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的股市效應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8 10:27:00

導語:央行貨幣政策的股市效應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央行貨幣政策的股市效應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央行頻繁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但這些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出現了與以往相悖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采用股價指數、貨幣供應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房價指數和股市成交金額作為相應的代表變量,在建立線性模型和對數模型的基礎上,又建立了VAR模型,利用脈沖響應和格蘭杰因果檢驗等計量方法,對上述變量之間的關系作出了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并給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股價指數;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

1變量選取和模型構建

一是貨幣政策。主要指標為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和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雖沒有定論,但大多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而且自1996年以來,政府開始把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主要控制指標,每年提出貨幣供應量(M1和M2)的預期目標。通過貨幣供應量與股價之間的關系分析,也可反映出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在此,我們選取M2作為貨幣供應量指標。

二是宏觀經濟環境。一般可用GDP相應指標來表示,但由于GDP只有季度數據,月度數據不可得,而本文主要分析2006年至2007年股價的變化情況,時間段較短,季度數據不夠,因而我們采用了另一些相關的指標代為表現,包括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和房屋銷售價格指數RES。之所以選取這兩者作為解釋變量在于兩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進而體現出宏觀經濟環境,特別近兩年CPI和RES成為人很十分關注的指標,頗具代表性。

三是股票市場本身。股票成交量對股市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而將它引入模型自然無可厚非。

至此,我們建立如下模型,包括線性模型和非線性模型,總體回歸方程如下:

CISH=C+M2+RES+CPI+STV+ε

LOG(CISH)=C+LOG(M2)+LOG(RES)+LOG(CPI)+LOG(STV)+ε

其中,CISH:上證股票綜合指數,由每月末的收盤指數得到;

M2:廣義貨幣供應量;CPI:消費價格指數;RES:房屋銷售價格指數;STV:上證A股成交金額。

2回歸模型分析

我們選取了自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共20組數據,數據來源:金融界網站數據中心和搜狐財經歷史數據。運用EVIEWS軟件采用OLS方法對模型進行參數估計。根據擬合優度,參數顯著性水平及自相關性等各種檢驗,選取了以下方程作為分析對象:

CISH=-32846.920.024558M2+156.0565RES+98.91914CPI+2.32STV

N=20,R2=0.9749,AdjustedR2=0.9683,D.W.=1.8517,F=145.8596

CISH=-34926.3+0.0281M2+259.9868RES+2.36STV

N=20,R2=0.9737,AdjustedR2=0.9687,D.W.=1.8344,F=197.0963

LOG(CISH)=-59.0654+3.9049LOG(M2)+3.1036LOG(RES)+0.1414LOG(STV)

N=20,R2=0.9863,AdjustedR2=0.9837,D.W.=1.8091,F=384.2491

從以上回歸模型的結果,我們大致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1)貨幣供應量M2與股指CISH呈正相關關系,M2每增加1億元,股指上升0.028個點,M2每增加1%,股指上升約3.9%。

(2)房屋銷售價格指數RES與股指CISH也呈現出正向關系,RES每增加1個點,股指CISH上升259.99個點,RES每增加1%,股指CISH上升約3.1%。

(3)上證交易所每月成交金額STV也是股票指數變動的一個主要因素,成交額每增加1億元,股指增加約2.36個點位,成交額每增加1%,股指增加0.14%,這個影響是很顯著的。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幾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我們采用了VAR模型。在進行VAR模型分析之前,先要做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表明,CISH對數的一階差分,M2對數的一階差分,CPI對數的一階差分和M2的一階差分都是平穩的。于是用EVIEWS對LOG(CISH),LOG(M2)和LOG(CPI)進行VAR模型估計。結果表明,對于股指CISH,上期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率對其影響是顯著的,并且系數為正,說明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將使股價上升;上期物價CPI的變化率對其也有一定的影響,且也呈正向關系。這與我們之前所得到的研究結果相同。

接著是脈沖響應圖。

結果顯示,M2的變化不能引起格蘭杰的股指變化的可能性為0.04815,表明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是推動股票市場發展的原因;而股指CISH變化不能引起M2變化的可能性高達0.84699,因而我們認為只存在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市場的單向影響關系,這和大多數的研究結果類似。

3原因分析

3.1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影響股指:

(1)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通俗地說,就是資金比較充裕。而現在我們所說的流動性過剩就是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余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于是便流向了股市、房市等投資領域,帶來了投資過熱(經濟過熱)的現象。而造成流動性過剩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中國不斷推升的貿易順差,而緊縮銀根并不能改變中國貿易順差的地位,于是美元儲備越來越多,國家不得不向經濟體系發放人民幣,這就造成了流動性過剩。當過多的資金流入股市,而新股上市的速度跟不上資金的增加速度時,在供需關系的推動下,大量的資金追逐相對少數的股票,就會帶來股價的上漲,即出現了由經濟過剩帶來的股票市場的流動性過剩。

(2)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標志著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全線升值,那么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當然應該上漲。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加上對其進一步升值的預期會對國際資本,尤其是投資性資本產生巨大吸引力,吸引它們流入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而在股市尚未完全開放的中國市場,房地產及金融券商便是金融資本短期內流入的最好投資平臺。于是,金融資本在短期內流入,這無疑會增加國內資本市場的貨幣供給,增大M2,進而刺激股票市場行情上漲。具體關系為:人民幣升值→熱錢流入→M2增加→股市上漲→吸引更多熱錢流入→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

3.2通貨膨脹

近年來,CPI不斷創下新高,尤其是今年8月份CPI指數更是達到6.5%,創十年來新高,更顯現出明顯的通貨膨脹趨勢。央行近兩年雖不斷加息,但加息幅度不大,至今為止,一年期存款利率還不到6%,無法改變銀行存款負利率的現象。另外,加息主要是對于工資影響的物價產生效果,而導致此次CPI上升過猛的主要因素來自國際,而不是國內。國際糧價上漲,推高整體CPI,屬于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加息會抑制需求,但現在供求沒有問題,所以加息對抑制通脹的效果不會很顯著。通脹的壓力加上在牛市的背景下,投資股市的回報率遠遠高于存款利息,使得居民更熱衷于投資于股市來獲取更高的收益,所以加息并不會使居民將資金從股市撤出而轉存銀行。

3.3樓市

房價的居高不下推動房地產板塊一路上升,進而對股價也有一定的影響。

3.4市場預期與貨幣政策的滯后作用

最后,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對于央行的如此頻繁地采用貨幣政策,市場已經習慣,甚至預期的加息幅度還大于央行實際的調整幅度,外加貨幣政策具有滯后效應,所以央行采取的這些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市場來說,就像是溫水里煮青蛙,就算有作用,也不會立刻反映出來。

4政策建議

(1)改善社會資源配置結構和貿易結構,逐步減少或取消外資企業在中國享有的各種優惠政策,增強本土企業的競爭優勢與競爭能力,使出口主要由低成本低價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產品過渡,建立公平合理的國內與國際經濟環境。

(2)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調整金融市場結構。

第一,鼓勵合法合規資金進入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鼓勵和擴大企業通過發債方式籌措資金,改變現今散戶撐盤的局面,培養機構投資者,使之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

第二,加快批準上市公司的數量,增加投資者的選擇,這樣集中炒股熱錢也會相對減少。

第三,完善市場的資源配置與金融秩序,建立統一有效的全國資本市場和多元化的市場風險配置機制。

(3)通過加薪等手段提高居民收入,以緩解通貨膨脹的沖擊,并通過凍結房價來解決三大資產(人力資產、金融資產、實物資產)價格失衡和配比失調問題。

參考文獻

[1]胡月曉.貨幣政策與股票價格關系的全息經濟學解釋和啟示.[J].西安財經學院學校,2007,(1).

[2]葉冬梅.宏觀經濟因素對于上海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經界,2007,(2).

[3]黃秀海.宏觀經濟因素對股市脈沖效果的分析.[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7,(1).

[4]陳健,陳昭.股市價格和貨幣供應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央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