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多媒體教學研究3篇

時間:2022-06-07 12:58:58

導語:高中政治多媒體教學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多媒體教學研究3篇

第一篇

一、高中政治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手段授課相比較具有的優勢

高中政治多媒體情境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持續發展。根據新課程體系改革的內容,我們知道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是“開拓智力,培養能力”,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應是“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將填鴨式的教學過程轉向討論式的探究過程。教師運用多媒體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的問題情境,精心設計問題,在教師的引導、啟發和鼓勵下,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共享,使情境資料與思考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如在“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時,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從“優酷”及“每周質量報告”等網絡媒體的相關視頻中精心篩選,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從錄像畫面中分析市場調節的局限性。視頻一,河北毒膠囊事件;視頻二,興化市螃蟹養殖面積大幅增加導致螃蟹收益下降明顯。看過視頻,導出問題,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與合作共享,大家討論激烈,各抒己見。最后,我畫龍點睛地加以總結升華。這樣的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自信力的培養,無疑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多媒體在高中政治課運用中存在的誤區

(1)課件文字顏色搭配不合理。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只設計單色調的文字幻燈片,而沒有注意顏色的搭配,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結果適得其反;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字體顏色使用過多,導致學生眼花繚亂,審美疲勞,結果事倍功半。

(2)教師僅充當幻燈片播放員的角色。有的教師在運用多媒體制作好課件后,上課時只是把課件流水賬似地演示一遍,而沒有在實質上進行必要的講解,只起到幻燈片播放員的作用。學生只能被動地從形式上接受,而沒有思考的空間,結果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課堂氣氛也不活躍,最終沒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果不佳。

(3)課件不當影響課堂組織。有的教師備課時,直接從網上下載課件,未加修改、完善,課件與自己的風格不對路,上課時自己的授課思路往往受到束縛,甚至被課件“牽著鼻子走”;有的教師不能熟練操作電腦或不熟悉課件內容,由于緊張一時調不出事先準備的材料或者在操作和播放中出現混亂的現象,從而影響課堂整體布局的安排,使組織教學出現混亂。

(4)課件使用過多過濫導致板書缺失。如今的課堂乃至公開課活動大多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多媒體課件授課,于是很多教師為了體現課堂教學的現代意識而大量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這樣一來,課堂上便熱鬧了許多。視頻導入,音樂背景,情境探究……明明是板書能解決的卻要用幻燈片打出文字來,導致知識點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性,學生往往抓不住重點。為取悅于學生而過分地追求形式,可能事與愿違。所以我認為“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課件也要用在恰到好處的地方,不能用得過多過濫。

三、多媒體在高中政治課運用中的建議

多媒體走進高中政治課堂后,褒貶不一,但瑕不掩瑜。我們堅決反對“多媒體不能用”的教育守舊思想,相反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善用多媒體,讓多媒體在我們的高中政治課堂上大放異彩。以下是我給多媒體教學提出的建議。

(1)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堂美感。實踐證明,一份精美的課件可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同時能夠引導學生嚴謹治學、踏實做事,升華情商。如果教師能夠持之以恒地運用精美的課件,那么學生必將愛上政治課堂,從而“親其師,信其道。”精美的課件應在字體大小、顏色搭配、課件張數、圖片協調、邏輯結構及視頻挑選等方面做足文章,善于制作精美的課件應是我們每位高中政治教師的職業技能和業務追求。

(2)演示和講解有機結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上,教師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根據多媒體所提供的情境觀察、思考并分析問題,這應該是多媒體演示的重點所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講解是對學生的思維起到總結、肯定、升華作用,起到一個補充和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多媒體教學中,切不可讓媒體演示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將演示和講解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鄧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不僅為現代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還啟迪了我們要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教學。多媒體作為新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現代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媒體輔助高中政治課教學畢竟是個新而大的課題,這就要求我們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勇攀多媒體輔助教學新高峰,培養時代需要的人才。

作者:劉錦華工作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楚水實驗學校高中部

第二篇

一、把握課堂,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教師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的時候,需要充當教學知識的組織者。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多媒體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都是不能夠有所變化的,雖然教學方式出現了變化,但是都不能夠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自身的教學節奏,且要根據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表現實時地調整教學策略,比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的不同,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語音、視頻或者是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呈現有關的知識信息,以使所教授的內容與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知識統一起來。教師在實施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因為速度過快而不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速度進行調整,還需要留給學生溝通、交流和思考的時間。此外,教師還需要盡量防止一味地根據固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實施教學,需要體現自身的主導性,實時地對整個教學課堂進行調控。

二、借助多媒體導入教學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意義上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是憑借一支粉筆、一張嘴和一本教材來進行的,這樣較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而多媒體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教學知識,使得單調、乏味的知識變得富有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通過上網查找關于大肆操辦婚喪以及吸煙、喝酒、賭博產生危害的圖片,且要加上一些數字進行說明,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呈現給學生。因為這些情境形象生動,并且跟學生的實際生活是比較貼近的,所以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是一個不斷創新和探索的過程。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應當有效地體現出多媒體的優勢,充分體現自身的主導性,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環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呂相釗工作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八灘中學

第三篇

一、多媒體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弊端

1.教師沒有正確處理好媒體與自己的主輔關系。有的教師過于追求課件的華麗程度,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花費了太多時間,這樣就沒有時間來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在課堂上自然不能夠為學生很好地解決問題。也有的老師自己不會做,可能請別人代做,做課件的不一定是政治老師,做出的課件對課堂要講的內容不能夠充分體現,這樣的課件和老師講課的思路自然無法吻合。而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本來是要依靠演示課件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是有的老師卻過于注重課件,導致自己成了課件的解說員,這就導致政治老師的主導作用被課件取代,從而與我們使用多媒體的初衷相背離。

2.部分老師濫用課件降低課堂質量。因為高中政治屬于比較枯燥的課程,在制作課件過程中,由于課型和內容的限制而無法找到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圖像素材,就在文字材料中間強行插入與教學內容沒有任何關系的圖片或動畫,使課件內容顯得突兀沒有邏輯性,而且還會因為那些和教學無關的東西轉移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關注于課堂以外的內容,甚至會引發部分學生的討論和喧嘩,影響課堂秩序,這樣的課堂結果可想而知。老師的本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果卻適得其反。因為課件都是老師課前制作的,課堂過程也就是按照教師事先設計的步驟進行,也有些老師把上課完全依賴于課件。而上課的過程就變成了老師演示課件,機械講解,學生沉默,被動接受的過程。這與新課改提出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完全背離。

3.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使用課件之前的教學中,學生需要跟著老師的思維去看書、找知識點,根據老師的板書來進行筆記,進行思考和總結。而多媒體課件卻直觀、形象地把老師已經總結好的知識點一目了然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只需要“看”,不需要去想,更不需要去記,學生省事了,課堂效率看似提高了,而實際上卻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在高中政治中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就直接用課件來記憶,自然削弱了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

4.阻礙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課堂教學本應該就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過程。學生通過讀書,會有自己的發現,也會遇到不明白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與人進行交流,通過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解決了讀書中大部分的問題,個別問題就需要教師的點撥、引導,師生合作,共同解決。而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給學生的疑問有了比較標準的解答,這就省去了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交流、探討的過程。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1.要讓老師正確認識課件的作用。課件的操作者是老師,老師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件的質量以及課件對課堂的影響。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課件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而教師自己才是教學過程中的施教者,并且通過基礎培訓,讓老師學會做課件,能夠把自己所要傳授的內容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表達出來,呈現給學生。

2.教師需要清楚課件使用的目的。課件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不能純粹地為了追求美觀而讓課件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所以,要求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還是要以課本知識為主,以傳道授業為目的,客觀而實事求是地傳達課本內容。當然,可以盡量增加課件的趣味性,但是一定不能背離課堂的主旨,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本知識上而不是其他。

3.課件要盡可能地具有引導性。教師不能把所有的知識一味傾注在課件上,要認識到教授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課件。制作課件的時候要盡量結合學生的心理,對于有些問題需要學生自己討論或者思考的就不能直接用課件單純地完整表現出來,而是給予提示性的信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歸納總結的能力。

4.要增強課堂互動。教師必須要明白的是,只有老師和學生互動的課堂才是能夠更多傳達信息的有意義的課堂。所以,即使有了課件,老師也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認為課件就是標準。而是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或者接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家拋開課件,一起討論、總結,然后得出最終的答案。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師生和學生之間的感情,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課堂效率自然提高。

總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形式是很多的,從目前來看,應用最廣泛的便是課堂展示類課件,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多媒體課件。高中政治有其自己的特點,如何合理地把高中政治的教學和計算機課件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每個高中政治老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避免制作課件時失去重點和使用課件使原版照搬,是每一個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高中政治教師都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淺談了多媒體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弊端以及改進的建議,以供大家批評借鑒。

作者:顧菊花工作單位:內丘縣內丘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