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03:36: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習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職業技術學習型教育論文
【英文標題】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SteppingforwardtoLearningSociety
【內容提要】當前,處于工業化與信息化平行發展進程中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面臨復雜而多變的社會需求,要求我們從現實需求和長遠發展的結合上作出戰略選擇:以終身教育理念和學習型社會的目標,總攬和架構職業教育發展不同階段的任務和實現形式;在職業教育發展進程中滲透和體現終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學習型社會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對此,學習者、學習機構、學習制度必須實現相應轉變。
【摘要題】改革與發展
【英文摘要】Atpresent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isintheprogressofindustrializationandinformationalizationfacescomplicatedandvarioussocialdemands,whichneedsustomakestrategicchoicefromthecombinationofrealisticdemandsandlong-termdevelopment,thatis,constructingtasksandachievingmodesindifferentstage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ccordingtolife-longeducationalideaandtargetoflearningsociety,infiltratinglife-longeducationalidea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ndgraduallyformingthesystemof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canmergeintolearningsociety.So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andlearningsystemmustbechanged.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學習者/學習機構/學習制度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learningsociety/life-longeducation/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learningsystem
移動學習與遠程教育論文
一、移動學習平臺開發框架
1.移動學習內涵與設計原則
我國移動學習的研究始于2000年,國際遠程教育學家DesmondKeegan在亞洲開放大學協會第18屆年會的學術報告中首次介紹了移動學習這一概念,提出遠程學習、數字化學習和移動學習是遠程教育的三個發展階段。遠程教育中移動學習的內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移動學習以移動通訊技術和移動計算技術為基礎,利用便攜小型的移動終端設備實現移動學習過程。第二,移動學習者不再受電腦設備限制,利用手機等終端設備可以隨時、隨地、隨身地自主學習。第三,與傳統數字化學習相比,移動學習具有更強的情境性、交互性與移動性。第四,與數字化學習相結合,移動學習作為集中正式學習與分布式網絡學習的延伸與補充,更好地滿足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需要。
2.自適應設備模型
移動學習平臺開發方法目前有兩大類:第一種是針對移動學習用戶建立一個WAP站點,使移動用戶可以直接訪問WAP頁面。新建WAP站點就是把目前Internet網上HTML語言的信息轉換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服務器處理后轉換為二進制的WML數據顯示在移動電話的顯示屏上。第二種是依據不同移動設備與操作系統建立學習平臺,開發移動設備終端軟件。隨著網絡帶寬的迅速提高和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HTML、CSS語言已能適用在手機設備上,大部分手機己經可以直接訪問WEB站點。WAP在手機終端業務表現上存在用戶體驗較差的缺陷,因此WAP網站應用正逐漸被移動客戶端軟件和手機移動互聯網應用取代。而移動終端軟件開發,要針對不同移動設備的操作系統(比如Andriod和ios等)進行針對性軟件設計,學習者下載和安裝客戶端軟件后可訪問相關學習資源。目前移動設備操作系統更新頻繁,服務升級迅猛,因此在后期維護階段,需要耗費大量的經費與人力,甚至由于系統兼容問題,不得不重新開發應用軟件。從經費與技術層面上分析,以上兩種方法均存在缺陷。針對以上問題,受加拿大QingTan等提了的5R自適應框架啟發,本文提出基于自適應設備模型的移動學習平臺開發方法,根據移動終端設備的不同型號、操作系統和瀏覽器版本,制定個性化的顯示布局與方案。設備自適應開發模型實現可分為如下三個步驟:
(1)識別設備:學習者通過移動設備訪問學習資源網站,終端設備向服務器發送HTTP報文,服務器通過解析UserAgent報頭獲取移動設備型號、操作系統名稱、瀏覽器版本。
幼兒音樂學習教育論文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我們應該重視幼兒的音樂教育,用音樂來豐富幼兒的生活,陶冶兒童的情感,使兒童的性情通過音樂的洗練,而達到至精至純的陶冶,以至于引導兒童以快樂的精神來塑造自己的生活。這種“情感”牽動著無數顆童心,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快樂,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美的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讓幼兒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具體的有下面幾點:
1引入情景故事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達爾文曾說過;“就我記得,在學校期間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可見,興趣對學習是很重要的,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音樂藝術的造型基礎與創造核心。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無味,失去了藝術的魅力。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如:《抬花轎》這首歌用的是流行歌曲的旋律,我們給它配上一個有趣的故事,歌詞是“八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一只小狗跌一跤呀,老虎狠狠踢一腳……小狗抬轎到半山腰呀,……一二三,向上拋,老虎跌個大老跤……”孩子們邊聽故事邊學歌曲,學的可認真了,并且孩子們自發的加上了相應的動作,很快的就學會了這首歌曲。
2設計打擊樂伴奏促進幼兒學習
教完歌曲的詞曲后,我一邊讓孩子們演唱,一邊用打擊樂器伴奏。這樣增強了幼兒的參與意識,不但能主動地去參與音樂實踐,去直接感受音樂,并克服了音樂課以唱為主的枯燥乏味,使活動氛圍生動活潑;同時也鞏固了節奏概念,增進了幼兒對音色的了解,掌握了樂器的使用方法,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如中班活動《加油干》中,孩子們學完這首歌后,重點讓孩子們用鈴鼓、碰鈴、圓舞板合奏這首歌,孩子們興趣十足,在愉快地勞動中都能較熟練地掌握節奏,并引導幼兒不斷地完善創新,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初步感知節奏、音色、情緒的不同變化,進而把這些體驗逐步升華并加以理解。幼兒從內心品味著成就感,漸漸對用打擊樂來為歌曲伴奏更有興趣了。
3歌曲表演激發幼兒情感表達、體驗
混合學習遠程教育論文
一、混合學習簡介
李克東教授等認為,混合學習的核心思想是根據不同問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教學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體與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學習,而且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價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何克抗教授則指出混合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由此可見,不管是多種教學技術的結合,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還是兩者的相互結合,混合學習的關鍵是“最優選擇”,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試圖尋找既能發揮網絡學習的優勢,又能做到最低的投入獲得最高的效率,最優化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
二、課程教學改革的設計思路
JoshBersin認為混合學習b過程包括四個基本環節:(1)識別與定義學習需求;(2)根據學習者的特征,制訂學習計劃和測量策略;(3)根據實施混合學習的設施(環境),確定開發或選擇學習內容;(4)執行計劃,跟蹤過程并對結果進行測量。筆者依據JoshBersin的觀點,對《現代遠程教育》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設計。
1.定義需求。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遠程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對遠程教育充滿了好奇,都有獲取相關知識的強烈需求。筆者在學期初開展了一次班級討論,旨在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討論發現,有部分學生希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找到自己的專業興趣,便于畢業論文的撰寫;有部分學生希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獲取更多網絡方面的相關知識,便于更好的在網絡世界的知識海洋遨游;還有部分學生希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了解到一種與自己十幾年學習生涯不一樣的教育模式。
語文學習教育論文
因而,語文教學從根本上講是語文學習。語文能力是在語文實踐(語言運用)中培養起來的。勤奮的語文老師可以教好文字、語法與解題技巧,但語感和寫作是永遠不能“教”出來的。
因而,語文應該是最寬容的,最有靈性的,語文學習的主體始終應該是“我”。
新一輪課程改革,把課堂的主席臺還給了學生。在新課堂中,師生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學在平等、和諧、民主的氛圍中進行:“教”變成了“導”,“導”激發著“學”,“學”催生出“問”,“問”又呼喚來新的“導”。探究性、生成式的學習,使課堂成為師生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實現生命價值的舞臺。這是教學的歸真。
這樣的歸真,無疑給“本宜自學”的語文教學(以下表述為“語文學習”)帶來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讓語文活起來,讓語文課生動起來已不是莊子望洋興嘆的無奈。語文教學本該是語文學習,語文學習理應是學識的、詩意的、智慧的、創造的。
因而——
語文學習要關注文化,關注生活,關注人生。
小組合作學習學前教育論文
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的重視與現實當中幼兒教師嚴重缺乏的窘境,順勢開設起學前教育專業,承擔起培養幼兒教師的重擔。對于上中職的學生來說,特別是女生,選擇就讀學前教育專業,成為了學生和家長的青睞的專業。201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開展幼兒教師教育的院校要不斷完善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方案,科學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式;重視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社會實踐和教育實習。因此,學前教育是一個綜合性、應用型很強的專業。本文嘗試探討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提高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學前教育專業課中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許多學者、教育專家都強調合作的好處。小組合作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美國教育界為提高教學質量對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進行的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探索創造精神。中職院校培養的幼兒教師不僅僅是幼兒教學的實踐者,更是社會發展的合作者和研究者。因而,在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提供探究知識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在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發展成為國家倡導的三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一般中職院校班級學生數額大,學校資源和教師數量都比較少。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很難實現因材施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彼此間的合作學習受到限制。并且對于這些準幼兒教師來說,其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集體性,需要教師之間,師幼之間,幼幼之間,家園之間等密切合作與相互配合。小組合作學習在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應用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1.混合分組、合理分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全面、細致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個性,然后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意愿與相關知識、技能的現實情況、具備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基本的個性品質等狀況,劃分出不同的學習小組。其中,3至5人為一個小組。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提出難度合適,邏輯合理的問題,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問題,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專題討論和作品設計。學習任務下達后,分組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按各自能力與專長分工,也可以運用趣味性的游戲形式分組,例如采用金魚缸法、風車法、拼圖法、咖啡廳法等多種形式進行分組,適時靈活的交換小組成員,通過團隊對話、信息反饋和問題解決等學習活動來豐富個人的知識資源,進行旁聽、指導、幫助或糾正,與學生共同參與體驗成功,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充分提高教學效果2.分組練習、小組探討。教師幫助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與任務、掌握了學習要點與方法后,分組練習、鞏固。一般由組長主持小組活動,小組代表及時把握小組成員們學習的狀況,發表指導意見、實施具體幫助。發言人負責在組際交流與集體匯報時候發言。小組合作學習期間,教師巡視各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掌控進度與維持秩序,指導同學熟練運用合作與交流的人際交往技巧,協助小組代表輔導學習過程中存在缺陷與錯誤的同學。發現、探尋學習中所發生問題的共性,與特殊學生探討、切磋學習中個性化問題的解決策略。3.小組自評、合作互勉。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重點是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形成科學的理念與扎實的實踐能力。在知識、技能的學習及實踐能力的養成方面,及時開展小組自評,通過組員的分析、評價,及時發現問題、找準原因,幫助及時克服與改正缺點,有效強化正確的技能,通過組員之間相互交流、勉勵,促進合作、增進情感交流。4.教師普査、綜合評價。教師及時把握各小組學生中學習的整體進度與狀況,以各小組代表與組長的學習情況為參照,對組里的其他成員逐個或隨機同質測評,作為各小組的“成績”。通過診斷性測試,提升小組代表與組長的水平,通過形成性測試,掌握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狀況。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在小組內參與、支持、促進學習、實踐共同發展的表現,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教育教學技能的練習、個性品質的發展等方面做積極性、發展性的評價,促進學生基本技能及綜合素質全面和諧地發展。
作者:楊玉翠單位:重慶市經貿中等專業學校
學生自主學習養成教育論文
一、利用網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學習知識、增強技能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而知識的獲取與技能的提高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只是接受教師知識的灌輸,教師講解、學生聽講,僵化的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產生興趣,學生很難在學習中產生問題意識,探究動力也無從產生。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機會,只是機械的學習與接受知識,缺乏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而網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傳統教學中以課堂為主渠道的學習,可以通過網絡延伸到課外。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跟同伴交流,向教師請教,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如,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教學云平臺、微課資源、慕課等進行自主學習。網絡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優勢,自主制訂學習計劃,確定學習進度,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在網絡學習中可以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也可以通過辯論、實驗、動手操作等形式進行實踐性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空間,引導學生學習,如上傳微課資源讓學生點擊學習,也可以在云教學平臺上布置相關探究課題,促進學生探究學習。這種以網絡為依托,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的學習模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利用網絡,強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是教育義不容辭的任務。網絡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創設教育情境,提高教育效果。最首要的任務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讓學生認識到網絡只是生活與學習的輔助工具。通過班會、講座、網絡交流等形式,在學生中展開“如何利用網絡促進學習進步”的大討論,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我教育與學習。要引導學生自覺抑制網絡黃、賭、毒等不良信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拒絕腐朽思想觀念的侵蝕。要加大健康教育信息網站的建設力度,凈化網絡教育環境,為學生提供一片純凈的網絡教育空間,引導學生自覺利用健康資源接受教育。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班級博客,開辟品德教育園地,充分利用網絡的互動與多向交流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通過交流互動,讓學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判斷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還可以充分運用微信、QQ群、云平臺等網絡媒體工具對學生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思想品德教育。網絡教育要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如可以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熱點與敏感問題,學生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出現的不良現象,都可以通過網絡讓學生參與討論、辨析、辯論,在學習中提高思想覺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三、利用網絡,構建心理健康咨詢平臺
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心理特質等方面的差異,許多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著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與生活,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習慣,是擺在學校教育面前的重要課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充分發揮網絡這一平臺的輔助作用,如建立心理健康網站、校園班級微博、心理健康網絡園地等,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廣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對自身情況進行在線咨詢,在網絡交流中對心理進行疏導,學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緊密結合,增強了心理咨詢工作的親和力與便捷性,促進了學生良好的健康心理習慣的養成,提高了學生心理綜合素養。
學生學習素質教育論文
最新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實驗中,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二、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但數學應用意識的失落是我國數學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課堂上不講數學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掐頭去尾燒中段”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如果數學教學仍舊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兒童學習鋼琴心理教育論文
內容摘要:經過大量的社會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習鋼琴的兒童是在眾多的壓力之下,同時又是在缺少愉快心理的過程中度過的。為什么聽起來美妙無比的音樂,學起來卻痛苦不堪呢?本文從四個方面對兒童學習鋼琴的負重心理進行了分析,從而進一步提出了在鋼琴教學中減輕兒童負重心理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兒童鋼琴教學負重心理
經過大量的社會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習鋼琴的兒童是在缺少愉快的心理過程中度過的。由于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這種負重心理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重復,到達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崩潰,以致終止學習。為什么聽起來美妙無比的音樂,學起來卻痛苦不堪呢?究其原因,除了教學體制、教學方法外,還有社會、家庭以及兒童自身的心理問題等等。
一、兒童學習鋼琴的負重心理分析
學習鋼琴雖然對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正確的審美觀大有裨益,但是,我們又必須要用科學的態度來審視這一教育功能,找出其自身的規律,避免其盲目性。
第一,兒童自身的心理問題。準確分析兒童的心理活動,是掌握兒童學琴規律的最好方法。心理研究發現3-7歲的兒童,他們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就是缺乏自我意識。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不易分清質與量、因與果、主體與客體、現象與本質等關系,他們絕大多數的主觀意識及認識世界的方法是靠家長及教師傳授的。所以這個時期的兒童對直接感性認識接受得較為積極,而對間接理性認識接受得較為被動。雖然鋼琴發出的美妙聲音感性因素居多,但是,在技巧訓練的過程中的確是理性因素居多。所以兒童們在欣賞鋼琴音樂時常常表現得較為主動,而學習鋼琴理論與技能時卻表現得較為被動。
自主性學習音樂教育論文
1自主性學習的含義
自主性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主動學習有四個顯著的特點主動性、獨立性、適應性、自學性,在學習中能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準確了解自身實力,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學習動力調整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方式和女里方向,選擇適合自身學習的方法,自主的學習知識、技能,自主性學習不僅僅包括知識的學習,還包括能力、心態的學習,在處理事務上形成適應自身的處理方式,主要表現在學習主體在學習中能有明確的目標,在學習過程有自我控制能力,及時自我調節,對學習成果有準確的評定,并且在出現問題是能夠自我撲救,這就是自主性學習[2]。
2自主性學習對高中音樂教育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音樂教育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發揮自主性學習對高中音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促進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擴散學習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性學習能過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自主性學習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性格,全面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運用不同方式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高中音樂教育環境,自主性學習在音樂教育中的優勢在于能充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在音樂學習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自組學習能夠促進每一個學生在音樂學中有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自主性學習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方法
3.1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