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探析

時間:2022-05-18 02:40:05

導語:高中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探析

摘要:高中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不感興趣是非常普遍的現實情況,原因主要是由于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和缺點。只有深入學習和領悟對思政課教師提出的要求,才能克服傳統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和缺點,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強高中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高中思政課;實踐性教學;學習興趣

一、理論聯系實際,用生動的事例說話

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思政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理論性較強,作為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師,在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理論與現實的聯系。陶行知先生作為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1]。小課堂、大社會這是我們常說的政治課的特點,努力使學生在生活中學到該學的知識,用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生活,思政課堂教學的追求應該是回歸生活、更好地生活。為了增強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感、針對性、說服力,增強教學實效,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2]。在教學中,既要全面把握各種材料,用事實說話,又要教授馬克思主義原理,以理論作為導向,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正確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3]。高中政治課對于教師的要求除了將所需掌握的政治理論即課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還要求教師:第一,要積極引導學生自愿參加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去參與公共生活,從而切身地體驗社會生活,最終能夠達到思想上的升華,領略到生活的真諦。那么什么是學以致用呢?很顯然,高中階段政治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來發現問題,準確定位后再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靈活地運用,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才是活的,學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才真正成功地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運用健康向上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讓學生腦海里總是充滿陽光,讓學生生活在沒有陰影的陽光下[4]。第二,政治理論雖然有些枯燥、乏味、不解風情,但是思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調動自己的幽默細胞,通過生動的事例和趣味性的語言向學生解釋說明重點難點,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政治課的興趣。學生既學到了該學的知識,又產生了對政治課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必要時教師還需要選用相關實例對課程進行解讀,對于案例的選擇也要注意,首先要符合高中生發展的需要,其次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最后合理聯系實際并加以運用。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也可以說是學生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也會更多關注學生感興趣的熱門問題,將時事政治,文藝體育等諸多方面引入到政治課堂上,多采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讓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傳遞者,而不是灌輸者,另一方面,學生應該是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5]。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首先要提出問題,通過分析比較,認清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從而達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的效果。問題過難,啟而不發;問題過淺,窒息思維。除此之外,秉承與生活生產實際相結合、與學生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去創設問題情境,知識作為基礎和載體,只有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知識才是牢固的,基于基礎知識和生活生產實際創設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感到親切,產生興趣。現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做的是發揮發好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扮演的是學習的引導者,而非主體,真正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在以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思政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方法運用存在單一現象,學生對理論制式的掌握過于死板,這樣就很容易導致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這種情況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嚴重地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堅持的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因此要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該注意情境的內容,只有生動形象貼近生活才能夠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真正地認識到政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的重要性。思政教師積極營造平等、利學、愛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是有助于學生迅速地轉變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的有效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時,也要創設自學的問題情境,高中生在校學習時會有一些自習課,那如何有效利用自習時間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呢?在筆者看來,自學是創新學習的基礎,世界著名科學家邁克爾•法拉第是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發明者,他就是通過自學取得了成就,造福于人,讓法拉第的名字載入了世界史冊。同時,采用良好的自學方法也就意味著學習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學會自主學習、自主研究也為大學的學習生活打下了基礎,但是教師在營造學習環境和氛圍的時候需要把握好尺度,否則課堂教學就會適得其反,形同一盤散沙,嚴重的則會影響到教學效果[6]。

三、時事教育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

中國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教育觀點,并將其觀點與當今的時代特征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時刻關心國家的大事,及時關注國家時事政治的良好習慣,這不僅是高中政治學習中的重要內容,更是一種學習習慣、生活態度,這也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興旺。時事政治是對國內外的政治熱點事件,以及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新聞等內容的概括,作為高中政治教學的內容,其對于現在高中階段思想政治的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國家良好政治氛圍的熏陶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當前,黨和國家都在不斷地倡導“素質教育”,將時事政治融入到高中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能夠提升教育的實用性,也能不斷地對教育內容和資源進行擴充,對提升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7]。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思想還不是很成熟,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正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一個轉折點,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思政教師,不僅要時刻關注學生文化課方面的學習成績,也要時刻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這樣的一句話:生活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體現出實踐對學生的影響是極為巨大的,所以要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不同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差異,結合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作為當今社會的高中政治教師,要求我們在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外,還要緊密地聯系實際,關注時事政治,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事實相聯系,注重實際的應用,要從高中學生的生活出發,聯系生活實際,及時準確地捕捉各種各樣的熱點信息及焦點信息,毫不夸張地說,在所有高中課程涉及到的學科中,唯有政治這門學科在每天發生著變化,因為生活在時刻變化,時事也在時刻更新,這就要求我們政治教師要開展時事教學,恰當地使用時事材料,使思想政治課保持生機和活力。高中的學生相對于小學和初中生來說,思維更活躍,智商和情商都在向成人發展。學生們學習的目的不再僅局限于考出高分數、獲得教師和家長的贊揚,而是他們更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自己,他們已經可以逐漸地認識到學習對自己今后生活的意義,學習對他們自己人生的意義。理論學習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要切忌拘泥于課本,趣味性學習將更有助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高中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和抽象性還是比較強的,經常讓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枯燥,因而引進時事政治,這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新鮮、有趣的內容,促使學生關注時事和國家大事,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四、認真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式教學

高中階段課堂討論教學法,還是非常有利于引導和啟發高中學生的思維以及培養他們合作的學習精神的。分組合作討論式學習作為學生素質教育改革進程中一種極其富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理論與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可運用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何運用好各小組進行學習,致力于打造一個活力十足高效的課堂,成為了許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8]。在高中政治課程里,筆者作為教師會提出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但是所用的主題要有關于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生活情況以及一切和學生們聯系密切的一些事情,它要能夠引起高中生的深入思考和迫切的實踐愿望,最后在政治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每組討論中要讓每名學生都能及時地表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要讓平時在課堂上比較內向的同學以及不愛和其他同學交流的學生在課堂討論中,也能勇敢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主觀想法,教師應該對這樣的學生更加重視,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幫助。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那些不太愛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積極進行鼓勵和引導,同時也教育其他學生與他們多接觸,勤交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這樣無形中就在班集體中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團結合作的學習氛圍,通過一些積極的教育方式也讓學生們學會相互尊重,在實際問題中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多去理解其他人的觀點和看法。積極地評價和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能夠讓班級里的學生綜合地掌握和運用多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彼此之間的合作,以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從而提高相應的學習成績。相對于我們藝術高中,針對學生課堂上運用分組討論教學,能夠幫助教師觀察了解到自己學生的知識結構,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興趣、個體差異等。既然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那么教師就不能在平時教學中,對班級里的所有學生制定一樣的教學目標,采用相同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這樣一定不能很好地達到教師的預期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組討論能夠促使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進行互補,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靈活的“背”以及采用高效的研究性的學習方式

對于高中階段政治的學習,死記硬背并非好方法,這類方法僅僅可以應對應試教育。這里說的背指的是背書。眾所周知,對于文科的學習,首先,“背”很重要,學習政治更要背書,但是我們要有技巧地背,任何知識都是靠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去運用。第二,那如何讓學生快速地理解知識呢?即學生采用聯系實際的方法看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中傳授的理論知識掌握、理解,讓學生們在各種考試中胸有成竹,穩健地應對各種試題。也只有那些學會看書的學生,才能夠主動地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所需知識。第三,如何運用知識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實踐性教學的目的?即用書。學生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解決實際問題。很多學生辛辛苦苦背了書也看了書,但是最終不知道如何整合知識,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實際上等于什么都沒有學到[9]。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筆者教學生做平時練習必須經過三個程序:第一,暫時先不要看書,將自己所有會做的習題做完;第二:帶著那些不會做的習題再去查閱課本,從課本中去找答案;第三:查閱不到的習題抄答案。三種程序要求學生采用三種不同顏色的筆做標記,在以后復習時,第一種顏色粗略看一下就可以了,第二種要認真地復習一次或者兩次,第三種就要多次地復習。只有這樣,有重點的復習才能讓學生們全面地掌握所學課本的知識。在現階段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把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研究性學習更好地有效結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安排學生分成幾個相應的課題小組,讓他們圍繞著本學校發展、自己所在班級的活動和學生成長等一些相關問題確立好研究課題,制定對應的研究計劃。在研究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實際掌握一些理論和實踐的知識。

教師在實踐活動中引導班級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首先要讓他們樹立好明確的目標。對他們在研究過程中采用的方法要及時進行引導和糾正,從而達到完成正確的目標的目的。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學習能力以及他們對學習的欲望與興趣,通過研究性的實踐活動,能夠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學習方法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也要讓每一名學生及時對自己所用學習方法和得到的學習結果進行反思,最終都能達到結合自己所學的不同學科知識,運用自己已經掌握到的經驗和技能獨立自主地分析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的目的,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判斷、分析、解決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張斌賢.外國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5]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四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章志光.社會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鄭志生.中學思想品德課實踐性教學初探[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7(4):73—74.

[8]李成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習技巧[J].科學大眾,2008(2).

[9]張萍.探析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改革與學習技巧[J].中國教師,2017(S1).

作者:秦興龍 單位:佳木斯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