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設行動與污水治理研究
時間:2022-11-08 08:56:49
導語:鄉村建設行動與污水治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隴南市堅持生態打底、文化塑魂、旅游賦能、網絡引領,通過“保修建拆”,使2000多個貧困鄉村建成美麗鄉村,鄉村建設行動取得顯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本文從全市鄉村建設的概況以及所面臨的困難出發,提出了解決思路。
關鍵詞:隴南市;鄉村建設;思考
近年來,隴南市以總書記“三農”工作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生態打底、文化塑魂、旅游賦能、網絡引領,通過“保修建拆”,使2000多個貧困鄉村建成美麗鄉村。如今的隴南鄉村,呈現出網絡成為新基建、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數據成為新農資的良好局面。但是,仍然有不少鄉村建設滯后,城鄉差距突出,如何實現全市范圍內鄉村宜業宜居宜游,農民生活富裕富足,仍然需要重點關注。
一、隴南市鄉村建設概況
(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全市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通過廣泛宣傳動員,加強組織保障措施,推動任務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隴南市2019年度被評為全省“拆危治亂先進市”,康縣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同時被國務院評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成效體現在:1.扎實開展“拆危治亂”行動。在全市內拆除農村危房、殘垣斷壁、爛圈和廢棄棚舍,修繕古民居,復墾土地,打造小景點小花園小廣場,危房拆除率達到100%。2.穩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近幾年全市累計建成衛生戶廁14.6萬多座,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24.7%,3167個行政村全部建成衛生公廁,行政村衛生公廁覆蓋率達到100%。3.深入推進農村“垃圾革命”。召開宣傳會教育組織群眾,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淤泥,創建清潔村莊;以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為載體,不斷完善農村垃圾清潔、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無害化垃圾處理設施,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農村垃圾收集、清理、轉運、無害化處理;組建環衛保潔隊伍,根據當地實際,按人、按片區劃分了責任片區,制定了責任到人的保潔制度;加快農村污水治理試點,9縣(區)實施污水治理項目,落實項目投資;加強廢舊農膜、尾菜、畜禽養殖廢棄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工作。
(二)不斷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開展“農村供水工程管護質量提升年”活動,對已達到認定退出標準但效益發揮不穩定的供水工程進行鞏固提升,涉及到的鄉(鎮)、行政村、自然村,已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同時健全完善管護運行機制,確保水源穩定、水管不凍和水質達標。
(三)積極推進鄉村公路建設
全市農村“四好公路”建設成效明顯,所有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了通硬化路目標,鄉(鎮)通客車率100%,行政村通客車率98.5%,建制村快遞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四)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加大控輟保學力度,落實學生資助教育惠民政策,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實現村級衛生室全部達標,落實農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按照“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籌集經費培訓農村文化人才和配備文化器材;全面落實適當提高城鄉低保等救助標準政策,重點關注“老病殘”、已脫貧邊緣戶人口、低收入群體等特殊家庭,不斷完善農村留守兒童、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
二、面臨的困難
(一)鄉村建設工作進展不一致
目前,康縣已建成全域生態旅游大景區,其他多數縣(區)措施得力、領導重視、部門實干,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工作進展較快。但部分縣(區)存在資金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各部門配合銜接不緊密、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鄉村建設工作進展緩慢。
(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一是在脫貧攻堅期間納入幫扶的貧困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有了一定基礎,但一些非貧困村水、電、路、網等方面問題突出,建設任務依然艱巨。二是已經實施的建設項目有部分停留在硬化路面、村莊清潔綠化層面,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仍顯不足,并且缺乏長效管護機制,個別村莊出現臟亂差“反彈”現象。
(三)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所需資金投入不足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地方財力有限,在爭取中央和省級專項建設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需要撬動群眾投資,受制于對鄉村建設的認知程度、產業基礎以及收入狀況等因素,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鄉村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后續乏力。
三、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思路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各縣(區)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臺、廣播等傳統媒體和政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新平臺,組織開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宣傳活動;市縣(區)黨政領導要高度重視鄉村建設工作,加快鄉村建設的規劃和建設工作進度;把鄉村建設工作以縣(區)委重要文件的形式專題安排部署,兼顧宏觀指導和微觀操作,并且作為縣(區)一號工程,堅持一以貫之,落實到底。同時,鄉村建設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體現農民的建設主體、受益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要把政府意志和群眾意愿結合起來[1],采取相應措施使群眾參與村莊建設和管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二)強化鄉村建設規劃的引領作用
2021年在全市范圍內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縣域內城鎮和村莊規劃,在縣域內兼顧全局性和特色性,統籌產業支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歷史文化傳承、傳統村落保護,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依據不同村莊特點,分類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的編制;借鑒美麗鄉村建設的“康縣模式”,規劃設計中注重保留鄉土氣息,依山就勢,不砍樹、不挪石、不填塘,實現建設項目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加強對古建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的保護,使建成的美麗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嚴格按照村莊規劃搞建設,堅持一次規劃分批實施,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權威性和約束性,消除規劃上墻不落地現象;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2]
(三)強化資源整合
當前,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資金有限,各縣(區)需要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的有關規定,充分發揮各部門的作用,實行“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和“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2]的項目資金整合機制,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農辦負責,發改、財政等部門配合,對各類涉農資金調查摸底,切實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統籌使用各類涉農資金,集中用于鄉村道路、村內巷道、危房改造、村莊清潔、衛生室、文化活動中心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程度保證各類建設資金向鄉村建設傾斜,同時充分發揮項目投資“四兩撥千斤”作用,有力撬動群眾投資,使分散的資金“握指成拳”,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
(四)使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因此鄉村建設既要追求村容村貌外在美,更要追求群眾生活富裕的內在美。各縣(區)需要根據村莊產業發展歷史和資源稟賦,著力發展符合村情民意的農業特色產業,開發優質綠色原生態的農產品;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產業”;在具備條件的鄉村規劃建設食、住、行、游、娛、購等旅游配套設施,依托隴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傳承,挖掘老醋坊、酒坊、豆腐坊、水磨坊、手工掛面坊等傳統工藝,使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產業相結合,打造高顏值的鄉村旅游新景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開辦農家樂和農家客棧,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有實力有能力參與鄉村建設行動。
(五)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在鄉村建設上,需要在體制、政策、規劃、管護等方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強化縣域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以縣域為中心,推動縣域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更多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流向農村,推動市政公用設施向郊區農村和中心鄉鎮延伸,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進一步提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加強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斷健全完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村內主干道建設。[2]
(六)進一步加強黨對鄉村建設工作的領導
堅持把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加強鄉村建設工作的根本保證,鍛造出一批建設有規劃、落實有隊伍、辦事有資金、工作有熱情的基層黨組織;高度重視村黨組織書記的選拔任用,注重在鄉村建設工作一線發現、培養、鍛煉干部,真正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選拔到村干部崗位上來;深入開展村干部隊伍“兩強兩化”工程,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建設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久久為功磨一劍貧困山鄉綻新顏——美麗鄉村建設“康縣模式”的調查與啟示[EB/OL].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EB/OL].
作者:賈瑞霞 單位:中共隴南市委黨校
- 上一篇:農村生態環境污水治理與建議
- 下一篇:水產養殖類廢棄物在混凝土的應用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