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性肺炎治療論文

時間:2022-12-28 11:31:00

導語:大葉性肺炎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葉性肺炎治療論文

1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屬于“咳喘”“風溫”“肺炎喘嗽”“胸痛”“肺癰”等范疇。常見誘因有受涼、勞累或淋雨等。本病病機為外邪犯肺,肺氣郁閉,肺熱熏蒸,煉液灼津成痰,痰熱阻肺,郁結胸中,壅塞氣道,痰氣交阻,肺失宣降,氣血運行不暢,血瘀阻絡所致[1]。

西醫認為本病可有多種細菌引起,既往絕大多數為肺炎鏈球菌,但近年發現其他致病菌(如支原體)也有增多趨勢[2]。肺炎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亦可治病。肺炎鏈球菌及支原體為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凈功能及機體的抵抗力正常時,不引發肺炎。當機體受寒、過度疲勞、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細菌侵入肺泡通過變態反應使肺泡壁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漿液及纖維素滲出,富含蛋白的滲出物中細菌迅速繁殖,并通過肺泡間孔或呼吸細支氣管向鄰近肺組織蔓延,波及一個肺段或整個肺葉。大葉間的蔓延系帶菌的滲出液經葉支氣管播散所致。在本院2009年3,4月份收治的19例患兒中,支原體弱陽性8例,支原體陽性1例,衣原體弱陽性1例,余病原學陰性。痰培養7例,光滑念珠菌1例,陰性6例。血培養4例,肺炎鏈球菌2例,陰性2例。

2辨期分治

2.1充血期(病理上的滲出期)本期主要表現為發熱,熱重寒輕或寒熱并重或寒重熱輕,咳嗽,咯吐黃痰或少量白色黏痰,口渴咽紅,舌質偏紅或淡,苔薄黃或白,脈浮數或緊。起病急,病程短。X射線片示兩肺紋理增粗,或肺野透亮度減低,病變區出現極淡的小片狀云霧陰影,密度略低或密度稍高模糊影[3]。此期雙肺聽診呼吸音模糊,或可聞及細濕啰音,多有雙肺呼吸音不對稱。此期運用中醫藥治療可達到良好的療效,若積極口服中藥大多都能痊愈。中藥以清肺解毒為治則,方以麻杏石甘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方藥如下:麻杏石甘湯以清熱化痰,宣肺止咳,魚腥草、桑白皮、大青葉以加大清肺之功;葦莖、公英、金蕎麥、金牛根以解毒排膿;桃仁、丹參、紅花以活血化瘀;使肺氣通經絡暢,則邪隨其去。根據肺與大腸相表里,加用炒萊菔子、枳殼理氣通腑;僵蠶、蟬蛻升降肺氣,若兼有表癥,配合辛溫或辛涼解表中藥。

2.2實變期(病理上的紅色肝樣變和灰色肝樣變期)本期主要表現為精神欠佳,持續高熱,咳嗽重濁劇烈,痰多色黃,或咯鐵銹色痰,煩躁,胸痛,喘促憋悶,口唇發紺,或顏面青紫,舌質紅絳,或生芒刺,苔少而光,脈滑數或細數。X射線表現:肺葉或肺段廣泛一致密度增高影[3],可有胸膜增厚或胸膜黏連,或肺不張,雙肺上中下葉均多見。雙肺聽診可聞及中細濕啰音,呼吸音不對稱,部分患者可有胸膜摩擦音,叩診可有胸水。中醫以清肺化痰、活血化瘀解毒為治則,方以桑白皮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方藥如下:魚腥草、桑白皮、黃芩、公英、葦莖、連翹、大青葉、金蕎麥,金牛根,以清肺祛邪解毒;桃仁、紅花、薏苡仁、當歸、茜草、丹參活血化瘀;紫苑、冬花、炙枇杷葉、川貝、陳皮、半夏等化痰止咳;地龍、僵蠶、蟬蛻等定喘止咳。諸藥配伍肺熱得清,痰濁得化,瘀血得通,逆氣得降,肺絡通暢而達到熱退、咳止、痰消等目的。此期病情變化較快應隨時監測病情,必要時住院治療,加用抗感染等西醫治療(根據痰培養或血培養選擇敏感藥物),配合理療,效果更加。

2.3恢復期(病理上的恢復期)本期患者多是正氣已虛,毒邪留戀。患兒熱退,咳止,少氣乏力,面色微黃或少華,舌淡少苔,或舌面乏津。雙肺聽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無胸膜摩擦音,叩診無胸水。經過合理用藥,病變吸收密度逐漸減低,可呈散在的斑片狀云絮狀淡薄模糊陰影、條索狀影或進一步完全吸收[3],與原片比較明顯好轉,伴有胸水者明顯減少或消失,胸膜炎明顯好轉或痊愈。中醫以滋陰清熱,活血化瘀為則,以麥門冬湯合六君子湯加減:南北沙參、太子參以益氣養陰;地骨皮、桑白皮、魚腥草清肺余熱;紫菀、冬花、炙枇杷葉以止咳清肺余痰;云苓皮、炒蒼術以健脾化痰以清余邪;丹參、桃仁、紅花、茜草以活血化瘀通絡;僵蠶、蟬蛻以升降肺氣;總之余邪得清,肺陰得養,肺氣得降,經絡得通,病情得愈。

3體會

近年的兒童大葉性肺炎,起病急,發展快,病情重,表現不典型,易合并胸水及胸膜炎等,尤其今年的表現極不典型,很容易誤診。

診斷上依據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但極少咯鐵銹色痰)、胸痛等,X射線表現(兩肺紋理增粗或肺野透亮度減低,病變區出現極淡的云霧陰影,密度略低或密度稍高模糊影,或大片實變影),以及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病原學、痰培養、血培養等)。由于兒科特點,在患病的相同時間不同患兒可存在不同的病理過程,故X射線尤其CT檢查十分重要,這可以檢測出肺炎早期的病變并與其他疾病相鑒別,成為本病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之一[4]。

中醫藥治療大葉性肺炎療效顯著,以清肺化痰、解毒、活血化瘀為治則,分期辨證口服中藥,以麻杏石甘湯、桑白皮湯、千金葦莖湯、麥門冬湯合六君子湯為主方。前期加金牛根、金蕎麥、公英以加大解毒之功,以防變癥發生,后期注重養陰清余熱,活血化瘀、通經絡,以防余邪留內。

對于感染較重的患兒應積極依據實驗室檢查,選擇敏感抗感染藥物抗感染治療,防止并發癥的發生,配合理療,中西合璧,使病情得以痊愈。

摘要:兒童大葉性肺炎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升高,其起病急,發展快,病情重。中醫藥治療大葉性肺炎療效顯著,以清肺化痰、解毒、活血化瘀為治則,分期辨證口服中藥,以麻杏石甘湯、桑白皮湯、千金葦莖湯、麥門冬湯合六君子湯為主方。對于感染較重的患兒應積極給與抗感染,防止并發癥的發生,配合理療,中西醫結合治療,使病情得以痊愈。

關鍵詞:肺炎,大葉性/治療;中西醫結合療法;病因;病機;咳嗽;發熱;兒童

【參考文獻】

[1]常開齊.中西醫結合治療大葉性肺炎48例療效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1999,6(10):819.

[2]王靜.兒童大葉性肺炎68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文摘兒科學,2006,25(1):5.

[3]楊福奎,劉書芝,黃相斌.大葉性肺炎X線及病理與中醫辨證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3,5(1):50.

[4]秦光奇,陳惠恩.大葉性肺炎的臨床與CT表現[J].上海醫學影像,2000,9(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