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中素質教育探討
時間:2022-09-09 03:10:56
導語:初中政治中素質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全面提高政治教師的綜合素養
首先,教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其次,教師要不斷進行再學習,掌握和豐富淵博的知識,用來指導教育實踐,累積先進的教學經驗;再次,教師需具備多種能力。第一,教育能力,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說服教育能力和應變能力;第二,教學能力,確保高質、高效完成每節課;第三,開拓創新能力,社會新知識的逐漸更替和教材內容的不斷更新,需要教師具備開拓進取的創造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第四,身心素質,教師只有具備強健的體魄,較強的心理素質,自我調節情緒的控制力,以及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的內在素質,才能適應不斷變換的教師工作。
二、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情景,使學生逐漸完善自我
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情景。政治教師應該做好“導演”的角色,融洽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表現和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學生應充分展示自我和積極思維,進而達到明辨是非和塑造個性的思想境界。例如,在進行《交友要講原則》一課的教授時,教師安排三位學生分別扮演益友、諍友和損友三種角色,表演一則短劇或小品,然后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一個問題:欣賞完短劇后愿意和哪位同學交朋友?原因是什么?短劇給我們有何啟發?學生由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個個踴躍參加,原本枯燥的政治課通過短劇或小品的活動形式得以充分表現,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即為塑造良好思想品德和樹立人生觀的過程,初中政治課教學不應僅停留在空洞的說教層面上,應引導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逐漸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知識去發現問題,用積極敏銳的頭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標準和行為習慣。例如,在初二教材中講授環境問題一課時,應有效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課余時間網絡搜索、實地觀察和調查訪問等途徑,利用探索的眼光善于發現問題,并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學生真正領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保護環境的知識內化為自身需求,并付諸于實際行動中,這樣有效塑造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有效地提高。
四、切實結合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行為和實踐能力
若政治課一味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空洞說教,學生便會索然無味,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結果導致學生只停留于書本的知識層面,達不到學以致用和知行統一的根本目的。比如,在講授《依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課時,從思想教育角度看,人類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其實是一種人文活動,市場經濟中遵循自愿、平等和誠信的原則,實際上界定于思想道德的范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引導學生展開激烈討論,讓學生親自體會作為消費者切身利益可能受到的各種侵害,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知識思索和探究,采取應對措施,以強化維權意識;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深層內容,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和揚善懲惡,正確辨析社會上的經濟活動,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培養學生道德修養和綜合素養。
總之,思想政治課堂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平臺,為學生的道德修養、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提供了先決條件。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分別表現出不同層面的各種意識和道德觀念,教師能在第一時間真實地掌握學生的道德思想和行為動態,并給予不同程度地關注,實施適當地引導,以達到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本文作者:倪洪勁工作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涇河鎮中心初級中學
- 上一篇:談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意識培養
- 下一篇:初中政治的有效教學思考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