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用品銷售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21:22: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用品銷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化用品銷售

沈陽文化發展狀況及策略

2010年是沈陽市委、市政府頒布《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確定文化強市戰略決策的第三年,通過政策扶持和推動,全市文化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2009年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之后,沈陽市以沈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為發展契機,以改革為動力,以政策為保障,積極穩妥扎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總體呈現穩步增長勢頭。

一、沈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2010年,沈陽市文化產業穩步發展。據測算,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32.7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增幅高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現價增速2.7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64%,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1.文化產業穩步發展,對經濟的貢獻逐年提高。經過努力,沈陽市文化產業已進入良性穩步發展階段。2005-2010年,文化產業總量逐年遞增,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232.7億元,是2005年的2.1倍,平均每年增長25.0%;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65%提升到2010年的4.64%,且自2007年起,已連續4年占全市GDP比重在4%以上。

2.文化服務地位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按照文化活動的重要性分為文化服務和相關文化服務兩大部分。近年,全市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整合文化資源,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由核心層和外圍層構成的文化服務實現增加值134.9億元,占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008年的56.7%上升為57.9%,提升了1.2個百分點;由相關層構成的相關文化服務實現增加值97.9億元,占比由2008年的43.3%下降到2010年的42.1%,下降了1.2個百分點。文化服務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

3.文化消費市場日益活躍。隨著文化環境日臻完善,居民文化消費信心進一步增強,全市文化消費市場實現了較快增長。2010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961.5元,其中居民人均文化娛樂用品和服務支出1209.0元,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的7.1%,比上年增加415.9元,占比提高了2.3個百分點。農民人均消費支出5388.1元,其中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557.0元,占農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的10.4%,比上年增加79.0元,占比提高了0.5個百分點。

查看全文

公司職員的述職報告

尊敬的領導、同事們:大家好!

2008年過得真快,這1年不同往常,國家方面,地震、奧運會不期而遇,經濟危機又悄然而至;公司方面,新華集團準備上市、文體產品“新華貝發連鎖”,我在揪心、激動、緊張中度過日日夜夜,迎來這年末喜慶時分。窗外冬日寒氣襲人,而公司的年度述職報告會現場卻充滿了溫暖、充滿了熱情,我有幸在這里向大家匯報1年的工作,心情非常激動。

在此,首先感謝總經理室、各部門以及商貿工作人員,你們的關心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工作動力。08年,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年,這1年來,在總經理室的正確領導下,我緊緊圍繞公司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配合門市部經理開展工作,加強銷售終端建設,深度開發市場。現把這1年來我的工作及商貿工作報告如下:

1、實際銷售情況

由于市場競爭力的增強,周邊各實力商家對我公司商貿產品銷售影響較大。通過1系列措施,圍繞“做好0售、開發團購,引進來、走出去”這條準繩,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公司多種經營實現銷售303萬元,較上年同期報表數230萬元增長73萬元,增長比率31%,其中電子產品、文體用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完成公司年初下達的任務數。

2、以人為本,加強團隊和諧建設

查看全文

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研究

[摘要]高校校園文化產品是高校有效傳播本高校屬性、歷史文化內涵、對外品牌形象等重要信息的有力工具和物化載體,在提升高校品牌形象、加強校內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具有使用價值又具有校園文化的屬性,在日常接觸和使用中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很好地提升了學校文化的影響力。國內外的高校都對此普遍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理念、設計、制作和推廣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文章針對高校的文化產品從理念、風格和使用效果等方面進行了梳理,從中研究了校園文化在文化產品上的體現規律,為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的設計、制作和使用提供借鑒,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產品;優劣勢比較;知識產權保護

1高校校園文化產品概述

1.1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的范疇。當前國內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的范疇有多種理解:有的認為主要是指帶有高校標識、高校元素或含有高校文化內涵的學習用品、辦公用品、生活用品以及藝術作品;有一種理解是專指精神產品,純粹實用的生產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資材等,不在文化產品之列。筆者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考慮到大學特有的品牌影響力和特定群體對母校特有的感情因素,高校校園文化產品既可以是一切帶有高校標識、高校元素以及蘊含高校文化的且以高校品牌為品質保障的生活日用品、禮儀休閑用品、家用電器、服裝服飾、家居用品、數字產品、食品、文化體育用品等消費品,也包括有深厚文化內涵、有高校專屬特性的以及出自高校的文學、藝術以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1.2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的功能。高校校園文化產品對于一所大學而言意義非凡,其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具有傳播校園文化的功能。依托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豐厚的文化資源,高校校園文化產品通過豐富的創意和設計內涵,以“物化”的形式起到宣傳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好的校園文化產品能夠展示大學獨特的文化魅力、傳承大學的歷史內涵、傳遞大學內在的精神力量;優秀的校園文化產品還可能起到促進和引領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的作用。(2)有效鏈接學校與本校教職工、學生、校友等之間的感情紐帶。高校校園文化產品是鏈接大學教職工、學生、校友與母校感情的物質載體之一。高校通過校園文化產品的設計、策劃、銷售和推廣,可以把自己獨具特色的校園精神和文化“物化”,通過市場的作用在客戶群中傳播和流動。一件精致的、有收藏價值的校園文化精品,往往是高校辦學理念、學術思想以及各種校園文化的濃縮或者釋放,是師生員工感受大學精神文化內涵、學風校風校訓的綜合體現,通過宣傳或持有母校的校園文化產品,可以提高本校教職工員工、學生、校友們的凝聚力、歸屬感以及身份表達的滿足感。(3)學校對外形象管理的展示平臺。高校文化用品的精髓是高校品牌的形象識別,又稱形象管理或形象戰略,通過高校文化用品可以傳遞高校的辦學理念、行為方式以及視覺等多媒體系統的設計和推廣,在提高學校的內部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同時,對外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美譽度,塑造學校的總體形象。[1]一份精美的校園紀念品,不僅是一件藝術品,還會激發關注這所學校的各地學子們對大學校園生活的向往,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為促進高校發展的良性循環發揮紐帶作用。

2國外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現狀及優劣勢分析

2.1總體概述。國外大學是非常重視校園文化產品的,每一所國外大學都會積極地利用校園文化產品,把自己獨具特色的校園精神和文化“物化”,筆者在從事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多方面的問卷調查和委托老師和同學實地考察等方式,重點研究了美國、英國、日本三國的高校,這三個國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并且擁有世界上一流的大學,極具代表性。因此,在其設計理念與校園文化宗旨的結合和挖掘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很多方面值得國內大學借鑒。2.2國外部分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現狀。美國大學的高等教育質量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校園文化產品方面做得也屬一流。以“常春藤盟校”為代表:這些世界知名大學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全球品牌優勢,將文化產品的開發衍生到師生員工、游客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用品、服裝、文體用具等,并通過一套完整的現代化商業運營模式,不僅將自身的文化融入師生的生活和精神,也將自己的大學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從而實現校園文化產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2]美國校園文化產品的設計風格充分地體現了美國文化的追求自由,崇尚開拓和競爭,講求理性和實用的特點,設計風格偏重醒目、簡潔、明亮[3],如圖1所示分別為HarvardUniversity、CornellUniversity、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大學校園文化產品店店鋪實景。英國大學大多有悠久的歷史,加上英國人對藝術的重視和尊重,因此,很多英國大學的校園文化產品在設計創意、產品形式以及顏色搭配上,都很具有藝術性,產品風格多以本校的校園風格和當地城市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如劍橋大學里有康河中精美的石頭、代表英國紳士的煙斗等,被稱為典型的“英倫風”校園紀念品。日本大學的校園文化產品多是融合了日本本國的文化,并迎合日本人的生活理念與生活習慣,涵蓋了生活的日常所需:服裝、日用品和食品,設計風格多以簡約、干凈、環保為主,產品功能多體現實用性、舒適性,并高度重視產品的質量。2.3國外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的優勢與不足分析。國外名牌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總體優勢是:就產品本身而言:產品的設計感強、藝術性以及產品質量比較高;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法律意識強,管理嚴格,“盜版、侵權”問題能夠得到足夠重視;在產品的營銷和推廣方面:產品的市場化程度高,基本是按照公司化的運營模式來推廣;消費群體方面:師生員工對本校專屬高校校園文化產品認可程度高,更多的是以生活必需品來消費,而不是只作為紀念品或禮品;世界各地的游客則是因對世界一流大學的“仰慕之情”而購。不足之處是與國內市場一樣,同樣無法避免產品的同質化現象日趨明顯、產品創新性不夠、商業味道過重,相對普通品牌產品價格偏高等問題。

查看全文

書店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全年完成銷售收入515.28萬元,比年初計劃440萬元增長752851.57元,增幅為17.1%。同比增長166490.42元,增幅3%。其中教材銷售(含免費教材)480.79萬元,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14%,同比增長1%;一般圖書銷售9.9萬元;文化用品銷售24.6萬元;分別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23%和223%,分別同比增長4.4%和87.7%。

門市總銷售24.9萬元,占年計劃的131%;其中圖書銷售9.9萬元,文化用品銷售15萬元,分別同比增長4.4%和14.5%。

二、主要工作

(一)把握機遇,做好教材發行工作

我們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對教材經營工作的要求,轉變觀念,加強與學校溝通聯系,及時為他們解決困難。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服務質量,全心全意為學校、為師生服務。加強教材管理工作,提高業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做好細節工作,維護好教材發行秩序,圓滿完成“課前到書,人手一冊”這項政治任務。09年共發行教材:69萬余冊,碼洋:480多萬元。其中:非免教材:7.6萬多冊,碼洋100多萬元;免費教材:61萬多冊,碼洋380萬元。

查看全文

工商服務所工作總結

一年來,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我們工商企業服務所緊緊圍繞以“新任務、新作風”主題活動為契機,強化職能,振奮精神,扎實開展以“抓安全、強科技、樹品牌、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企業搶抓機遇,營造條件,迎難而上,確保了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局面,超額完成了市下達各項經濟指標。具體總結如下:

一、超額完成各項工業經濟指標

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整個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各項經濟指標比去年同期較大增長。

1、1—11月份完成工業總產值56.6億元,比去年同期43.12億元增長31.28%。其中:規模以上完成工業產值28.6億元,比去年同期21.09億元增長35.6%。

2、1—11月份完成工業銷售產值53.50億元,比去年同期40.71億元增長31.4%。

3、完成外貿出口11.04億元,比去年同期10.30億元增長7.18%;其中:完成自出營出口額4041.5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2872.76萬美元增長40.68%;完成加工貿易額273.29萬美元。

查看全文

工商企業服務所工作匯報

一年來,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我們工商企業服務所緊緊圍繞以“新任務、新作風”主題活動為契機,強化職能,振奮精神,扎實開展以“抓安全、強科技、樹品牌、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企業搶抓機遇,營造條件,迎難而上,確保了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局面,超額完成了市下達各項經濟指標。具體總結如下:

一、超額完成各項工業經濟指標

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整個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各項經濟指標比去年同期較大增長。

1、1—11月份完成工業總產值56.6億元,比去年同期43.12億元增長31.28%。其中:規模以上完成工業產值28.6億元,比去年同期21.09億元增長35.6%。

2、1—11月份完成工業銷售產值53.50億元,比去年同期40.71億元增長31.4%。

3、完成外貿出口11.04億元,比去年同期10.30億元增長7.18%;其中:完成自出營出口額4041.5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2872.76萬美元增長40.68%;完成加工貿易額273.29萬美元。

查看全文

小議徐州文化產業拓展

摘要:本文在我國文化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后的背景下,通過對一些數據的分析,發現徐州的文化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相關文化服務占主要地位的現狀。提出徐州的文化產業存在總量規模較小、文化資源開發不夠,市場占有率不高、從業人員缺乏且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制約著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并建議采用,利用改制等手段將文化產業推向市場、制定文化產業政策,建設區域性文化產業品牌、采用多渠道方式,建設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等方法,促進徐州的文化產業發展。

關鍵詞: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改制;文化產業品牌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以民族文化為單元的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也加快了融合與互動的進程。文化產業成為了公認的具有無限生機與活力的朝陽產業。在一些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總值已超過工業生產總值,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由國家經濟體系的邊緣走向了中心。據報道,英國文化產業的年產值將近600億英鎊,平均發展速度是經濟增長的兩倍,從業人員約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日本娛樂業的年產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過汽車工業的年產值。美國的文化產業更加發達,400家最強的公司中有四分之一是文化產業,其視聽產品出口額僅次于航空航天等少數行業,在國際上占據了4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居民文化消費已占據總消費額的30%以上。[1]

相對于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文化產業還屬于弱勢產業,還缺乏國內市場的整合能力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尚顯稚嫩的中國文化產業又正面臨著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和挑戰。2004年底,徐州市的文化產業增加值雖然占到1.4%,但是離國家3.1%的平均值還相差很遠,在徐州的文化產業總量規模小,從業人員素質差等情況下,如何發展徐州的文化產業,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問題。

一、徐州文化產業現狀

文化產業是一個經濟運行的概念,必須通過從業人數、產業結構、創造的總價值、所上繳的稅收以及占GDP的比例等具體指標來體現。國家統計局從國民經濟發展指標的角度,以增加值的變化情況來劃分,把“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2]這一概念是以我國現階段的文化發展狀況和發展方向為依據,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產業基礎,以活動的同質性和文化的自身特征為原則而界定的,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文化產業的范圍,而且將近年來新興的各類文化活動和與文化產品生產密切相關的各類活動都包括了進來,能夠更加準確地概括和反映我國文化產業的現狀。它明確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的活動既包括文化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各類文化服務的提供,也包括文化用品、設備的生產、銷售和相關文化產品的制作和銷售。根據這一定義,從數據統計上來看,徐州的文化產業具有以下現狀:

查看全文

超市八月份顧客調查分析報告

超月借慶賀××撤縣設市十周年之際我超市以《壽光日報》有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了消費結構、消費層次、消費需求等情況,依據消費者的客觀需求進一步健全、優化商品類別,提高、完善超市服務。本次調查為期天(月⒏⒐日),現將調查內容、原創:調查結果及調查分析匯報如下:

一、調查內容及形式

本次調查問卷通過《壽光日報》面向大眾發放,調查內容如下:

■您知道我們的工作目標是“保證顧客滿意”嗎?

■您購物最看重的是什么?

■您最喜歡的促銷方式是?

查看全文

消費品市場運行分析思考

20*年,全省消費品市場運行保持了繁榮活躍、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消費增速加快,市場供求穩定,商品質量有所提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75.8億元,同比增長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為“*”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20*年全省消費品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1、消費增速總體加快,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年,全省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一直保持13%以上,而且市場總量不斷增大。從全年四個季度零售額總量看,分別實現376.2億元、397億元、429.9億元和472.7億元;從四個季度零售額增幅看,同比分別增長13.2%、14.7%、15.4%和15.3%。總體看,增速比上年加快1.2個百分點。

2、城鄉市場銷售同步增長,農村消費進一步加快。20*年,全省城市消費品零售額累計實現1304.1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比上年加快0.9個百分點;農村市場零售額累計實現371.7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個百分點。城市銷售增幅比農村市場高3.1個百分點,城鄉銷售增幅差距比上年縮小了1.1個百分點。

3、批零貿易業銷售穩定增長,住宿和餐飲業增速較快。20*年,全省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累計實現1440.1億元,同比增長14.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實現230.1億元,同比增長18.9%,增幅高于批零貿易業4.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4.2個百分點。

4、消費水平整體提升,消費熱點仍體現在持續旺市的主導類商品上。據國家調查隊吉林分隊調查數據顯示,20*年前11個月,我省生存型食品消費進一步縮減,享受、發展性消費繼續擴大。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8.5%縮減為33.6%;衣著支出同比增長13.7%;家庭設備及服務支出增長12.2%;雜項商品和服務支出增長8.2%;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11.8%。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長9.4%;居住支出增長17.7%;醫療保健支出下降2.7%。

查看全文

商務局市場消費品運行調研報告

今年以來,我省消費品市場一直保持了繁榮活躍、平穩快速發展的運行態勢。消費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居民消費持續增長,消費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各業態銷售全面提升。據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484.3億元,同比增長24.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5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三位。

1、消費品市場規模擴大,運行速度平穩快速。今年以來,全省消費品市場總量不斷擴大,運行速度平穩快速,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特點。20*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48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5.1億元。其中:一季度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51.8億元,同比增長23.1%;二季度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86.6億元,同比增長25%;三季度消費品零售額實現639.9億元,同比增長25.8%,四季度消費品零售額實現706億元,同比增長23.3%。

2、城鄉市場銷售持續活躍,農村市場實現快速發展。新農村改革對農村市場啟動的利好效應已開始在消費領域有所體現,我省城鄉市場實現了共同繁榮的良好局面。20*年,全省城市消費品零售額累計實現1939.4億元,同比增長24.2%;農村(縣及縣以下)市場零售額累計實現544.9億元,同比增長24.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7個百分點,比城市市場增速快了0.4個百分點。3、批零貿易業銷售持續穩定增長,住宿和餐飲業增速仍呈領軍地位。20*年,全省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累計實現2127.9億元,同比增長23.7%;而城鄉居民休閑娛樂消費的日益興起,特別是節假日,各種婚宴、旅游宴、家宴等節日餐飲消費,促進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快速增長,20*年全省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實現354.7億元,同比增長28.1%,增幅高于批零貿易業4.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消費品零售額3.8個百分點,仍處于領漲地位。

4、市場消費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大型零售企業增勢強勁。從全年市場銷售情況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連鎖超市以及家電專業店等大型流通企業成為居民購物消費的最佳場所,居民購買力流向大型零售企業特征日顯突出。20*年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消費品零售額實現636.5億元,同比增長31.3%,高于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7個百分點,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4.3%提高到25.6%,提高了1.3個百分點。據省商務廳重點流通企業直報系統數據監測顯示:20*年全年,*亞泰富苑購物中心有限公司銷售同比增長59.8%;*市吉潤發超市有限公司實現銷售同比增長44.4%;長春卓展時代廣場銷售同比增長34.1%;沃爾瑪深國投百貨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銷售同比增長33.8%;延吉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同比增長30.6%;長春亞細亞百貨大廈有限責任公司銷售同比增長29.1%;長春歐亞集團銷售同比增長21.2%;*國美電器有限公司銷售同比增長21.1%。

5、消費結構繼續優化,熱點商品依然是拉動消費的主力。據省統計局限額以上批零貿易業商品銷售分類統計數據顯示:20*年,吃、穿、用類商品銷售全面增長,同比分別增長36%、27.1%和24.1%。主要熱銷商品體現在: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4.9倍;金屬材料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2倍;五金、電料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1倍;飲料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50.3%;汽車類商品銷售同比50.2%;體育及娛樂用品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44.7%%,肉禽蛋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41%;糧油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40.4%。

6、居民消費價格仍居高位運行,但呈漸趨回落態勢。20*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5.1%,漲幅比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低于當期全國平均上漲水平0.7個百分點。我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自下半年開始價格漲幅漸趨回落,7-12月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104.9%、103.5%、103.9%、103.3%、101.8%和100%,呈逐月下降趨勢。八大類商品價格中6升2降,食品類價格漲幅居首位,同比上漲12.3%、居住類價格上漲4.2%;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3.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2.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1.8%;衣著類價格上漲1.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交通和通信類價格與去年同期比分別下降0.3%和2.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