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時間:2022-05-11 09:30:59

導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校企職責不清、利益分配不明、決策執行機構不健全等困境。為此,有必要厘清現代學徒制各方的權責關系、保障利益機制系統有效運行,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實現產教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現代學徒制的實效。

[關鍵詞]高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

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典型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廣泛開展。現代學徒制將工作本位教育與學校本位教育有機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做中學、學中做”,及時獲得崗位關鍵能力,對于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高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于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現代學徒制勢在必行

2014年5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的總體要求;2014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上述二個文件頒布后,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始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自2015年教育部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以來,共遴選了三批試點單位,涉及試點地區、行業、企業、院校549家。作為全國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嘉興市非常重視現代學徒制,2016年12月嘉興市教育局、嘉興市發改委、嘉興市經信委、嘉興市財政局、嘉興市人社局五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2017年5月出臺了《嘉興市教育型企業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嘉興市欣禾職業教育集團現代學徒制校企雙方職責與權益(試行)》《集團產學研共同體建設項目管理辦法(2017年修訂)》等文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嘉興市欣禾職教集團企業集成資源優勢,積極開展雙主體合作育人。2017年9月我校作為全國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高職院校成功晉級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為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現代學徒制能夠讓行業、企業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來,真正做到開放辦學,面向市場、面向行業產業需求,設置專業,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精準銜接,將企業的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銜接,將畢業資格與職業資格銜接,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素質,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非常重視校企合作工作,2009年即引企入校,通過組建工作室的方式,引入12家外貿企業進校,通過企業實崗的方式,共同開展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工作。2014年校企共同出資成立了澳杰聯盟外貿學院,開始進行訂單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了校企合作機制,校企共同編制人才培養方案和校本教材等工作,將企業真實業務與崗位實習有機結合,實現實習崗位與就業崗位、校內雙師與企業專家、外貿專業與外貿產業無縫對接為最終目標,2016年以來,先后組建了3個現代學徒制班。通過學徒制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明顯提升,畢業起薪水平高于普通班20%以上,學生供不應求、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但通過幾年的實踐,也遇到了一些制約現代學徒制發展的瓶頸問題,表現在:

(一)實施現代學徒制利益群體在理念上存在一定誤區

現代學徒制主要涉及學校、教師、學生、企業(師傅)及家長等幾方面的關系。現代學徒制在我國盡管已實施多年,但相關公眾及利益群體對現代學徒制理念上還存在一定誤區。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現代學徒制試點進行積極引導與規范管理。但從國家層面來看:缺乏對現代學徒制的頂層設計。有關現代學徒制的提法主要以校企合作或工學結合的政策性文件出現,總體上比較宏觀,國家或地方性的法律法規存在不明晰等問題,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法律關系沒有澄清,如現代學徒制中“學生”的法律身份問題,給現代學徒制的具體操作留下了真空地帶,影響了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效果。學徒制的核心內容是“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在企業真實工作場景中,通過企業真實業務的操作,達到專業知識學習和掌握職業技能的目的,學習環境不再是傳統的課堂,學習方法也不再是老師教、學生學的固定模式,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多地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問題導向。這一點恰恰是學徒制的優勢所在,但有很多學生和家長卻不能接受,他們片面地認為:學生是來學校讀書學習的,就應該坐在教室里系統地學習,去企業工作那是畢業以后的事情,現在還為時過早,而且去合作企業跟崗實習,學生又不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而且工作也比較辛苦,還存在一定的人身、交通等危險性,很多學生和家長對現代學徒制持觀望、質疑的態度,這也給學徒制的實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二)合作企業育人功能發揮不充分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傳授知識和技能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容易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培養。企業更重視技能及職業素質的教育,忽視了企業在思政教育、勞動教育方面的育人功能,片面地認為這是學校方應盡的責任。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更多時間是在企業的直接管理下,接受系統的職業技能素質教育,沒有把思想育人、勞動育人放在與職業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這是與現代學徒制的內在要求不相符的,必然會影響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實效。

(三)現代學徒制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

現代學徒制的推廣和試點,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相關配套制度,如學徒考核評價標準、學徒實習管理制度、學徒實訓考核制度、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實施辦法、學徒退出制度等,只有建立健全了相關制度,才能厘清校、企、生等相關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才能保證現代學徒制正常、高效的運轉。

(四)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措施和扶持政策不到位

實施現代學徒制,除了政府、學校的投入外,還要由合作企業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實踐基地建設、企業指導老師配備等。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由于相關配套政策不到位,導致很多企業開始合作時積極性很高,但在資金投入、企業師傅配備、實習安排等方面上處于一種被動應付的狀態。而且現代學徒制學生在就業時多采用“雙向選擇”的模式,合作企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最終能否留在本企業就業還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上述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合作企業對于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信心。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已畢業的學徒班為例,畢業后選擇留在學徒企業繼續工作的學生人數甚少,這無形中給合作企業和專業均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不利于接下來的繼續合作,也不利于現代學徒制的良性發展。

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成效

(一)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

通過學徒制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顯著增強。近五年,學生在企業專崗實習期間進入企業關鍵崗位的比例不斷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2017年以來,獲得省級技能大賽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2項,主持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6項,獲獎數量和創新項目均遠高于普通班。畢業后,學徒班學生在規上企業就業率高出普通班35%以上,畢業三年內職位晉升比率達到30%以上。

(二)專業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通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共同組建了結構化的師資團隊。通過下企業實崗鍛煉,訪工訪學等途徑,專業教師的職業技能和業務水平明顯提升。團隊教師利用專業特長,積極為嘉興市及周邊外貿企業開展培訓、業務咨詢等社會服務6000余人次,立項橫向課題12項,到款額60余萬。作為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學會理事單位,積極為浙江外貿發展提供對策建議,立項浙江省商務廳對策課題10項,為行業企業提供了產品開發、業務拓展、風險管控等解決方案,創造經濟效益達3000萬元。合作企業嘉興市澳杰進出口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嘉興市第二批教育型企業,國際貿易教學團隊2021年獲得學校省級教學創新團隊培育項目立項。

(三)示范推廣成效明顯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近年來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成功經驗,由陸金英院長牽頭申報了《跨企協同三站輪換:外貿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2021年學校教學成果獎,最終獲得一等獎。現代學徒制育人理念和培養模式在教育部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規范管理暨集團化辦學現場會(青島)等全國性會議上進行了10多次經驗分享。合作育人成果多次在《浙江教育報》《浙江工人日報》等紙質媒體報道,取得熱烈反響,為具有“小眾分散”特點的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模式借鑒。

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對策

(一)強化現代學徒制的宣傳與推廣工作

認真總結前期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成功經驗及先進典型,通過專業教育、學校網站、相關媒體進行專題報道,加強現代學徒制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定期開展現代學徒制校企總結交流研討會,將現代學徒制典型案例及成功經驗及時發布推廣,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使廣大學生及家長、企業對現代學徒制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有更為客觀、科學的認知,激勵更多的學生、企業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

(二)創新“跨企協同、三站輪換”的合作育人模式

一站實施“校內虛擬實驗+企業職場體驗”,使學生掌握外貿崗位的工作流程,養成基本職業規范,建立對外貿行業的職業認知;二站實施學生選擇崗位模塊、中心組織輪崗實訓,引導學生初步確立職業方向,掌握職業普適技能;三站實施學生與企業雙向選擇、企業組織適合崗位頂崗實習,引導學生明確職業定位和發展目標。“二站選崗、三站選企”增強了學生發展的選擇權,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多崗輪訓、跨企學習”,拓寬了學生技能習得的路徑,增強了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

(三)構建“基于崗位需求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根據國際貿易行業人才需求調研,我們將學徒崗位設定為:國際站運營專員、獨立站運營專員、跨境運營專員、跨境客服專員、跨境物流專員、跨境營銷推廣專員6個崗位,將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課、崗位群技術技能基礎課、崗位技術技能課、學徒個性發展與創新創業課程。校企在大量調研、研討的基礎上,共同開發了跨境商務數據分析、跨境網絡營銷、商務英語、企業管理實務、跨境網店運營、跨境物流、跨境電商B2B數據運營實訓(1+X課程)、跨境電商知識產權、外貿平臺運營、新媒體營銷、定崗實習等崗位技術技能課;同時為了拓寬同學們的專業視角,校企還共同開發了外貿視野、素質拓展、創新創業等個性發展課程。通過校行企深度融合,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共同開發崗位標準、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共同編寫教材和學徒制工作手冊,使學徒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更貼近企業的現實需求,不斷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和就業能力。

(四)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保障現代學徒制的良性運轉

依托學校牽頭成立的欣禾職教集團,促成政府出臺《產教融合專項經費使用細則》、《教育型企業認定與管理辦法》,解決企業參與學徒培養收益與投入不匹配問題;依托跨企業聯盟,聯合制定《培訓中心企業遴選與考核辦法》、《學徒考核與激勵辦法》等制度,保障學徒制培養各方的權益,進而解決企業、師傅、學徒責權利不對稱的問題,實現各方互利共贏。通過上述制度的建立,不斷激發行業、企業、學員、師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作用,確保學徒制的生機與活力;同時健全學徒制檢查、考核、評價等相關制度,加強對過程的管理,建立常態化的檢查、評價機制,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加以解決,以保證現代學徒制的實效。

五、結語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必然選擇,也是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更是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盡管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認識誤區、企業積極性不高、管理體制不順暢、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但通過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一定會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之路,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Z].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1-02-28.

[2]徐國慶.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構建中的關鍵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30-38.

[3]韓旭,張俊竹.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成效、困境與方向[J].教育與職業,2020(24):41-46.

[4]顧志祥.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改革的成效、反思與展望[J].教育與職業,2020(1):40-44.

[5]陳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現代學徒制改革研究與實踐———以廣州華夏職業學院為例[J].商展經濟,2020(9):86-88.

作者:韓旭 單位:嘉興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