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呼喚與浪費管理學探討
時間:2022-05-05 16:32:43
導語:雙碳目標呼喚與浪費管理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號角已吹響。但推進“雙碳”目標,僅僅依靠能源轉型是不夠的,還必須提升整個生產和消費系統的能源效率。尤其是消費領域的碳減排意義重大,它涉及消費領域的方方面面,而其中的浪費現象又十分嚴重。浪費問題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毒瘤”,相應地,浪費管理學也是中國學術界需要重視的重大課題。
實現“雙碳”目標需重視浪費問題
我國承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態度。實現“雙碳”目標,要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特別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節約戰略。談到碳達峰,人們往往想到的是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并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看起來,對能源結構進行根本性調整,使用低碳甚至零碳的新能源,是順理成章的。然而,進行能源結構調整面臨嚴峻的客觀性約束,實現根本性調整的主觀愿望尚需時日。不過,提升化石能源的利用效能,在杜絕和反對能源資源浪費上做文章,也是不可忽視的。工業、建筑、交通領域的任務重點是減污降碳。要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建筑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然而現實中工業、建筑、交通領域的浪費現象依然十分嚴重。工業領域由于涉及企業利益,過去在精益生產中大力提倡“零浪費”,然而,建筑領域和交通領域問題就比較復雜,二者涉及到公共利益。比如在城市,建筑大樓燈火通明,交通車輛空跑運行,其中的浪費現象可見一斑。除了技術改進外,這就不得不要求我們去思考制度的影響和政策的干預。也就是說,不僅各行各業要明確自己的碳達峰目標,而且要進行相關制度設計、采取政策措施,以促使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未來變化符合既定目標。談到碳中和,不得不提到提升生態碳匯能力。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同時需要強調的是,減少浪費并加強回收利用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比如城市中各種可以回收利用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以及其他廢棄物資所形成的“礦山”就可循環利用。利用好“城市礦山”,將極大促進資源再利用,減少資源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粗略地看,提倡節約和反對浪費似乎是一回事,其實不然。節約往往指向消費領域,而浪費可以追溯到生產領域,甚至可以追究到管理、決策。實現“雙碳”目標,不僅要大力提倡節約,更要堅決反對浪費。
關于推進“浪費管理學”研究的思考
浪費是一個社會問題,對于要求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地區、部門、單位、以至家庭和個人,都無法回避這個問題。浪費作為一種宏觀的社會現象,必然受到社會歷史、文化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公共關系、社會心理以及政治、經濟體制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所以,當前研究浪費管理學,應當突破傳統的從微觀企業、單一的視角,從多方面展開對浪費現象的研究,把浪費現象作為一個“社會管理”課題展開深入研究,構建比較完整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浪費管理學。筆者認為從社會系統角度研究浪費管理學的研究框架如下:關于浪費的概念、性質、類型及危害性經濟學家曾對浪費與消費作了區別研究,并將浪費區分為生產浪費和消費浪費。完整地看,首先,應該界定浪費的概念,可以從一般性視角、經濟學視角、管理學視角、社會學視角去解讀;其次,應該對浪費的性質進行判定,這其中包含浪費的度量和評價;再次,在分析浪費的特征——相對性和層次性基礎上,劃定浪費的類型;最后,明確浪費的危害性,剖析浪費與黨風、政風、民風的關系。探討浪費的原因與形成機理浪費是多原因造成的,所以必須系統地分析其原因。一般來看,浪費的原因有經濟原因、政治原因、社會原因、文化原因等。要探究各種原因是如何產生、發展并形成行為的,這就需要我們揭示浪費的形成機理。提出制約浪費的理論框架和應用模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進行多途徑分析,并分不同層面展開探討,從而形成理論分析框架和應用研究模型:理論分析框架即從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社會管理創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等途徑,揭示其對制約浪費的影響和作用。應用研究模型即分別對政府浪費治理、企事業浪費管理、個人消費浪費行為三個不同層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其中的制約浪費機制。
關于完善杜絕和反對浪費的體制機制建議
由于浪費管理學是一個社會管理問題,所以,不僅要有相應的管控系統,還需要相應的制度體系和文化教育。杜絕浪費的制度體系浪費存在的根本問題是“制度缺失”。從制度的層面上考慮,首先應從整體上構建杜絕浪費的制度體系,在已有制度的梳理前提下,展開國內外相關制度的比較,從而建立全新的制度體系。其次,應針對國家、企事業、個人三個不同層面進行杜絕浪費的制度安排。具體地說,包括政府部門浪費的制度安排、企事業單位浪費的制度安排、個人消費浪費的制度安排。從政府部門、企事業、公民個人不同層面給出關于浪費的制度安排,便于政府部門制訂各種治理浪費的對策、措施和方案,有利于企事業單位加強對浪費的管理,并使每一個實際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覺地避免浪費。
杜絕浪費的管控系統
針對浪費問題,光有制度約束還不夠,明確的目標、有效的監督和完善的舉措不可或缺,所以還要關注浪費的管理控制系統。應把杜絕浪費的管控系統設計作為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展開研究。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需要重點對浪費的評價體系、監督體系、協同治理體系進行研究。反對浪費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也是反對浪費的重要途徑。可以從建設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的高度,開展杜絕浪費的文化建設,從而提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需的全社會低碳文化和全民先進素質。
作者:杜棟 單位: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決策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上一篇:以人為本在醫院人事檔案管理的價值
- 下一篇: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技能教學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