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導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24 10:52:56

導語:課程導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導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摘要】江蘇開放大學在課程教學方面采取“課程導師制”,課程導師在學習輔導、學習過程監管、作業批改反饋、成績考核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如何科學評價其教學質量,以促進教師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和效果,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開放教育;課程導師;教學質量評價

教學質量評價是指對老師的學術業務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進行評價。評價教學質量與諸多因素相關,如各個教學環節的互相配合、教學效果、學生的素質及學習態度等。教學效果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而教學效果又應該從各個教學環節作全面衡量。江蘇開放大學在課程教學方面采取“課程導師制”,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線上基于江蘇開放大學學習網,教學資源由課程教學團隊統一制作,上傳到課程網頁上供學員學習。選課學員每30人左右為一個教學班,每班配置一名課程導師,其工作職責主要有設置開班、作業提交時間,輔導學員網上學習,批改作業并反饋作業完成情況,組織課程論壇討論并按學員參與情況打分,與學員及時溝通答疑解惑等。

1.江蘇開放大學現行課程導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概述

對課程導師的評價主要分為兩個階段,期中和期末。期中主要核查前期工作完成情況,包括加入課程教學團隊群,與學員建立聯系并建課程QQ群、學習小組,作業時間設置,組織開課活動等;期末主要考核教學檔案和班級作業完成情況。

2.該評價體系的不足之處及改良建議——以建筑材料課程為例

建筑材料課程是江蘇開放大學建筑類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課程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客觀、全面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而經過五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此種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能全面評價教師的價值,不能充分體現教學活動中的勞動付出及教學效果。2.1師生教學互動方面。線上教學是開放教育的主要途徑,師生間依靠網絡等方式溝通,以實現教學互動和答疑解惑。本課程設有四次BBS論壇非實時討論的教學活動,考核主要看BBS論壇上的發帖及回帖,以及師生聊天記錄,要求是發帖次數要達到要求,學生發帖每個必回復,考核結果只有合格、不合格。這種評價標準只看數量及時效,沒有考慮到發帖質量,回復學生是否滿意。比如有的老師對學生的回復非常認真,有問必答,對學生回答客觀評價,有抄襲的及時指出,并在學生成績里體現,而有的老師只是簡單回復幾個字;有的老師經常通過QQ、微信等方式與學員溝通,耐心指導學生學習,有的老師只是簡單一下作業時間。而在考核時這兩種老師的結果都是“合格”,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建議這方面的評價應納入溝通質量和學生滿意度等指標,考核結果應體現差異性,至少應區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若干等次,以體現不同的工作量和溝通效果。2.2教學過程方面。該課程實行混合式教學,現行評價體系沒有體現線下教學,線上教學評價導向也很弱,僅僅是看是否有分組、加群、BBS討論等教學組織活動,沒有充分體現課程導師在教學輔導中的作用。該課程難度大、實踐性強,完全靠學生自主學習網上的學習資料,很難掌握各章節知識點,況且開放學員的自主學習主動性和能力并未達到預期,這就需要課程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督學、導學、助學等作用,這些在評價中沒有體現。建議要將面授輔導納入評價體系,鼓勵老師組織現場輔導,這是對線上學習的有力補充。線上教學方面的考核要強化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中的作用,發揮課程輔導老師在線輔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3學生作業批改及反饋方面。本課程共四次形成性考核作業,學生完成后以Word式上傳提交區,課程導師根據作業完成情況評分,并把問題反饋給學生。目前考核教師的方法是看提交作業的數量,是否有評分和反饋,對于作業批改準確度,反饋信息價值,甄別雷同作業,對共性問題集中詳解等方面均無體現。這些因素要納入評價體系,以督促課程導師盡責做好相關工作。2.4教學效果評價方面。該課程的考核方法是形成性考核30%+期末考試70%,對課程導師的評價主要看形考作業提交數量,對學生形成性考核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分數分布情況等因素均未予以考慮。學生成績是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在保證作業和考試參與率及成績真實性的前提下,應考慮成績所反映出來的每位課程導師的教學效果,并要從成績分布情況看作業完成度、差異性、正態分布等情況來反映教學工作成效。應有學生評教的環節,包括對老師各教學行為的打分和評價,將評教指標納入評價體系,并反饋給課程導師以利于有的放矢地改善教學方法。2.5教學檔案方面。學校要求每門課程都要建立五個以上文件夾:形考作業存檔(以每位學員學號姓名為文件夾名,里面包含批改后的四次形考作業)、形考成績截圖、BBS截圖、聊天記錄截圖、教學小結等。其實前三項都是重復勞動,因為教學平臺上這些信息和文件都是有的,考核時完全可以從系統內調用查看。系統外的師生交流互動信息倒是有必要提供,并作為評價教學互動質量的依據,然而目前只關注有無,沒有將其數量和質量納入評價系統,個人教學小結也流于形式,沒有評價和反饋。這些都應該在評價體系中予以修正。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于提高課程導師工作積極性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開放教育又與全日制教育有較大差別,如何建立一套適合開放大學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是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本文僅從課程導師的實際工作經驗出發,談了幾點個人體會,以上因素應如何具體體現在考核指標上,以及所占權重等問題尚未考慮周全,希望能引起更多思考,以推進課程導師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

作者:王洪亮 單位:常州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