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對話下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探討
時間:2022-09-24 04:21:11
導語:人機對話下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形勢下北京中考英語聽力改革推動了人機對話這一新興考試模式的大面積應用。本文立足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理念,總結人機對話模式下聽說課的教學策略,并結合具體課程案例分析,進行課程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1背景
《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在語言技能方面對學生聽的標準描述中有明確要求:能夠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談話,并能從中提取信息和觀點,能聽懂接近自然語速的故事和敘述,理解故事的因果關系,能在聽的過程中用適當方式做出反應。傳統的中考聽力測試,只有聽后選擇和聽后填表格兩項任務,沒有口語測試的環節,不能很好的檢測學生的聽說技能,也不能真正促進聽說技能的提高。在傳統英語聽力技能教學中,學生由于缺乏合適的聽力策略指導,不了解聽、說、讀、寫技能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交際應用場合,當學生需要就不同話題即時做出恰當應對或者觀點表達時往往顯得手足無措(朱曉燕,2013)。在此背景下,中考聽力改革勢在必行,人機對話應運而生。人機對話是指在機房中,限定時間內將機器作為信息交換對象的測試(是君君,2017)。
2人機對話背景下的教學策略
人機對話的中考英語聽力考查新模式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如何能根據語篇特點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提取關鍵信息、思維導圖和語音教學是人機對話背景下有效的教學策略。2.1有效提取關鍵信息話題的關鍵信息是指有助于理解和運用相關聽力內容的文本體裁、核心內容(關鍵詞)以及語言特征等(朱曉燕,2013)。人機對話的形式對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有效的提取并記錄關鍵信息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初中階段,就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來看,一部分同學能夠做到全聽全懂,大部分還是不能做到,需要抓取、理解和記錄關鍵信息幫助理解文本主旨大意,作者的情感態度和文本的言外之意。從人機對話的題型來看,聽后選擇需要直接提取與問題直接相關的關鍵信息并進行正確選擇;聽后回答問題要求學生聽到,抓住關鍵詞并口頭作答;聽后記錄和聽后轉述,需要學生記錄表格缺失的詞匯和與話題相關的關鍵信息,幫助后續的復述文段,在這個過程中,記錄關鍵信息和畫出思維導圖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關鍵信息的提取可以依據話題的功能、聽力材料的體裁和聽力材料的語言特征來進行。初中階段,學生聽的材料主要以功能意念類的對話形式呈現,通過聽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的聽力能力得到訓練,亦可通過聽的輸入讓學生習得語言知識,并形成交際意識,提高英語對話交流能力(朱曉燕,2013)。這就決定了初中階段學生所聽到的對話話題需要貼近生活,是學生所熟悉的話題,如衣食住行,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等,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熟悉《課標》與《中考說明》中的功能句和24個話題。這些話題經常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答案直接明了,在人機對話中,以聽后選擇和聽后回答的形式呈現,主要是表示人物名稱和身份的名詞、形容詞,表示時間和地點的名詞等。2.2思維導圖的合理使用聽力材料還包括語篇材料。人機對話中的聽后記錄和聽后轉述部分的聽力材料就是語篇材料。這些材料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體裁比較固定,說明文或者提建議的議論文。二是語篇邏輯清楚,層次結構非常明了,方便學生理解記錄關鍵信息和畫出思維導圖,方便后續轉述。在教學實踐中,轉述部分是最有挑戰性的題型,應對這一挑戰的方法之一便是思維導圖的合理使用。相對于傳統的筆記形式,思維導圖形式多樣,包括頭腦風暴圖,分層結構圖,歸納圖,內容分解圖等多種形式,它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中央圖形上,能夠更明確地凸顯關鍵詞和信息之間的層次關系(盧璐、王峰,2013,轉引自劉威,2017)。訓練學生構建思維導圖,需要如下步驟:首先幫助學生厘清關鍵信息和文章大意,總結與話題相關、與主題句相關的高頻詞。其次,給出基本思維導圖結構,讓學生填思維導圖。第三步,學生自己畫出思維導圖,同學間討論交流并提出建議。第四步引導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根據結構和邏輯關系,形成思維導圖,并在思維導圖上補充關鍵信息,尤其是關鍵詞。最后,思維導圖構建步驟在教學中不斷強化,使之成為學生們的必備技能。2.3語音教學人機對話的短文朗讀部分,與學生的語音語調密切相關。《初中英語教學關鍵問題指導》一書指出初中學生在英語口語表達中會出現重音不準、節奏混亂、語調失當等語流問題,教師的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在語音教學中,意群停頓,語調感知和句子重音感知是三個重點方面。以意群停頓為例,通過聽、畫、想、悟來提升學生準確朗讀能力。聽課本錄音或者其他形式原版英語材料,讓學生感知并注意讀者停頓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在聽到的停頓之處用筆畫出;想指的是學生觀察畫出來的地方,觀察多次相同停頓的共同之處和不同停頓之處位置的不同,初步感知意群的意義;悟指通過觀察和思考,總結共性的規律,建立根據意群正確停頓的概念。再以相同的步驟讓學生感知“語調”和“重音”,經過幾個月的堅持練習,學生可以比較準確地把握語流與語音進行高效朗讀。
3教學案例
本節課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GoForIt九年級全一冊第13單元第2課時(2a-2d)。課型為聽說課,話題是環保,功能是談論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3.1學情分析。授課班級為某中學初三年級普通班,本課時所涉及的環保話題是學生熟悉話題(學過的相關話題單元有七下U1,U4,U5,U12,八下U2,U7,U10)。但從語言、句型、語法角度來看,知識點綜合,尤其是一般現在完成時和被動語態的正確恰當使用方面,學生的掌握情況還不理想。3.2教學過程。(1)復習。復習第一課時學習的內容,尤其是聽力1b中涉及的水污染話題下的問題描述。通過復習上節課已學的相關話題和語言知識,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建立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預測本課時將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幫助學生掃清生詞和背景知識方面的障礙,做好預熱。(2)聽力。聽力聽三遍,完成課文2a,2b聽力材料的學習。第一遍聽力,學生聽錄音材料,記錄關鍵信息,抓文章主旨大意,語篇話題是土地污染和大氣污染。第一遍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該對話語篇的主旨大意,記錄關鍵信息與交際功能(魯子問,2017)。第二和第三遍聽力,根據話題內容,畫出簡易版思維導圖,并根據導圖記錄關鍵詞,梳理思路,口語輸出。然后分析主旨大意,分析語篇表達的意義等之后,分析語篇各部分與語篇主題之間的關系。最后分析句子內部的語法結構,詞匯搭配,句子之間的銜接和連貫關系,句子的信息展開方式等(魯子問,2017)。學生在這個環節的聽力過程中,在第一遍獲取主旨大意的基礎上,把聽到的關鍵信息進行整合分類,根據語篇結構和內容構思恰當形式的思維導圖進行關鍵詞記錄和補充,之后經過梳理,轉化成口頭輸出。在分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評價,提出建議,不斷完善并補充關鍵信息,在學生口語輸出的時候可以發現問題。設計一個對話作為承上啟下的部分,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土地污染和大氣污染的具體措施,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環保行動,展開頭腦風暴,為最后總的輸出搭好臺階。三遍聽力完成了提出問題、描述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原因,接下來應該引導學生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2d對話的任務設計正是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聽2d錄音兩遍,記錄關鍵信息,完成聽力任務,記錄對話中所提及的解決土地污染和大氣污染的建議,聽后根據聽力筆記完善前面的思維導圖。這一設計就把2d跟前面2a,2b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見圖1)方便學生復述本課時內容,同時進行語言功能句等方面的學習。讓學生借鑒所分析示例的語篇知識,自主進行相同的功能性、結構性、技能性、社會性語篇知識的對話,發展其基于語篇的口頭表達能力,并同時發展其相關核心素養。同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思想和個人環保義務的情感滲透,愛護環境從我做起。進行適時的教育和引導,基于語篇的社會性知識的文化品格教育必須在最佳時機進行(魯子問,2017)。此部分形成的思維導圖如圖1。
4結語
在北京市中考英語改革,人機對話考察學生英語聽說綜合能力的背景下,研究改革方向,分析試題特點,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學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的語音學知識,研究符合教學規律和改革方向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中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是尤為重要的。同時,將育人和文化元素也融入教學素材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尚華.初中英語教學關鍵問題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葉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盧璐,王峰.英語教學中五種思維導圖構圖類型[J].教學與管理,2013(1).
[4]劉威.思維導圖在高中通用學術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外語教育,2017(1).
[5]魯子問.基于語篇知識的聽說教學設計[J].英語學習,2017(10).
[6]是君君.基于人機對話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探討[J].校園英語,2017(42).
[7]朱曉燕.英語課堂教學策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苗禾 單位:北京市第二十中學初中英語組
- 上一篇:師生關系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
- 下一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引導與培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