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文化體驗活動研究
時間:2022-05-29 10:19:29
導語:小學英語文化體驗活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化背景知識對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技能、提高英語運用能力與了解文化背景知識密切相關。本文研究了譯林版小學英語高年級教材中有關人與自然的文化體驗活動,從合理分配時間、豐富多種形式、關注活動效果幾方面進行分析,力求使文化體驗活動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文化體驗;高年級教材;人與自然
《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把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把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作為目標,注重學生個體的可持續和諧發展[1]。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擴展文化背景知識的內容與范圍,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度與鑒別能力,從而為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譯林版小學英語高年級教材中關于人與自然的文化體驗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景觀、如何保護自然。那么,怎樣才能將教材中這些相關文化體驗融入英語教學,并使它們發揮促進學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的作用呢?這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合理分配時間,讓文化體驗更高效
1.1關注課堂,抓住文化。課堂時間是最寶貴、也是最高效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文化教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在進行教材內容的教學時,會在課堂上滲透與書本內容相關的文化。對于書本上一些較淺顯的、不需要做大量準備工作的文化內容,以及比較重要的、會影響教學效果的文化知識,可以直接在課堂上教學。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和第六單元卡通部分有關瓢蟲的內容時,可以適當提及害蟲和益蟲的相關文化知識:Someladybirdshavesevenspots,theyaregood.Someladybirdshavetenspots,theyarepests.Weshouldprotectgoodinsectsanddrivethepestsaway.1.2課外延伸,拓展文化。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而教學內容又非常多,基本的語法結構和詞匯已經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因此,開展課外文化體驗活動很有必要。大部分文化體驗活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準備,并且需要利用網絡、課外書等各種工具,課堂上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相應的輔助工具,因此必須利用課外時間完成準備工作,在課堂上僅抽出少部分時間進行展示、表演和評價。另外,還可以將英語課程與其他課程資源相整合,如與綜合實踐課程及班隊課程中的相關文化體驗聯系起來,讓學生利用其他課程的時間展開文化研究,并做成果展示[2]。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Aninterestingcountry”時,可以舉辦一場演講比賽,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愛的國家。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或課后時間到網絡、圖書館等地進行調查,先選出自己喜愛的國家,然后了解那個國家的國旗、標志性建筑、代表動物、標志性運動等信息,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完成一篇有條理的演講稿,并在課堂上進行演講。
2豐富形式,讓文化體驗更有趣
2.1口語類文化體驗。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進行無障礙的交流,口語體現了英語的語言功能,文化體驗活動歸根結底也是為了讓學生能順利無誤地進行交際。文化體驗的口語類活動包括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短劇比賽、英語講故事比賽、英語讀書沙龍活動、英語專題講座等。這些活動可以合理整合課程資源,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合作等方式,樂于開口說英語,主動用英語和他人進行交流,并且將文化素養融入英語口語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英語口語交際習慣。例如在教學“Ouranimalfriends”時,可以開展一個相關的讀書沙龍活動,要求學生閱讀和保護動物有關的英語文章或書籍,并在課堂上進行五分鐘的交流,這樣就將口語交際和文化體驗結合了起來。2.2書寫類文化體驗。文化體驗活動中的書寫活動和聽說活動一樣,是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的主要途徑之一。書寫活動具有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聯系舊知識的復現功能,具有幫助學生把口語和書面語聯系起來的聯結功能,具有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匯集、歸納、比較的綜合功能,還具有幫助學生在聽說訓練中消除學習疲勞的調節功能。文化體驗活動中的書寫活動包括英語手抄報、英語黑板報、英語宣傳海報、英語寫作比賽、英語綜合能力競賽等。例如“ProtecttheEarth”一課講的是關于如何保護地球,包括節約用水、節約能源、節約木材、不用塑料等。在教學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張保護環境的宣傳海報,海報上不僅要畫有精美的圖片,還要寫上相應的環保宣言。教師除了可以對書本上出現的詞句進行總結歸納,還要鼓勵學生添加一些課外的環保宣言。如:Takepartingreenactiontoprotectbeautifulhome.Protectmyenvironment,formyChina.Growatree,plantaflower,theworldwillbebetter.這樣的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懂得人類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懂得愛護環境,同時也進行了知識的拓展,學到了更多的英語環保類詞匯。2.3活動類文化體驗。英語文化體驗活動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活動類文化體驗是一種感官化的學習,集圖像、聲音、文字等為一體,能夠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能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接受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活動類文化體驗包括英語歌唱比賽、英語電影欣賞、英語文化節、英語音樂欣賞會、英語繪本欣賞會等。例如在教學“Keepourcityclean”時,可以選擇和環境保護有關的英語電影讓學生觀賞。如電影《Home》(中文譯名《家園》)講的是經過四十億年的漫長演變,地球從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變成了一個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的灰色星球。通過觀賞這樣的電影,學生在感受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流利豐富的英語口語的同時,明白了人與自然是和諧一體的,人類必須保護自然。
3關注活動效果,讓文化體驗更成功
3.1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活動的設計要循序漸進。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層次較低,因此在設計文化活動時應突出趣味性,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重點選擇趣味性強、能調動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活動,如與文化有關的英語歌謠、英語童話繪本等[3]。例如在教學“Helpingourparents”卡通部分中關于害蟲和益蟲的相關文化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閱讀與昆蟲有關的繪本故事。一般來說,繪本故事中生詞的比例應控制在閱讀總量的30%以內,知識內容應該在小學生能理解接受的范圍內,過易和過難都不可取。3.2關注學生的個體特點,活動的設計要有差異性。在設計文化體驗活動時,要深入了解學生,清楚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對句型、詞匯的具體掌握情況,把學生分為優、良、中、差不同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文化體驗活動。對于學優生,要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需要一定的詞匯量和動手能力的活動;對于中等生,要選擇較少需要自主發揮的文化活動;對于學困生,只要求其掌握教材上的文化內容即可。在所有學生共同進行一個文化體驗活動時,對不同層次學生應該提出針對性的要求。例如在教學“Signs”一課時,可以要求學生完成一張關于環保標志的英文手抄報。對于學優生,要求他們自由發揮,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標志,這樣對他們更具有挑戰性;對于中等生,大多數學生對于中國的各種環保標志都比較了解,因此要求他們主要介紹中國的環保標志;對于學困生,只要求他們根據書本上的標志制作一張手抄報。3.3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活動要進行適當的評價。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最佳方式,校內文化體驗活動需要有效的評價。有效的評價應該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壓力。首先,要關注活動的過程,實施形成性評價。文化體驗活動不能用考試或者習題等來進行評價,教師要研究適合評價文化體驗活動的方式。例如,在教學“Summerholidayplans”時,讓學生閱讀和旅游及自然景觀有關的英語讀物,并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概括讀物內容并用故事的方式講給其他同學聽,或者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把讀物的內容以手抄報形式展示出來,等等。其次,要關注課內和課外,實施互動評價。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可以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
4結語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沒有文化滲透,英語教學就沒有了生機和活力,也沒有了意義。文化體驗活動能夠讓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減少在各種英語活動中出現錯誤的概率,真正做到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愛英.談教師課堂用語的修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1(8):66-67.
[3]葛艷麗.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思考[J].海外英語,2010(9):57.
作者:袁佳 單位:常熟市東張中心小學
- 上一篇: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建設工作方案
- 下一篇:小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意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