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時間:2022-05-06 09:17:38
導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醫學人文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創新融合,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為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醫學生素質結構觀等為基礎,從教學的目標、內容和評價以及教材建設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教學設計,并提出了實施策略,助力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關鍵詞】醫學人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課程思政;實施策略
醫學人文從人文觀念角度出發研究各種醫學現象,主張構建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理想醫學模式。當前日益尖銳的醫患矛盾一部分是醫務工作人員責任缺失、態度冷漠以及缺乏人文關懷所引起的[1]。實現思想政治課程單一渠道向課程思政多渠道育人模式轉變,以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為基礎,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融會貫通,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產生影響,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促使課程思政育人理念在高等院校落地生根。大學英語課程普及面廣、教學課時長,教學過程中要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形成協同效應,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空間,豐富中國特色醫學人文精神理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醫學人文觀。
一、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厚重的人文素養是新時代對醫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大學英語作為基礎性語言類課程,從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入手,關注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懷,恰恰可以成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天然平臺。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為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1.塑造醫學生價值觀和倫理觀。大學英語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語言知識傳授和文化素質培養。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與社會、國家、人類、文化、文明和歷史等密切相關[2],拓寬醫學生了解世界的渠道,從道德角度強化醫學宗旨,樹立尊重患者生命價值和人格的理念,為開展課程思政塑造學生價值觀和倫理觀念提供了豐富資源,有利于培養醫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對患者的憐憫之心,提升大學英語課程的人文性育人成效,助力培養出新時代醫德高尚的優秀醫學生。2.培養醫學生文化視野和專業素養。人類自有文明就有醫術,醫學絕不是純粹的“科學”,最重要的是“人學”,人文社會屬性是醫學的內在特質,除了為患者提供高超的醫療技術外,還要讓患者體會到尊重和關懷,遵循“有時去治愈,總是去安慰”的宗旨。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通過課堂教學、知識拓展和實踐活動等諸多環節凝練醫學人文精神,明確醫療過程中的是非善惡,增強學生人文情懷,提高醫學專業素養,從“實體”和“精神”兩個方面為患者解除病痛,為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打下堅實的基礎[3]。3.培育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對于醫學生來說,未來要為人類生命健康提供服務,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非常重要。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大學英語教學不再是枯燥的語言學習,針對不良醫德醫風導致的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念扭曲和社會責任缺失等問題,通過更廣泛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化職業道德、崇高理想和行為規范等職業素養,加強生命教育、認識生命價值、堅定理想信念、恪守職業精神、強化擔當意識,提高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促進醫學生身心全面協調發展。
二、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理論基礎
1.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課程思政的主要支撐學科,必須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作用,將其貫穿于教學和研究全過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問題,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建設規律,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形成協同效應[4]。以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指導課程思政,堅持分析與綜合相統一,注重每個授課知識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統一,尊重每一門具體課程的教學規律。同時,馬克思主義方法作為重要的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理論追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更新發展的知識觀、主體建構的學習觀和以生為本的教學觀,不斷推動現代教育改革[5]。從學習背景來看,需要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人文課程的協調創新機制;從學習情境來看,建構主義理論高度關注情境的價值,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創設課程思政情境;從學習效果來看,建構主義注重學生在知識建構中的能動作用,能夠真正使學生將思政元素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教學主體來看,突出教師在課程思政理念建構中的關鍵角色,將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無聲地融入到大學英語學習中。3.醫學生素質結構觀是實踐依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生素質結構觀由先天素質、發展中形成的素質和后天習得素質構成。我國一些學者在此基礎上將醫學生素質分為基礎性素質、職業性素質和發展性素質。基礎性素質包括思想素質、品德素質、身心素質、知識素質和人文素質。思想素質和品德素質是各種素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課程思政為醫學生職業性素質培養提供了理論根基和豐富資源,在實施過程中將職業性素質知識內化為自身的醫德品質,通過課程思政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風貌,使之成為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三、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學開展前期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是一種探索性教學改革,需要以完善的教學設計為指引,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期待的結果,是教學活動的導向。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必須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高效開展教學活動。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是多重目標的有機統一,在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突出醫學人文和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情懷和思想道德情操;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明辨西方價值觀和西方意識形態,培養學生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品行作風。2.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內容是教與學相互作用過程中傳遞的主要信息,明確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知識的系統性和教學組織的科學性。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為基礎,實現學生語言技能與人文技能全面提升[6]。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引領,培養學生“敬畏生命、關愛健康”的職業情懷;從情感、態度和心理等方面健全學生人格,有助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借助國外醫學文本閱讀,樹立學生“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精神;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強化學生的責任擔當;開展跨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3.教材建設的設計。教材、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三種基本要素,教材集中了眾多專家學者的專業智慧,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素材。目前的大學英語教材表現出思想文化多元化和道德教育內隱化的特征,英語語言背后傳遞西方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道德教育間接含蓄滲透著西方意識形態,容易給大學生造成思想上的模糊和混亂。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教材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把主流意識形態擺在突出位置,融入社會文化的育人價值,為學生指明語言和文化意識的正確方向,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7]。4.教學評價的設計。教學評價具有導向作用、監督作用和激勵作用,缺乏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成為影響推進課程思政的障礙之一。課程思政是適應現代教學發展的新式教學理念,教學評價主要從五個“評”展開[8]:評目標,包括頂層設計目標、專業教學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評內容,包括教材內容、課堂教學內容和人文拓展內容;評主體,包括學生和教師,充分調動兩個主體的積極性;評過程,包括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評效果,包括不斷反饋、不斷查驗效果,綜合考查是否提高了學生的人文情懷和道德修養。
四、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策略
將醫學人文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創新融合,為解決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提供路徑。為了充分發揮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效果,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筆者提出如下實施策略,助力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1.轉變英語教學理念,凸顯醫學人文精神的引領和滲透作用。大學英語是講授英語語言知識和傳遞英美國家文化的課程,教學中并未突出人文知識的重要作用。多年持續推進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雖然注重“知識為本”向“應用為本”轉變,但在人文素質培養方面重視不夠。課程思政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醫學院校必須強化醫學人文精神的引領和滲透作用,充分挖掘大學英語教學資料中的人文內涵,以求善和求美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走進作者心靈,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掌握人際交流的倫理學和方法學,追求醫學的人性化,重視情感因素注入,實現對醫學精神和醫學價值追求的理性提升,使之成為德高、技精和博學的全面發展型人才[9]。2.圍繞語言技能訓練,挖掘和傳遞醫學人文知識的深刻內涵。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及其綜合運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倡導語言知識講授與技能訓練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理解與表達能力以及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醫乃仁術”是醫學崇善的古代中國版本,是醫學人文精神的核心內容,技術化和功利化傾向需要醫學人文精神來彌補。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必須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醫學人文精神,挖掘教學材料中蘊含的醫學人文知識,深刻理解其中的人文內涵,將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融入到語言技能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重視人的價值和生命的尊嚴,增強對患者以及社會弱勢群體的憐憫之情,用富有時代意義的醫學人文知識建構新的醫學模式。3.發揮第二課堂作用,不斷豐富和完善醫學人文教育的內容。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集知識性、趣味性和靈活性于一體,以豐富的載體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課外活動[10]。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必須將課上與課下、專業與實踐相結合,必須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為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提供更廣闊的渠道[11]。通過語音模仿、英語演講、英語翻譯和英語知識競賽以及人文知識講座和中醫藥名人名勝古跡參觀等方式,加強課程思政與第二課堂的有效對接,多渠道開展英語教學實踐,將知識傳遞和道德情操融為一體,將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于教學實踐,培養學生“大醫精誠”的醫德思想和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4.以價值引領為核心,力求課程思政教育顯性和隱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教育的兩種形態,顯性教育是直接外顯的教育方式,隱性教育是間接內隱的教育方式,顯性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主體作用,但隱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卻發揮著獨特優勢。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必須“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要求,既要鞏固思政理論課程的顯性教育成果,又要發揮大學英語課程的隱性教育功能,各盡其責、各顯其長[12]。把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促進課程思政元素與英語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價值引領,更牢固地樹立救死扶傷的醫者情懷。5.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系統構建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是開展課程思政的基本遵循。醫學生未來將承擔防病、治病和救死扶傷的重任,必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職業觀植根于心[13]。醫學人文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構建完善的醫學英語人文教育體系。開設大學英語基礎課程,進行聽說讀寫譯訓練,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開設醫學人文英語通識課程,增加學生醫學與文化、醫學與文學、醫學與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包括醫學英語閱讀和寫作、臨床和護理英語等,促進學生醫學英語學術水平與人文素養同步提升。
作者:丁文鳳 焦雨梅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醫療學院 錦州醫科大學 繼續教育學院
- 上一篇:消防車工況及實時監測系統設計研究
- 下一篇:煙草企業機械設備維修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