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10:47: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產業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產業技術

生物產業發展工作計劃

生物資源是人類財富的巨大寶庫,是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基礎。以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生物經濟是以解決人的生存與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的生命經濟。生物產業是以再生性生物資源為主要原料,市場需求規模巨大,能源需求較少,污染性低,產業鏈條長,有很強的滲透性、帶動性和高成長性,具備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的雙重特征,是創造綠色GDP的“領航產業”。隨著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術開始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世界性的生物科技革命正在形成,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為“決勝生物經濟”,發達國家政府紛紛調整機制、加大政府預算、鼓勵社會投入,加速本國生物產業的發展,力爭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搶占產業制高點。

生物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至今后20年,將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對生物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指出:生物產業,要充分發揮我國特有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面向健康、農業、環保和材料等領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實現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研制的新突破。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中,也明確提出我國將把生物產業作為一個戰略新興產業來培育。國家“*”高技術產業規劃明確提出:“‘*’期間要將我國建成生物產業大國”。

*是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擁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的各類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物種高富集區和世界級的基因庫,野生近緣種和民族遺傳資源豐富,享有“生物資源王國”和“生物基因寶庫”之稱,具有雄厚的以生物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巨大的開發利用潛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的培育與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正成為各州、市競相培育的重要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呈現出增長速度快、發展勢頭好的良好局面,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2005年,我省涉及本規劃中的九大重點發展領域產業總產值已達920億元。與此同時,我省已初步構建了生物產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支撐體系,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我省有條件在國家加快發展生物產業的大環境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揮*生物多樣性的優勢,通過科技進步,努力把我省生物產業培育成為在國內外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為建設綠色經濟強省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我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真正使*的生物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實現由生物資源大省向生物經濟強省的根本性轉變。

同時,加快發展*生物產業,仍需要下大力氣認真解決好:特色優勢生物資源資源深度開發與綜合利用水平和資源配置能力較低、產業集約化程度不高,特別是缺乏按照產業鏈的思路來整合相關資源形成優勢產業鏈;產品結構低端化,產業競爭力總體偏弱;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新產品研發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不順,科技支撐體系和人才隊伍總體上還較為薄弱;市場開拓力度不夠,在國內外市場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品和企業還不多;多元化投入渠道不暢,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投融資體制機制、以及服務體系亟待建立等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未來十五年是我省加快生物技術產業化,并在某些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我省傳統生物產業調優調強、著力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時期。加快生物產業發展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推進與東南亞和南亞區域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支柱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紐帶,不僅是未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而且也是原有支柱產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不僅是振興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就業范圍,改善我省經濟布局,提高我省國民經濟總體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也是我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國家嚴格控制單位GDP能耗的新形勢下,要促進我省耗能產業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加快發展能源消耗較小、可持續利用的生物產業,更具緊迫性??傊?,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既是*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也是21世紀*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加快發展*生物產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宏觀領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需要進一步動員全省各族人民,繼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舉全省之力,努力將*生物產業打造為最具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為此,根據*省“*”規劃綱要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特制訂*省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本規劃中的生物產業(煙草產業除外)指的是從事生物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和生物技術服務的產業,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輕工、化工)、生物能源、生物服務業等。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年——2020年,重點是“*”時期。

查看全文

生物產業調整振興實施意見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戰略部署和我市構建現代產業支撐體系的總體要求,為進一步加快我市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步伐,全面振興我市生物(醫藥)產業,使之盡快成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產業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產業現狀。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特別是在國家、省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相繼組織實施了一批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創新能力建設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完善了基礎配套設施,使基地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得到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化學原料藥、中藥、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新型藥物制劑、生物農藥、生物獸藥為主要特色的產業集群,形成了華藥、石藥、神威、以嶺、四藥、威遠、遠征等一批大型生物企業集團,抗生素、維生素、軟膠囊、中藥顆粒劑、大輸液、肝素鈉、基因工程藥物、阿維菌素等生產能力居全國領先地位,擁有了一批生物產品知名品牌,建立了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05年成為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之一。經過全市的共同努力,基地建設實現了良好的起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生物基地建設以來,累計完成投資50億元,2008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80億元,利稅45億元,出口創匯8億美元。生物產業規模和研發能力均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產業布局趨向合理,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公共服務平臺開始發揮作用,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

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在具備上述優勢的同時,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中低端產品比重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少,產品結構亟待優化;生物產業新領域項目少,產業鏈條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學科帶頭人等高級人才引進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適應新形勢需要;企業面臨搬遷調整,加之受金融危機影響,項目增量缺乏,發展后勁不足;對外開放度低,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差。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面臨形勢。生物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本世紀世界經濟發展中繼信息產業之后又一個新的高增長產業,世界各國紛紛制定發展生物產業的戰略,搶占戰略制高點。在我國,生物產業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相繼印發了《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目前,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戰略部署,以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都為國民經濟戰略性先導產業之一的生物產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全國各地發展生物產業的積極性非常高漲,截止到2008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批準2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這些基地都制定了宏偉的發展規劃和優惠政策,一大批建設項目將在今后幾年陸續實施,產業競爭、區域競爭將十分激烈。加之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影響,我市生物(醫藥)產業在遇到難得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我市作為國家批準的第一批生物產業基地,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當前形勢下如果不加快生物產業振興和發展,就將在新一輪競爭中喪失機遇和優勢。因此,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認識振興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意義,舉全市之力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盡快形成我市現代產業支撐體系的最重要載體和第一主導產業。

二、發展思路和目標

查看全文

加快推進生物發展意見

各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為進一步加快生物產業發展步伐,努力做強做大生物產業,實現從生物資源大省向綠色經濟強省跨越,根據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的有關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生物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一)生物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生物產業以可再生資源為主要原料,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是發揮我省資源優勢、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產業,也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18生物資源開發工程”以來,生物產業在探索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我省作為生物資源大省的優勢逐步顯現。全省生物產業完成工農業總產值由20****年的1487億元增加到20****年的2793億元,年均增長13.4%;實現增加值由911億元增加到1682億元,年均增長13%。生物產業在全省工業體系中的基礎地位、特色經濟中的支撐地位、生態建設中的關鍵地位、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生物產業發展面臨良好機遇。全球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生物產業正成為當今最具有生機和活力的先導性、戰略性產業。黨的十七大提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新要求,強調要發展生物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國家出臺了《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認定了包括昆明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在內的12個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全省生物產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加快生物產業發展,既是****優勢和特色所在,也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特色發展道路的關鍵。各級人民政府要清醒認識我省生物產業開發領域不寬、產業規模不大、管理體制不順以及工業化水平和產業集聚度不高、創新能力和支撐能力不強的現狀,增強憂患意識,把握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機制,理順管理體制,采取超常措施,盡快改變“大資源、小產業”狀況,努力開創生物產業發展新局面。

二、加快生物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查看全文

生物產業基地建設調研報告

我市農業生物資源豐富,在生物制造、生物農業和生物能源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生物制造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迅猛、集聚度高、創新力強、特色鮮明,產業總體水平全國領先,某些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全市已集聚各類生物企業300多家,20*年生物產業產值將超過200億元,其中生物制造業將達到160億元,為建設以農業生物制造為特色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一、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

(一)必要性

1、是實現農區資源轉化和經濟轉型的需要

據統計,目前我國農副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值僅為0.5:1,而發達國家的比值已經達到3-5:1。一直以來,農副產品轉化增值率偏低,是我國農區經濟結構層次低下、經濟欠發達的根本問題。發展以生物制造為特色的生物產業,可大幅提升農副產品轉化增值率,改善農區經濟結構。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不僅有利于*市的經濟騰飛,而且對山東省一體兩翼戰略,乃至天津濱海新區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扎實推進,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是黃淮海地區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需要

查看全文

生物產業加快發展意見

加快培育生物產業,是我國在新世紀把握新科技革命戰略機遇、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舉措。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目標

(一)引導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向生物產業集聚,促進生物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加速生物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發展。

(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生物技術、產品和標準。

(三)培育若干個跨國經營的大型生物企業和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中小生物企業,形成若干個產業集聚度高、核心競爭力強、專業化分工特色顯著的生物產業基地。

(四)加強生物技術專利保護和物種種質資源保護,提高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安全。

查看全文

生物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加快培育生物產業,是*國在新世紀把握新科技革命戰略機遇、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舉措。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制定本方案。

一、方案目標

(一)引導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向生物產業集聚,促進生物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加速生物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發展。

(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生物技術、產品和標準。

(三)培育若干個跨國經營的大型生物企業和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中小生物企業,形成若干個產業集聚度高、核心競爭力強、專業化分工特色顯著的生物產業基地。

(四)加強生物技術專利保護和物種種質資源保護,提高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安全。

查看全文

生物產業發展計劃

生物技術是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健康、食物、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最具潛力的技術,當前生物技術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是生物資源大省,農業生物、醫藥生物、海洋生物等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和特色,具備了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但*省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匱乏,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面臨沉重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生物產業革命將為解決健康、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提供強力支撐,加速生物產業和生物經濟發展,對*省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根據國家《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和《*省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結合*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趨勢及現狀

(一)世界生物產業發展趨勢。

生物產業是指將現代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應用于生產以及應用于經濟社會各相關領域,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總稱。當前,生命科學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質規律和控制生命過程方面發展,生物技術的重大突破正在農業、醫藥、能源、海洋等領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一批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群正在形成,生物產業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及主導產業。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10年全球僅生物制藥市場將達到1000億美元。生物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對人類及社會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已引起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許多國家將生物產業作為戰略產業重點發展,紛紛制訂生物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促進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國生物產業發展態勢。

查看全文

生物產業基地的思考

我市農業生物資源豐富,在生物制造、生物農業和生物能源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生物制造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迅猛、集聚度高、創新力強、特色鮮明,產業總體水平全國領先,某些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全市已集聚各類生物企業300多家,2007年生物產業產值將超過200億元,其中生物制造業將達到160億元,為建設以農業生物制造為特色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一、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

(一)必要性

1、是實現農區資源轉化和經濟轉型的需要

據統計,目前我國農副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值僅為0.5:1,而發達國家的比值已經達到3-5:1。一直以來,農副產品轉化增值率偏低,是我國農區經濟結構層次低下、經濟欠發達的根本問題。發展以生物制造為特色的生物產業,可大幅提升農副產品轉化增值率,改善農區經濟結構。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不僅有利于*市的經濟騰飛,而且對山東省一體兩翼戰略,乃至天津濱海新區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扎實推進,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是黃淮海地區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需要

查看全文

生物經濟發展分析論文

[摘要]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它是一門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學科,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學形態。專家預測,今后生物經濟的能量將10倍于信息經濟。我國的生物經濟技術是與世界差距最小的領域,在歷史上,我們錯過了三次發展的機會,現在能否把握有利時機,勇于挑戰,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大業。稅收作為調控經濟的重要桿杠,對生物經濟的發展應有所作為。

[關鍵詞]生物經濟;稅收負擔;生物成品

生物經濟(bio-economy)的概念是由斯坦·戴維斯(StanDavis)和克里斯托弗·邁耶(ChristopherMeyer)于2000年正式提出,但是,他們對此并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目前,多數人認為,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形態。美國《時代周刊》預言:2020年世界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生物經濟的能量將10倍于信息經濟。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體系,生物經濟初現端倪。目前,我國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并以每年遞增近100家公司的速度迅猛增長,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建立20多家生物技術園區。但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生物產業還存在產業化規模小、產品少、支撐技術及生產裝備落后、研發與產業化嚴重脫節等問題。稅收作為調控經濟的重要桿杠,在促進生物經濟發展方面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稅收促進生物經濟發展的缺陷

1.政府對生物經濟的發展缺乏統一和長遠的規劃,財政資金的支持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在美國,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發展生物產業的戰略思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用于生物技術基礎研究的預算在今后5年內將翻一番,達到230億美元。全美超過40個州政府頒布新政策,用以鼓勵科學研究中商業價值的實現。在歐洲,許多國家如法國、愛爾蘭、芬蘭、丹麥都調撥??钜苑龀稚锛夹g產業。在新加坡,政府計劃在5年內投入17億美元用于行業的建設,以促進生物產業的發展。日本也已經提出了“生物產業立國”的口號,了《開發生物技術產業的基本方針》。我國作為一個生物資源大國,尚未制定國家生物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沒有明確生物經濟的戰略地位、戰略指向、產業化舉措,國家的生物經濟發展缺乏明確的方向。同時,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全國性統管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的政府組織管理機構,生物經濟的發展缺乏全局性的戰略部署。從事生物技術的企業分別隸屬于各個主管部門,有些屬于醫藥、輕工、化工,也有些屬于高等院校。企業多頭管理,各自為政,財政資金的支持缺乏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難以形成合力,生物技術產業缺乏整體優勢。

查看全文

生物產業開發及規劃的調研

為科學謀劃我縣“十二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調整產業結構,提升全縣生物產業發展水平,實現以生物產業工業化提升生物資源開發產業化,促進傳統生物產業向現代生物產業轉型。根據3月1日縣委湯副書記主持召開的“產業發展規劃研究”會議,縣創新辦嚴格按照會議精神要求,由辦主任帶隊,從3月18日開始,組織相關科室工作人員深入全縣各鄉鎮、龍頭企業,對全縣生物產業發展現狀、產業研發工作及十二五規劃進行廣泛調研,現將調研的基本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生物產業發展現狀

,全縣生物產業產值達147407.7萬元,其中:生物農業產值135943.7萬元,占92.2%;生物林業產值3208萬元,占2.2%;生物醫藥產值8256萬元,占5.6%。在全縣生物產業產值中,其中,燈盞花、除蟲菊、三七、草烏、苦蕎、魔芋等特色生物產業產值達28404.15萬元,占19.3%,比上年增5175.15萬元,增長22.3%,其中:工業總產值13492萬元,比上年增4825萬元,增長55.7%;農業總產值14912.15萬元,比上年增350.15萬元,增長2.4%。年第一季度,全縣生物產業產值11428萬元,其中,生物農業產值8128萬元,生物林業產值600萬元,生物醫藥產值2700萬元。

(一)生物藥業發展成效明顯

1、燈盞花產業逐步壯大

龍頭企業紅河千山公司發展燈盞花種植10135畝,主要分布在中樞、舞街、金馬、舊城、永寧、白水6個鄉鎮。帶動農戶近1戶,為農戶創收4256萬元,實現農戶增收1970萬元,生產燈盞花藥材2230噸,平均畝產值4150元。公司生產燈盞花素46.5噸,銷售產品32噸,實現產值946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9006萬元,實現利潤1261萬元、利稅2647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