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如何融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時間:2022-08-09 03:11:39

導語:課程思政如何融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思政如何融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應堅持立德樹人,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批改網同伴互評記錄和課后的反思報告,在線同伴互評是“互聯網+”時代進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手段,教學實踐中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融為一體,可提高學生寫作的文本質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提升學生自主寫作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增強學生責任感具有促進作用,在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德育素質方面與立德樹人的目標一致。

關鍵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在線同伴互評

“大學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為高校公共必修課和重要的通識課程,“大學英語”面向高校本科教育階段非英語專業學生,受眾面廣,在新時代人才培養方面既要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又要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主動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使之在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鑒于此,文章擬以在線同伴互評為例,探討在“互聯網+”時代提高“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質量的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為高校課程思政這一新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課程思政融入在線同伴互評的教學實踐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優勢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是“大學英語”課程研究的重要內容,在線同伴互評是基于批改網的同伴互評。作為本土化的自動寫作評分系統,批改網具有即時評分、按句點評、繼續完善、共性分析、薄弱點分析、教師點評、同伴互評等功能。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合適的切入點,循序漸進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批改網的優勢,在執教的本科一年級兩個自然班進行了為期16周的教學實踐,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融為一體,使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有機統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體操作如下。

(一)以目標為導向

進行同伴互評培訓,讓學生對互評目標、互評環節,尤其是互評標準有較為清晰的了解。為優化同伴互評,參考了蔡基剛的學生作文評估表[1],樹立目標導向,圍繞內容、結構、邏輯性、語法、詞匯、規范六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培訓,讓學生對一篇優秀作文的構成有基本認識。

(二)以軟件的反饋修改為手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進步

學生把初稿輸入到批改網后,批改網給出即時反饋,學生根據軟件反饋進行多次修改和提交。不少基于批改網的寫作教學研究指出,批改網對于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2]。為了引導學生參考軟件反饋進行一定的修改,教師要求學生修改的次數不少于3次。

(三)以同伴反饋為平臺,努力營造溝通協作良好氛圍

教師選擇批改網“隨機分配”的互評功能,同伴在平臺上進行反饋活動,指出問題、給出正確形式或提出意見和評論等,學生再根據同伴反饋進一步完善文本并提交,溝通協作貫穿同伴互評全過程。

二、課程思政融入在線同伴互評的路徑與價值體現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基于批改網同伴互評記錄和課后的反思報告,逐步厘清課程思政融入在線同伴互評的實現路徑,進而發現其具有以下價值。

(一)同伴互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寫作

技能,有效提高寫作文本質量,從而激發學習動力,增強自信心,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是課程思政面臨的重要課題。同伴互評是過程寫作教學法的重要環節,同伴在寫作過程中為修改文本提出反饋意見,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平臺互評文本分析,在糾正性反饋中,大部分學生都采用了直接反饋和間接反饋相結合的方法。直接反饋指直接指出錯誤并提供正確形式;間接反饋指指出或提示有錯誤,但不給出正確形式。在兩個班共99名學生中,有73名學生使用了“直接+間接”的反饋,有22名學生使用了間接反饋,有4名學生使用了直接反饋。直接反饋保證了學習者較高的修改成功率,而間接反饋雖然沒有提供正確的糾錯形式,但是學習者可以通過建議或元語言提示對出現的問題有一定的認知,通過獨立思考、查閱字典和語料庫或詢問教師和同學等方式對文本中的詞匯、句法或篇章結構等問題進行診斷、查詢、自我糾正,這本身就是一個使用寫作策略、學習寫作技能的過程。根據學者理查德·施密特(SchmidtR)的“注意假設”理論,當學習者注意到語言現象,意識到自身中介語與目標語之間的差異,才有助于習得該語言知識,促進中介語的發展[3]。不少學生在反思中提到“互評可以發現很多自己發現不了的問題”“看別人的錯誤比看自己的更容易”。學生的自主糾錯也反映了這種錯誤識別的作用。雖然教師沒有對同伴互評后的修改做硬性的要求,但是學生進行了多次自主修改提交,檢驗修改的效果。根據平臺的記錄,學生在同伴互評之后修改的次數最多的為7次,最少為1次,平均達3.1次,平均分提高了2.6分,最高的進步分數為6分。盡管有的分數僅提高了0.5分,但學生在反思中提到“分數高了會很開心很自豪”,這種成就感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動力,自然而然地增強他們的信心,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在未來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堅定前行。

(二)同伴互評能促進互動協同、合作學習,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人才培養效果是課程思政建設評價的首要標準。同伴互評的立足點和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維果茨基(VygotskyL)的“最近發展區”(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論是同伴互評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根據該理論,學習者可以通過與同伴的互助和合作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伴起到“腳手架”的協助作用。因此,同伴互評可以理解為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的互助協作,是完善寫作文本和提高寫作技能的教學活動。同伴互評給學生提供了合作學習的機會,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與傳統的單一反饋模式相比,同伴互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反饋到主動參與,學生參與度高,在四次的反饋任務中,除了第一次有部分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互評外,其余三次都是滿員完成。由于學生之間的互助協作,同伴互評成為有效的人工反饋手段,是批改網軟件反饋基礎上的補充或修正反饋。對于軟件反饋的局限性,學生在互評時感受更深,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如對于句子“Moreimportantly,thepeopleinmyhometownwhowillmakeyoufeelathomeisverynice.”。軟件反饋為“[動詞錯誤]請檢查is,確認動詞用法正確”。同伴反饋為“可以改為Peopleinmyhometownareverynice,whichwillmakeyoufeelathome.”。對比軟件反饋,同伴反饋顯得具體、有針對性,修改后的句子讀起來自然、流暢。大部分學生對同伴合作學習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互評很有意義,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可以讓同伴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加強了小組聯系”“發現了同伴的一些語法問題,幫到別人也提升自己”“自己被發現了一個語法錯誤,很開心”。由此可見,通過在線同伴互評,學生可以感受到其他學生寫作中可能遇到和自己類似的問題和困難,進而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協作,在交流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減少寫作焦慮,共同營造一個融洽、愉悅、溝通的團體氛圍,增強集體凝聚力,促進意識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同伴互評重視積極反饋,有助于滿足學生寫作

過程中的認知和情感需要,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高尚情操課程思政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質。在這方面,同伴互評具有獨特優勢。根據互評文本,第二次同伴互評共提供了821個反饋點,其中積極反饋點有328個,涉及語篇層面和語言形式層面,占比分別為50.8%和49.2%。這表明學生崇尚美,重視提供正面評價,在糾錯的同時,對亮點表示欣賞和認可。與糾正性反饋一樣,優點評價也是主要的學業反饋,能有效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拓寬知識視野。通過閱讀同伴的文章,學生能獲得更多的思路、靈感,提升文章的連貫性和邏輯性,了解并掌握更多高級詞匯和復雜句子的用法等。如文本句子“Moreimportantly,myhometownhasbeendeclaredawholesomecitythisyear,whichprovesthatmyhometownisnowamorethantidyandbeautifulcounty.”。同伴反饋是“從句用得巧妙!很值得學習”。其他類似的評語,“用到了不少高級詞匯和一些句型,這都是我要去學的”“銜接做得很好,轉折很自然”“作者寫作水平高,文章主題明確,結構嚴謹,銜接得當,詞句使用精巧”“覺得自己學到很多,會好好積累他們的優秀表達語句”“互評是一種極好的方式,可以學習到別的學生的作文亮點,在修改過程中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學生學習并借鑒這些亮點,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優點評價還能提供積極的情感反饋,很好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根據需求層次理論,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人類在中上層次還有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情感因素貫穿于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之中,語言學習也不例外[4]。學生在閱讀同伴的作文時,沒有停留在點評語言形式的層面,而是深入地進行了一次情感交流。如“文章具有真情實意,通過此文,可了解佛山這座城市,更可感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作為讀者我能讀出作者家鄉珠海的獨特之處及對家鄉的熱愛與自豪感”“希望真的能到喀什看一看,玩一玩呢”。通過互評,學生不僅僅體驗到語言的美,而且欣賞到文章的精髓———思想情感的美,深刻感受到了作者的家國情懷,潛移默化中實現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四)同伴互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師范技能,增強職業責任感,培養良好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

課程思政的一個重點是深化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高校師范生的師范技能是教學質量保證的基本要求。作為一所著名的師范院校,華南師范大學一直重視提升學生的師范技能。同伴互評是一個極佳的學習機會,在互評的過程中,根據學生作文評估表對同伴的作文進行建設性評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個人的評估和評改能力,讓學生“提前感受到、學習到師范批改的技能”。實踐中學生表示“一開始不知道如何操作,后來熟悉了”。經過一個學期的反饋活動,學生掌握了評價的標準,反饋的質量越來越高,學生在反思中提到“可以在以下方面提高文章質量:句式更豐富、詞匯更高級、連接詞多元化、副詞修飾、邏輯性、關聯詞使文章上下銜接自然”。相關研究表明,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在掌握評價標準的前提下,可以對寫作質量進行相對準確的評價[5]。這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同伴反饋是有幫助的。通過互評,學生不僅學會從語篇和語言的層面全面審視寫作文本,提高評估同伴作文的能力,還可將評估和修改作文的技能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互評有助于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實踐職業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感。不少學生在反思報告中提到“認真”,教師對此進行統計,99位學生上交的反思報告中,“認真”出現了83次,集中反映在自己的態度和對同伴反饋的印象,如“幫別人評閱時格外認真”“看到別人的反饋這么認真,很感動,自己也要努力”。這種認真直接反映在反饋的質量上,如一學生提到“系統難以識別邏輯上的問題,改的時候會比較認真”,其中該學生給出的一條建議為“第二段介紹家鄉的屋子,但是第二句卻轉到寫家鄉的水,描述不一致。可以直接修改為介紹家鄉的水”,我們可以從建議的明晰度感受到學生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同時,學生也樂意多花些時間在反饋上,少則半個小時,多則長達兩個多小時。對不確定的詞或語法,學生查找字典、上網搜索等,不貿然給出建議,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這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是教師的基本素養,他們必將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受益終身。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是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核心點。在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實踐表明,在線同伴互評凸顯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寫作評價之中,對于提高寫作文本質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提高自主寫作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也具有促進作用。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提高學生德育素質方面與立德樹人的目標一致,既是“互聯網+”時代進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在實踐中將品德內化的教學方法。同時,要進一步關注如何更好地發揮在線同伴互評的效能,深入探索多種形式的在線同伴互評,嘗試使用“指定分配”和“學生間互評”,在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之間互評,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技能,不斷拓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和途徑,著力提升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蔡基剛.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在線同伴反饋和教師反饋對比研究[J].外語界,2011(2):65-72.

[2]楊曉瓊,戴運財.基于批改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寫作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2):17-23.

[3]SCHMIDTRW.TheRoleofConsciousnessinSecondLanguageLearning[J].AppliedLinguistics,1990,11(2):129-158.

[4]王初明.外語學習中的認知和情感需要[J].外語界,1991(4):7-11.

[5]張福慧,狄艷華.Peerceptiv互評系統輔助學生英語寫作的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6(4):38-44.

作者:龔偉英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