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醫院臨床教學質量的初探

時間:2022-04-10 04:48:06

導語:二級醫院臨床教學質量的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級醫院臨床教學質量的初探

二級醫院對高職護生臨床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二級醫院為高職護生臨床實習、畢業實習及后續的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是高職護生強化護理技能、逐步適應角色社會化和樹立護理職業責任感的主要場所,實習帶教教師和管理制度是影響高職護生臨床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一)帶教教師因素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二級醫院所選帶教教師的基本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學態度、護理教育理念和工作強度等是影響高職護生臨床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這與文獻相一致[2]。當前主要問題在于:臨床實習教學中帶教教師偏重于對高職護生經驗的傳授,盡管操作規范,卻講不出具體的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學理念落后,忽視護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用分離”的現象,影響了護生綜合素質的提高[3]。(二)實習醫院管理因素對調查結果統計分析表明,二級醫院雖把臨床實習教學納入了常態化管理范疇,卻因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缺乏引入考評機制而忽視了教學質量的實時控制,造成了教學資源浪費和挖掘不足等問題,直接導致了實習教學與臨床工作的脫節。

提高二級醫院高職護生臨床教學質量的途徑

由于大多實習醫院和高職院校之間沒有隸屬關系,學校與教學醫院結合不緊密,而護生臨床實習具有“時限久”(達10個月)、“戰線長”(需多科室輪轉)、“分布廣”(多市、多家醫院)等特點[4],造成學校、醫院、護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不暢通,信息反饋不及時,嚴重影響了臨床教學質量。因此,創新校-院合作途徑,建立協調的管理機制不可或缺。高校和醫院之間應成立校-院董事會,構建“院”中有“校”模式,將部分二級醫院變為高職院校實習基地或護理教學醫院。通過董事會領導、組織、協調,選拔、培訓醫院帶教教師,改善帶教教師的教學態度、方法和理念,增強校內教師、院內教師和護生三者間的相互交流和互動,充分發揮醫院和學校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模式,真正做到醫院中有學校,實現學校管理和醫院管理的無縫鏈接,確保對護生的雙向培養,可有效提高高職護生臨床教學質量。1.精選帶教教師高素質的帶教教師對護生的言行和身心培養具有深遠影響,培養選拔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的師資隊伍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2]。學校可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強化帶教教師的帶教態度和責任意識,樹立以“護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師單向傳授知識模式,將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5]。這就要求帶教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術,還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在帶教過程中能夠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發揮榜樣和示范作用。例如帶教教師既要充分調動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帶教中多鼓勵、關心、指導護生,又要明確護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還要給護生示范怎樣和患者打招呼,怎樣進行自我介紹,如何與患者交流、收集資料等。此外,帶教教師可以將傳統的“一帶一”帶教模式,改為分層次護理模式下的分層次、分階段目標教學模式,針對高職護生的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地展開教學,并安排周講課和周總結,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切實有效提高臨床教學質量。2.重視護生能力培養護理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溝通與合作能力,護生可以通過與教師共同交班,參與并組織護理查房,增強護生、護患之間的互動,建立和諧的師生、護患關系,提高護生的溝通技巧。通過小講課使護生在實踐中復習理論,將各科護理工作的重難點與相關學科的新進展、新技術融合在一起;多讓護生參與個案討論、危重患者的護理查房、教學查房等,使護生既有壓力又有成就感,確保大多數護生都能達到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全面發展的要求,可以培養護生良好的服務意識、慎獨精神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3.加強交流和互動校內實習管理員可通過電話、網絡、傳真、信函等方式隨時與護生交流,或定期到實習醫院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生活、實習情況,能及時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專業課教師應積極主動到醫院學習、鍛煉,并認真聽取醫院臨床教學相關人員對完善臨床教學質量制度的建議,對護理人才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對學校教學的意見和建議,給予有的放矢的研究、改進、解決,既能為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依據,還能促進教師了解到臨床新技術、新動態,可有效地保證教學質量。醫院帶教教師也要融入學校的教學環境中,掌握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方法的學習和更新[6]。4.完善醫院教學管理制度完善的實習管理體系是提高臨床實習質量的重要保證[7]。成立校內實習管理員和院中護理部、護士長、帶教教師、實及護生組成的管理體系,實行學校實習管理員和實習醫院對護生的雙重管理及護生的自我管理,制定、完善管理規章制度,使實習管理工作有序、規范、健康發展。制定規范化教學管理制度,包括教學查房制度、臨床帶教工作管理制度、師資培訓制度、臨床帶教考評管理辦法、護生臨床技能考核方案,可保證臨床護理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周密的實習計劃是保證實習目標完成的前提,根據《護士條例》要求及《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規定》相關精神,結合學校專業要求,制定實習方案并加以實施,可以有效提高實習護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為帶教教師建立激勵機制,對帶教過程中表現突出且實習護生評價高的帶教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并將職稱晉升及護士長崗位競聘與教學成績掛鉤,激發帶教教師臨床教學積極性。床教學質量學校、醫院和實習護生代表共同參與制定醫院對護生、護生對教師、學校對護生考評制度,全面評價校-院教學管理機制、護生的整體能力和素質。平時采用動態考評方式,主要考評護生臨床觀察能力、護理操作能力、組織管理患者能力、護理病歷書寫及口頭表達能力等,對師生雙方都能起到很好的鞭策督促作用;每科實習結束時,對護生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考核,并由護生寫出個人實習小結,教師根據護生平時表現、工作和學習態度、工作紀律等填寫實習評語,醫院和學校根據護生平時成績、理論及操作技術考核成績等進行綜合評價。建立動態評價與終結評價并重的評價模式,并將持續性臨床教學質量改進貫穿于護理臨床教學的始終,促進臨床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定期開展由校、院和護生代表共同參加的臨床教學考評活動,重點對臨床帶教情況和高職護生綜合素質進行考評,獎勵臨床帶教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在臨床教學中表現突出的護生,以點帶面,確保臨床教學質量持續上升。

高職院校應本著“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思想,與高職護生所在的二級實習醫院加強校-院合作,構建“院”中有“校”模式,在帶教力量、帶教過程、交流反饋、制度管理和質量評價等五個方面著力控制。校-院董事會要充分調動醫院、學校的積極性,將質量控制理論應用于臨床教學各個環節中,選擇稱職的帶教教師,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利用各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完善管理制度體系,科學全面地考評高職護理臨床教學質量,并持續性改進臨床教學質量,促進臨床教學質量的提升,保證培養合格高職護生的教育目標。

本文作者:陳潔忠高寧寧劉雪琴工作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