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控鎮靜應用
時間:2022-03-24 10:05:00
導語:病人自控鎮靜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PCS的起源
在局麻、神經(叢)阻滯以及椎管內麻醉下進行手術,病人意識清醒。由于病人對所患疾病的擔憂、對手術的恐懼以及對手術室環境的陌生感,或上述麻醉方法鎮痛不完善,病人難免要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焦慮、緊張,輕者對病人身心帶來不良影響,重者,特別是合并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者,由于情緒緊張、應激反應所致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而這些不良反應是上述麻醉方法不能克服的,這就需要輔助一定程度的鎮靜。傳統的術中鎮靜方法是在局麻和各種阻滯麻醉的基礎上,麻醉醫師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藥物、劑量、給藥途徑及用藥時間,即所謂“醫師管理用藥”或稱之為“強化麻醉”。由于病人的個體差異,精神類型不一、以及對疼痛的耐受性和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等等,即病人所要求的“理想鎮靜水平”不一致[4]。醫師管理用藥可能會出現用藥量過大或不足的情況,前者則產生鎮靜過度、呼吸抑制、低氧血癥、循環不穩定,重者造成意外;用藥量不足則達不到鎮靜目的,增加病人的不適和痛苦,不能使病人很好配合手術。PCS技術是在醫師預先設定的程度和安全限量基礎上,通過一個易于操作的按鈕,讓病人自行決定用藥時間,即“病人管理用藥”。這樣克服了傳統方式用藥的不同,增強病人自我參與控制病痛的意識,更好地滿足病人的愿望和要求,消除緊張情緒和恐懼感,降低應激反應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更好地配合手術,提高麻醉質量和手術安全性[1,2,6]。
2PCS的適應證及禁忌證
PCS適應證廣,凡是在局麻、神經阻滯及椎管內麻醉下的手術,病人對PCS技術能理解,體力上能操作控制PCA泵的按鈕,且愿意應用PCS技術,都適用PCS技術。PCS也適用于重癥監護病房(ICU)中病人的鎮靜。而患精神障礙的、醉酒或意識不清的病人禁用;各種原因所致上呼吸道不暢的病人應慎用。
3PCS的藥物選擇及用藥模式
適用于PCS的藥物應具有起效快、易控性強、對呼吸抑制輕、對循環干擾小等特性,且消除方式不依賴于肝、腎功能,消除半衰期短,代謝產物無生物活性,停藥后恢復快,靜脈用藥無注射痛,對血管無刺激性。雖然臨床上仍沒有完全滿足上述特性的鎮靜藥物,但近年來隨新藥的不斷問世,尤其是新型靜脈麻醉藥異丙酚的出現,因其具有上述大部分特點,廣泛用于麻醉臨床,也成為術中鎮靜,包括PCS技術的主要藥物之一[1-6]。另外,目前臨床上用于PCS的藥物還有瞇唑安定、阿芬太尼和芬太尼[7-9]等。
PCS的用藥模式有三種:單純PCS,即僅設定單次注射量完全由病人自己控制;持續背景注射(CBI)+PCS,即在醫師預先設定的一定劑量持續注射基礎上,再加上病人自控給藥;負荷量+CBI+PCS,對有較強愿望要盡快達到一定深度鎮靜的病人,一開始就用PCS,往往在短時間內達不到病人的要求。在開始PCS之前,先給一較大的劑量,可使病人盡快達到一定深度的鎮靜。
4應用PCS時的監測
基本監測內容與一般麻醉相同,包括心電、血壓、脈搏氧飽和度(SpCO2)、呼氣末CO2分壓(PetCO2),后兩者在應用PCS時特別重要,SpO2可及時發現因鎮靜過度呼吸抑制或呼吸道梗阻所致的低氧血癥;PetCO2能可靠地監測病人自主呼吸(頻率、節律)的變化情況,對及時發現因鎮靜過度造成的呼吸暫停有特殊的作用。Ramsay評分是國際上通用的鎮靜評分量化標準,可客觀地評價病人鎮靜的深度,并可通過評分來進一步研究鎮靜深度與病人對PCS主觀滿意度、PCS的不良反應(如呼吸抑制、循環抑制)之間的關系。
5PCS的臨床應用
5.1PCS用于局麻或神經阻滯麻醉
臨床應用PCS的首次報道就是PCS用于門診病人的拔牙手術。傳統的拔牙手術是在局麻和(或)神經阻滯下進行。Rudkin等[1]在1991年首次報道了應用PCS配合拔牙的情況,23例ASAI級行第三磨牙拔除的病人,采用英國產GrasebyPCA泵,在局麻前先靜脈注射異丙酚0.7mg/kg,然后由病人自控用藥。結果表明,在拔牙過程中病人安靜閉目,但對語言指令有適度反應,配合良好。病人對PCS技術表示滿意,且表示以后如果再行類似手術還愿接受PCS技術。術中病人血流動力學穩定,SpO2維持在97%或以上。結果還發現,異丙酚用量與手術時間、手術難易程度有極相關性,但病人間個體差異大。后續的研究[2]進一步比較了醫師控制用藥與PCS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兩種方法均能提供滿意的鎮靜作用,但病人的滿意度PCS組明顯高于醫師用藥組。還發現兩組病人在拔牙中的遺忘情況基本相同,但在術后的恢復過程中,PCS組20例病人無1例再遺忘,而醫師用藥組的20例中有6例出現再遺忘。
5.2PCS用于硬膜外麻醉中的鎮靜
為了消除硬膜外麻醉下病人的緊張情緒、恐懼心理,更好地配合手術,通過靜脈用藥提供一定程度的鎮靜對某些病人很有必要。由于個體差異,硬膜外麻醉下的病人對鎮靜水平的要求也不同,因此理論上講PCS技術能更好地滿足病人的意愿和要求。Park等[9]報道了4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術的病人,選擇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行術中鎮靜及加強鎮痛作用。結果發現PCS組病人在麻醉手術中的舒適感評分明顯高于麻醉醫師用藥組,PCS組病人維持鎮靜水平的個體差異大,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來掌握鎮靜的程度,而醫師用藥組所提供的鎮靜水平多在中等程度,且個體間差異不明顯。Tsunoda等[10]報道了PCS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宮全切的病人術中鎮靜,結果發現兩PCS組咪唑安定平均用量(6.30mg、7.43mg)較醫師用藥組平均用量(12.15mg)明顯減少,鎮靜水平個體差異大。Ganapathy等[11]對PCS用于老年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手術中鎮靜的安全性進行了研究,PCS單次劑量0.3mg/kg,鎖定間隔時間3min。結果表明,用異丙酚行PCS可提供有效的術中鎮靜,但短暫性過度鎮靜的發生率較醫師用藥組高,雖不需特殊處理,但提示PCS的劑量在老年人應減少,以策安全,并建議,對70~79歲范圍的老年人,PCS的單次注射劑量應減為0.15mg。
參考文獻
[1]Rudkinetal.Anaesthesia,1991;46:90.
[2]OsborneGAetal.Anaesthesia1991;46:553.
[3]GrattidgeP.Anaesthesia,1992;47:683.
[4]DangemanseJetal.PharmacolTher,1998;38:38.
[5]王明山等.中華麻醉學雜志,1998;18;590.
- 上一篇:水利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計劃
- 下一篇:先天性白內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