性化的第一要義是自主閱讀,沒有讀者的自主,所謂的個性化也就無從談起,自主閱讀又是創造性閱讀的前提,而只有定有創造性的閱讀,教師真正意義的個性化閱讀。從《大綱》到《標準》,閱讀教學的軌跡就是從關注教——關注教師關注教本、關注教課、到關注學——關注學生、溶液學本、關注學習。閱讀行為的主體是學生,閱讀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閱讀改革的根本出路就是真正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學生終身發展是語文教學的目的。

一、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閱讀教學存在多重對話關系,如學生與作者、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作者、學生、教師與編者等。閱讀教學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閱讀過程中特別重要。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文本的意義。

根據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色的套路分析課文,沒有學生的閱讀,沒有學生將課具體化,課文只能是未完成的作品。因而,作品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造的,學生對課文的接受過程就是閱讀的再創造過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實現的過程。這樣,閱讀的個性化和創造性才能得到發揮。

隨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入人心,閱讀教學的單一化已經被打破,文章意義解讀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已不可逆轉。人是個體的人,不同家庭經歷、情趣的人,對文本意義的理解和接受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各種獨特理解,要從積極的方面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從中尋找合理的內核;要提倡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提倡在多元的碰撞中獲得更多。

閱讀應該是探索與創造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與作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的過程充滿了發現、質疑、思考和探究,應提倡多角度閱讀,比較閱讀、有創意的閱讀、多元解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發揮聯想與想象,拓展思維空間。

二、重視學生主體性的閱讀,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應該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

教師對語文篇章的分析和講解,絕不能取代學生主體性的接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文章解讀理論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去理解文本信息的豐富內涵。教師的語文水準無法代替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教師對特定課文的解讀和理解,展示的僅僅是一個世界,一個十分有限的天地;而一個班級同學對課文的理解,是色彩各異的世界,而且每一年都會得到更新和發展。

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瓜,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作設計等。在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標準答案”。學生閱讀的過程應該伴隨著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應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的對話者之一。

讀者是閱讀的主體,是作品的創造者,閱讀即是創造。中小學閱讀教學承擔著讓學生“學會閱讀”的任務,因而在作者、作品、讀者之間多出了一個教者,但不能因此而破壞作者、作品與讀者的正常關系。教者不應成為作者、作品與讀者之間的“二傳手”或“中介人”,教者只是讀者的導師,讀者應該直接面對作品。讓學生直接面對作品,這是自主閱讀的第一步,是個性化、創造性閱讀的先決條件。

一般來說,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其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要高于學生;他可以起到主導的作用,但絕對不對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根據教學參考解讀作品,然后再向學生灌輸,以為這是最權威的解讀,也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捷徑;其實,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這只能是老師的閱讀,而不是學生的閱讀,只能是統一的標準化的閱讀,而不是個性化、創造性的閱讀。教師應該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不應該以標準化解讀去規范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應該培養富有創意的讀者,而不應該以標準化解讀支規范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應該培養富有創意的讀者,而不應培養人云亦云的聽眾;教師應成為學生閱讀的導師,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控制信息的專制的權威;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把點拔、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理解、領會、體味、品味、感悟還給學生。

此外,應該提倡閱讀過程中同學之間的對話。課堂閱讀教學在一個集體中實施,與完全個人化的閱讀畢竟不同,因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十分重要。同學之間的相互切磋、溝通交流,會起到互相啟發、促進學生的作用。在一個刻板呆滯的課堂氛圍中,富有活力和創意的對話是難以實現的;輕松、活躍、和諧的環境氣氛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