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中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07 08:34:54
導語:新課改中中學語文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廣大中學語文教師以滿腔的熱忱、積極的態度,嘗試著用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自的語文教學活動。這確實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獲取了文化知識,陶冶了思想性情,激發了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創新精神??墒枪P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新課改中中學語文教學還存在著幾個問題亟須正確處理。
【關鍵詞】新課改;新課標;中學語文教學;自主學習;學生探究
一、學生探究與教師講解的問題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再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在中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組成學習小組,再通過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最后自己去解決問題。這便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技能??蓪τ谝恍┏橄笮詮姡瑢W生難以理解又缺少生活體驗的知識,教師就應該承擔起主導者的角色,對這樣的內容就需要精心點撥,詳細講解,并且要講到位,講透徹,講明白。這時就要回歸傳統教學,教師不要怕壓課堂,是一言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所學內容學精、學透、學活。
二、課文研討與基礎知識的問題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先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再到課文研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語言的表達效果,體會文章的謀篇布局,研讀材料的組織安排,從而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閱讀理解、寫作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見,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的提高和培養不但不能削弱,更是應該加強和固化。新課改過程中,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又不能搞機械訓練,必須制定出科學巧妙的教學方案,靈活多樣,有效高效地強化訓練。這樣做了,自然就會處理好課文研討與基礎知識的關系問題。
三、學生討論與教師引導的問題
在新課改過程中,學生分組討論是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常應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課堂上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小組討論中的聽記、討論、爭辯、比較、分析、歸納、總結、互說、互評、互改等等,學習小組成員確實能提出、分析、解決許多出乎老師意料的疑難問題,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課堂參與合作的意識。但有時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交代討論的目的、要求、范圍、任務不夠具體、細致、明了,這樣就使得學習小組成員在討論時顯得無所適從。這種討論形式看起來熱熱鬧鬧、轟轟烈烈,但其過程只不過是為討論而討論。所以,在學生討論前,教師的引導、點撥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知識積累與死記硬背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反對中學語文學習中的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僵化學習。這一要求只是針對課文注解,詞語解釋,練習答案而言的。而對于文本中所選的優美詩文,華美篇章,誦讀欣賞,精彩片段,還是要求熟背成誦的。對有些學生暫時還不能理解的內容,甚至最基本的文學常識等,還是應該先讓學生去死記硬背,直至滾瓜爛熟,張口就來。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靈活多樣地利用晨讀時間,多記多背,巧記活背,從而就會處理好知識積累與死記硬背的關系問題。
五、主體作用與主動參與的問題
中學語文的本質是語文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中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口參與語文學習的。所以,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老師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的條件,巧創激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另外,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
六、教學預設與動態生成的問題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新課改倡導生成性教學的新理念,要求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教學,使教學在系統預設的基礎上體現出靈活開放與動態生成的特點。不過,我們在現實語文教學中,如果拋棄了應有的“預設”,而一味地強調所謂的動態生成,開無軌電車,這也是背離新課改精神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正確處理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那種不講科學預設只求動態生成,或者不顧即時教學情境,完全按預設教案施教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教學過程如果不顧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遠離原先預設的總體目標和教學任務,使整堂課都處于“動態生成”狀態,那么,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會落空,知識的系統性必將遭到嚴重破壞。
七、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問題
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成為當今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中學語文教學其實質也是一種現代科學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歸??稍谥袑W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現代科學世界教育對生活世界的疏離,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發展的嚴重障礙,這促使其不得不回歸生活世界,重新尋找其意義基礎和價值之源。中學語文教學就必須完成從封閉的控制系統走向開放的自組織系統轉變,從追求本質走向體驗過程的轉變和從培養“理性人”走向培養“生成人”的轉變。只有這樣,中學語文教學才能實現從現代科學世界回歸到生活世界的轉換,
八、傳統教學與新型學習的問題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學習相對的是接受學習。有的老師認為有了新型的學習方式,傳統的學習方式就應棄之不用了,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不可能每節課都探究,每個問題都探究,那樣的話就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就某個章節、某個問題等讓學生去體會探究方法,從而學會對問題的探究??梢?,傳統教學中的接受式學習和新型學習中的探究式學習,都是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彼此應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九、高效課堂與教學民主的問題
中學語文教學,教師要用心琢磨,恰當地運用教學語言,努力創造和諧、融洽的高效課堂教學環境,用心促成教學的高潮。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使整個的課堂氣氛顯得輕松、愉悅、民主,讓語文教學真正體現出教學的民主化。教學中還應該啟發思考,培養創造性思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學困生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提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勇于提問題,善于提問題,樂于提問題,這樣的結果才能使中學語文教學從無效到有效,再由有效變高效。同時學生也在課堂的民主氣氛中,激發了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效果。
當然,在新課改的過程中,中學語文教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出現一些偏差,這也在所難免。只要我們中學的每一位語文教師,在今后的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認真學習中學語文的新課程標準,準確把握中學語文的最新理念,必將會使得中學語文教學沿著正確、健康的道路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趙宏亞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渭南初級中學
- 上一篇:基于趣味教學法的小學語文創新思維研究
- 下一篇:傳統文化融入中學語文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