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腫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0:20:00
導語:乳腺囊性腫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乳腺囊性腫塊是婦女常見病之一,約占乳腺疾病的3.6%[1]。它的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不同,轉歸不同,需慎重對待。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乳腺囊性腫塊患者252例,現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252例均為女性,年齡22~65歲,平均43.5歲。臨床表現:乳房疼痛199例,疼痛與月經有關99例;乳頭溢液20例;乳腺腫塊單側178例(左側101例,右側77側),雙側74例。本組患者均行B超檢查,乳腺鉬靶檢查125例,行穿刺抽液147例,穿刺液送細胞學檢查50例。105例微創治療,手術治療107例。
1.2診治方法
B超檢查:單純囊腫90例、囊性增生癥122例、混合性囊性占位10例、積乳囊腫30例。對年齡>35歲的125例患者,按常規行乳腺鉬靶檢查,發現70例囊性腫塊。對B超檢查提示囊腫直徑<2cm的規則單純囊腫90例僅作門診隨坊,3個月后復查發現囊腫無增大者繼續門診隨防,復查發現囊腫明顯增大50例,加上B超檢查發現囊性腫塊直徑>3cm囊壁光滑囊性占位97例,共計147例行囊腫穿刺,其中50例送脫落細胞檢查,發現25例有異型細胞,抽出液為非血性液的142例、血性液5例。抽出為非血性液者予以微創冶療:抽凈液體后注入相當于囊液量的20%的地塞米松液于囊腔內,然后抽取相當于液體量80%~95%的經多層無菌紗布過濾的空氣緩慢注入囊腔內,當患者感覺乳房局部腫脹時即停止注入氣體,拔出穿刺針,局部按壓5min,囑其分別于穿刺手術后1、3個月來院復查。發現囊腫復發37例,改行手術治療,惡性者行根治性手術。
2結果
40例門診隨坊,微創治療治愈105例,手術治療共107例。其中微創治療復發的37例,術后病理結果顯示25例為囊性小葉增生,3例為導管上皮擴張,9例為積乳囊腫;另70例包括B超檢查提示包含實性內容物的囊性腫塊10例,囊壁見有乳頭狀凸起1例,囊壁局部增厚3例,穿刺抽出血性液5例,CDF1示血流豐富的52例,及穿刺抽出液細胞學檢查見有異型細胞的25例,均直接予手術治療,病理結果顯示,乳腺鱗癌1例,葉狀囊肉瘤5例,乳腺囊性增生43例,積乳囊腫21例。
3討論
乳腺囊腫是臨床常見病。常用檢查手段包括:體格檢查、乳腺B超、乳腺鉬靶等。因乳腺位于體表,體格檢查能發現乳腺腫塊,但不能鑒別乳腺囊性或實性腫塊。本組中125例乳腺囊腫患者僅有70例乳腺鉬靶提示乳腺囊腫,假陰性率較高。而本組患者例行B超檢查均提示囊性腫塊。B超對乳腺囊性或實性腫塊的鑒別準確無誤,最具特征性,優于任何檢查方法:哈里斯等認為應用B超及穿刺查檢可建立乳腺囊腫的權威性診斷[2]本組252例均經B超檢查明確診斷。B超檢查可表現為單純性、復雜性和混合性囊腫[2],對單純性囊腫的診斷符合率達100%。單純性囊腫的B超表現為:內部無回聲、橢圓形或圓形、邊緣清晰、后方回聲增強。而這些特征與單純性囊腫相似內部呈低回聲的團塊稱復雜性囊腫,復雜性囊腫在形態、方向、邊緣等方面呈良性腫塊表現,但很難確定內部是囊性還是實性,有時需要穿刺檢查以進一步明確。單純性囊腫和復雜性囊腫可行微創治療即囊腫穿刺、抽液、地塞米松腔內注射;而對混合性囊腫則必須手術治療。本組10例混合性囊腫手術治療發現5例為葉狀囊肉瘤。對B超檢查提示囊壁見乳頭狀凸起的或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的也需手術治療。本組1例23歲未婚女性,B超檢查提示一囊性占位、囊壁可見多處乳頭狀凸起,即予手術治療,術后病理報告為乳腺鱗癌。乳腺鱗癌較罕見,發病率占乳腺癌的0.00075%~0.004%,對非經產婦患者的乳腺單一囊性腫塊,穿刺雖抽出非血性液,也應考慮到有乳腺鱗癌的可能性[3],本組50例予以穿刺液細胞學檢查,25例發現異型細胞而術后病理結果無一例顯示惡性,美哈里斯等認為穿刺液的常規細胞學檢查常導致不必要的外科活檢,不值得實施[2],作者對50例患者的穿刺細胞學檢查也得出類似結果,而對穿刺后復發的或二次穿刺帶血性液的囊腫患者應追加活檢。
【參考文獻】
1徐開林主編,乳腺疾病影像診斷與治療學.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15.
2哈里斯,主編,萬永勝,于金明,葉林譯.乳腺病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4:35;144.
3LafrenicreR,MoskowitzLB,KetchamAS.Pure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Breast.Jsuryoncol,1986,31(2):113~119
- 上一篇: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總結
- 下一篇:糧食局黨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