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所致肝損害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2 09:45:00
導語:中藥所致肝損害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1)給予藥劑后,大約于1~4周內出現肝損害表現,但也可于數月后才出現肝病的表現。少數的潛伏期可更長。(2)初發的癥狀可有發熱、皮疹、瘙癢等。(3)周圍血液嗜酸粒細胞大于6%。(4)有肝內膽汁淤積或肝實質細胞損害的病理和臨床特點。(5)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轉化試驗陽性。(6)HBsAg、抗-HBc、抗HAV-IgM、抗HCV、HDV、和抗HGV陰性。(7)偶然再次給藥后可發生肝損害。如有:(1)加上(2)~(7)條中的任何2條,即可考慮為藥物所致的藥物性肝病。本組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
1.2一般資料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28~74歲,平均43.4歲。
1.3中藥治療疾病的種類骨質增生11例,白癜風5例,類風濕性關節炎5例,乳腺增生4例,肥胖4例,銀屑病3例。
1.4服藥后出現肝損害時間2周以內3例,2~4周18例,4~8周8例,8周以上3例。
1.5臨床表現尿黃32例,乏力31例,納差28例,上腹不適17例,發熱14例,皮膚瘙癢12例,嘔吐9例,皮疹7例。
1.6實驗室檢查ALT44~1250u/L,平均126u/L;AST41~1450u/L,平均164u/L;ALP120~280u/L,平均156u/L;GGT58~1100u/L,平均247u/L;TBIL19.6~407μmol/L,平均87.6μmol/L;DBIL5.8~297μmol/L,平均52.3μmol/L。所有病例肝炎病原學均陰性。肝穿肝組織病理檢查11例,均提示藥物性肝損害。
1.7服中藥種類復方中藥湯劑23例,中成藥9例。
1.8轉歸經入院后保肝、降酶、退黃等治療,治愈好轉29例,無效自動出院1例,死亡2例(年齡在70歲以上,最后發展成重癥肝炎)。
2討論
肝臟在藥物代謝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藥物在肝內經過生物轉化(氧化、還原、水解、結合反應)而清除。這些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可引起肝臟損害[1]。最近,美國醫學會雜志公布的一份材料表明:藥物引起的肝病或肝損傷在藥物不良反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許多人片面認為中藥較西藥安全,無副作用,可近年報道表明,中藥引起的肝損害不少見[3]。有報道,中藥引起的肝損害占全部藥物性肝損害的30%[4],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治療骨關節病、腎臟疾病和皮膚病的中藥最易引起肝損害。壯骨關節丸[5]方劑中至少發現有2種成分可以造成試驗動物的肝損害。本文中32例中藥所致的肝損害中,主要集中在治療關節、皮膚、乳腺增生以及減肥方面。這就提示我們使用中藥治療上述疾病時,一定要定期化驗肝功能。
藥物性肝病重在預防,每個患者在藥物治療期間,特別是在用新藥治療時,要注意監測各種毒副反應如惡心、乏力、納差、腹脹、尿黃等,應定期化驗肝功能,一旦出現肝功能異常應立即停藥,給予保肝、降酶、退黃治療,強地松龍對藥物性肝炎療效是肯定的,它可減少肝內毛細膽管的炎癥。通過綜合治療,大多數患者的預后是良好的。
參考文獻
1李健,程鄉普,崔靜,等.36例藥物性肝病的臨床分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0,9:216.
2姚光弼.藥物性肝病.中華消化雜志,1999,19:339-342.
3王希海,黃光照.中草藥引起中毒性肝病的病理變化.臨床肝膽病雜志,1997,13:126-129.
4錢又宏,姚光弼.藥物性肝病的病因和臨床表現43例的分析.肝臟,1996,1(3):166.
5鄧培媛,程經華,蔡皓東,等.壯骨關節丸致肝損害30例報告.中國新藥雜志,1996,5(3):212.
【關鍵詞】肝損害
- 上一篇:經貿法制工作意見
- 下一篇:經貿法制工作意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