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3篇
時間:2022-06-07 01:27:03
導語: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1.1重視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卻不是唯一參考。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避免千篇一律地照搬教材,純粹地理論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最終要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否則便是“書呆子”,社會是不需要“書呆子怕勺。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在講解知識點時要注意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有關商品的知識時,商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是非常復雜的,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講“商品是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統一體,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和使用價值不能同時為一個人所擁有”等,學生就會覺得很抽象,難以透徹理解。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在商店購物的情況,或者直接讓學生現場模擬買賣活動。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切身體會,然后老師進行講解,購買者購買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銷售者出售的是商品的價值,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購買者也就不會買了,當購買者獲得某一商品的同時,他必須給銷售者一定的價錢,這就是商品的價值,購買者與銷售者都只能獲得商品一個方面的價值。經過實際操作之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就會更深刻、更透徹,同時積極性更高。
1.2重視教材知識與時代熱點相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正如馬克思主義觀點所強調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知識學習的程度到底怎樣,把握程度,準確程度,等等,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知道。因此,高中政治教學要注意與時代、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在解決時代、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真正學到知識。例如在學習關于科學發展觀的有關知識時,這一部分內容的政治性、時代性和抽象性都比較強,如果老師只是單純講“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就是要實現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及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五個方面的統籌,等等。教材上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內容概括起來基本上就是這些內容,但是講完之后學生依然會一頭霧水,怎樣做才算是以人為本呢?如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啊?統籌城鄉發展,如何才能統籌?學生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此時,老師的講解就不應該純粹是理論分析,而是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熱點,關注國家建設,關注社會生活變化。以地震為例,無論是2008年的漢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樹地震還是2013年的蘆山地震中,國家在抗震救災上始終都把人放在第一位,-治恰就是“以人為本怕最好體現。學生在分析時代熱點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所學內容,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轉變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生活化。
為了應付高考,高中課堂教學一直都采取的是老師在講臺上賣力地講,學生在下面使勁地記,一堂課上只能聽見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很少聽到學生的個性發言,如果有,也是學生要求老師重復講解,政治課堂上也是如此。這樣的課堂教學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活力。因此,在新課改形勢下,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革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例如,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上,老師對知識點進行必要的講解,然后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用所學知識分析商場的降價促銷活動背后的經濟學意義,分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問題,等等。學生通過對一個個案例的分析把握相關知識點,比單純的死記硬背的效果好很多。例如,活動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參加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這樣不但活躍了教學氛圍,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了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比賽,要求學生為自己的家鄉做發展規劃,使得家鄉發展既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又能夠不犧牲生態環境,實現當地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2.結語
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學校、老師的共同不懈的努力,密切政治課堂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中政治教學目標。
作者:邵青林工作單位: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
第二篇
一.時事政治素材的選擇
1、“經典”素材的弊端
學生一般對新鮮事物保持著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在傳授思想政治教育時,時事政治運用的素材一定要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只有社會媒體一直炒作追捧的事情,才可以真正抓住學生那強烈的好奇心。然而,許多教師尋找到的時事政治素材都是一些年代久遠的老素材,有些還是學生們經常運用寫作的政治素材,過時的時政素材早已使學生對這些所謂的經典失去興趣。現如今,政局推新跌落如雨后春筍一樣層出不窮,對于‘經典’的落伍素材,學生們已經難以找到一個平衡好奇心與新鮮感的共鳴點。這也是導致時政資源不能真正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心里的原因。
2、新穎素材對學生的“誘惑”
新穎時政素材可以培養學生個人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活躍性,帶動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們不由自主與老師產生互動。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般來說,學生都比較喜歡時事政治。這是由于高中政治課堂所教授內容比較空洞、抽象,與之恰恰相反的是,時事政治所包含的內容新鮮、新穎。他們之間直接的反差,使學生們更容易接受時事政治的內容。不間斷的國內外新事情,能及時寫進時事政治之中,而高中政治課本卻幾乎是固定不變的,即便是有更新,那也是一些老舊實例的延續,更新較慢。因此,時事政治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與新鮮感。通過新穎的時事政治素材,可以更好使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生了解學校外所發生的事情。既節約學生在校學習的寶貴時間,又能及時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可謂是一舉倆得,增加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3、對新穎素材精準巧妙的處理在教學實踐中,老師一定要對素材進行一番精心的修改與提煉。時事政治資源中,一篇“原汁原味”素材對學生們來說,得到的可能僅僅是事情表面的皮毛,而其實質學生們根本就沒有領悟。因此,就要求老師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幫助學生提煉事例的關鍵,并為其精心講解。老師需要把素材的主旨用精煉的語言表述清楚,可以添加一些來源途徑,增加時政資源的可信度。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資源的了解與興趣。
二、時事政治與課堂政治的搭配與互補
1、以政治課本為主,以時事政治為輔
時政教育最大優點是便于學生們加深對所學課本知識的領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時政這一優勢資源,把所需要的內容變得更適合課堂教學,更適合學生學習領悟。現如今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識,掌握理解能力比較弱,但是他們對于重大事情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卻比較強。同時時政的內容與教材理論之間也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的。首先,時政資源是課本內容的具體體現,它的全部內容都是來源于課本基本理論知識;其次,課本中抽象、空洞的內容要通過時事政治一個個真實的例子來說明,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兩者相輔相成,成為政治課堂融洽的“伴侶”。把時事政治引進政治課堂,不僅解決了學生們學習知識難點的困境,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他們的綜合分析能力,避免了學生們課下死記硬背難題。
2、時事政治在課堂的運用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很好的運用時事政治,可以有效的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機會,促進教學與學習的結合。教師作為學生的啟蒙者,在利用時事政治時,盡可能的把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與時政教育的鮮活性聯系起來,指引學生把對眼前的注意力,延伸到對社會與時代的關注。時政教育的與時俱進性使它緊緊與時代結合在一起,它關注著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其囊括了形形色色的鮮活事例,是學生們成長中最關注的焦點。高效運用時事政治可以:⑴培養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對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⑵在課堂中引用時事政治,有利于學生們積極探索課堂以外的知識,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鍛煉鑒別真、善、美的能力,提高個人情商覺悟能力,不但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使學生喜歡上利用課余時間看報紙、電視,增加他們了解國家重大事情的興趣。⑶結合多種教學途徑、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喜歡時政,激發他們對國家政治的責任感,喚起他們濃厚興趣。這樣,就為培養國家棟梁之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時事政治提高課堂質量
通常來說,教師在課堂上教學過程中可以借用電腦網絡下載一些實時有用的圖像、聲音、文本等片段,做成做成形式多樣的課件。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們觀看。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這種課堂學習模式,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組織這種時事討論活動,聯系課本內容知識,有針對性,有步驟的教學,是現代高效教學所推尚的。
4、多樣性時事政治素材
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素材來源是廣泛的,但時事政治素材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從承載素材材料上來說,包括聲音、圖像、文字、以及由它們結合在一起的多媒體資料,從具體內容上講,可以是文字、圖片、漫畫、音樂、相聲小品、視頻聲像等,單就時政問題而言,不僅包括經濟文化、社會科技、民生教育等細問題,還包括國內政治和國際時政等大問題。所以說,時事素材具有很多來源途徑,它可以豐富學生們的閱歷,增加學生的課本以外的知識。社會在飛速發展,時政也日新月異,高中課堂上的思想政治教學也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的、更有效的知識和教學方法,緊跟時代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提供給學生更好的教育。
作者:李坤工作單位:江蘇省射陽縣第二中學
第三篇
一、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意義
1.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政治的理解
在傳統的政治高中政治教學中高中政治的教學模式比較側重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授教同時對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理論學科進行初步的普及教師對政治課堂的教學思想也是如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強調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接受法口忽略了對生活實際的融入,致使這樣的教學模式及政治科目的教材都難以利用到實際中。而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則能夠促進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達到有效利用的目的構建出實踐與理論想結合的橋梁,能夠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深化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滿足學生需求增進學生興趣
在當前社會急劇變化的大背景下單調的政治課程已經不能滿足時代變化的需求濡要讓課堂教學變得生活化、多元化,以此增進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進而改善學生對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單調乏味的印象。政治教學課程與生活的實際是不容分割的在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生活的融入肩助于使學生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的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滿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和高考升學的不同需求,進而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程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推進政治教學的改革
在我國教育的改革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進行變化,以滿足時代的要求才民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中,融入生活,讓理論知識得以實踐并圍繞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幾個主題設置模塊往重學科知識和生活知識的結合培養。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是呼應新課標的要求和推進政治教學改革發展的有效手段。
二、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對于如何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質量一直是各個高中政治教學目標的主題。在新課標改革的促進下莊活化于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并通過課堂實施政治課堂教學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其中主要措施如下:
1.培養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促進政治課堂教學成效的主要因素池是落實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有力措施。教學課堂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師生之間只有用平等、尊重、理解相互的態度為對方考慮,才能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政治課堂教學情況的反饋表明,師生的和諧融洽有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肩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時常與學生進行互動,以-,J清”入手對學生們的思想、性格、進行關注胸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觀念。通過幽默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態度向學生進行思想指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進而感染學生,為生活化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融入生活化教學內容構建生活情境
在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模式中,應采用多元化、多種類的教學方式不能再單一地靠單一的教材來進行施教。在教學教案的設計中要導入一些與教學內容相呼應的生活情境努力構建一個將生活融入理論的開放性課堂。另外對于政治教材上的主要知識要點,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對生活中的資源進行挖掘選取學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內容赴學生自己在體驗生活情境的過程中尋找既抽象又廣泛的政治知識在生活中用思維做“魚竿”垂釣無處不在的政治理論。同時在作業的布置上,可以通過生活的實踐讓學生加深鞏固所學到的政治知識,進而對這些知識吃透并掌握。如教師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通過“微博”搜尋當天新聞焦點,進而寫出調查報告。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能培養自身的分析能力和解讀能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綜合能力。
3.引入生活素材拓展教學空間
在現代的社會教育發展中教師僅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授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教學的課堂環境上所擁有的時間和空間是狹小有限的不利于浩瀚的政治課程知識的傳播這也阻礙了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學習。因此不能將政治知識的傳授局限在死板的課堂教學環境中。要善于把與教學內容有著緊密聯系的生活案例及生活道具帶入課堂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道具赴學生在覺得新奇、激發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掌握政治知識并能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理解。如在5文化在交流中傳播6這一節課中河以組織學生進行知識辯答赴學生自行參加俐用課件結合教材來播放生活案例;同時在競賽的過程中腔制時間使學生產生緊迫感在互相爭辯的過程中理解其文化內涵,發現其不足,同時也能在競賽后激發自身學習欲望加深對政治知識的投入學習。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順應了我國新課標的改革方針體現了新課標改革的有效教學理念。在生活這個大舞臺上,政治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溝通課堂的內外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社會、自然。同時也能通過政治知識的學習,拓展自身的學習空間,為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出有利的引導。因此,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教學是教育者需不斷探索強化的重要課題。
作者:李德勝工作單位:江蘇省亭湖高級中學
- 上一篇:高中政治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 下一篇:高中政治課堂合作學習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