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懷在老年冠心病護理中運用

時間:2022-07-13 15:36:14

導語:人文關懷在老年冠心病護理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文關懷在老年冠心病護理中運用

[摘要]目的:知曉人文關懷護理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意義。方法:研究對象在于我院經過了治療的冠心病老年患者,患者數量一共為40例,將2021年01月到2021年12月這一區間作為研究時段進行收治,而后使用各異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分組,使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為20例,將對患者使用常規護理來展開觀察,研究組同樣也為20例,將對患者使用常規護理+人文關懷護理的方法來進行實驗。其原因在于去比較兩組以下因素的不同,這涵蓋了:抑郁、焦慮、睡眠質量評分,護理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就其抑郁以及焦慮情緒兩個方面來說,處于研究組里面的患者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好轉,同時其在睡眠質量也存在著一定的上升,并且在每一項得分上,將研究組里面的分數和對照組對比可知,前者都比后者高(P<0.05);且研究組在配合度上面也更高,而在提到其依從性時,經過比較可知研究組的整體數據會比對照組更佳(P<0.05);就護理滿意度這個方面來說,將研究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可以得知前者所得的分數比后者明顯更高(P<0.05)。結論:把人文關懷護理使用到老年冠心病的護理中,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讓患者更加配合護理工作,護理效果優良,同時,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人文關懷;老年冠心病;護理依從性

引言

冠心病是由于患者的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血管變得狹窄,嚴重者堵塞了血管,導致血流量減少,心肌血需求量無法得到滿足,從而出現了缺血、缺氧的現象[1]。冠心病多發生在40歲以后,以老年人為高發群體。冠心病的治療時間比較長,老年患者自身體弱,通常患有其他的慢性疾病,容易發生并發癥[2]。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注重對患者的護理。本院選取了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分為兩個組,分析人文關懷護理應用到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研究對象在于我院經過了治療的冠心病老年患者,患者數量一共為40例,將2021年01月到2021年12月這一區間作為研究時段進行收治,而后使用各異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分組,使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為20例,將對患者使用常規護理來展開觀察,研究組同樣也為20例,將對患者使用常規護理+人文關懷護理的方法來進行實驗。而在對照組里面的基本資料如下,男女性別分布為: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而患者年齡最小為63歲,最大患者年齡為81歲,患者年齡集中在63到81歲之間,計算可知平均年齡為(64.38±7.23)歲,而在研究組中,男女性別分布為: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齡大部分處于64到80歲之中,且患者最小為64歲,最大患者年齡為80歲,可知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3.94±7.41)歲。在將其比較之后可知,兩組的資料差異小(P>0.05)。納入指標:滿足被判定為“冠心病”的要求;并且其資料滿足所有要求;且其病情可以被控制住,愿意主動積極的參與研究實踐;表明其愿意加入此次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指標:排除患有神經和精神系統的人;排除嚴重并發癥者;排除長期臥床者;排除免疫性疾病者;排除腦血管意外者;排除沒有按照研究方法進行護理或者中途放棄等。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知道并支持本次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分為入院介紹、病情監測和健康教育等,研究組為常規護理+人文關懷護理,詳細如下:

(1)組建人文關懷護理小組,參與者是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固定時間點為其提供人文關懷護理的學習,加深其在人文關懷護理上面的理念,提高其參與者的溝通技巧和專業技能,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明確人文關懷護理的護理方法,有助于小組成員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人文關懷護理的實踐中,提高護理的質量。

(2)好的環境幫助病人轉換心情,好的心情則幫助其恢復。所以,提供適宜的人文環境。維護其潔凈和整潔,并保證溫度和濕度的舒適度,找到最好的光線。病房每天開窗通風,維持空氣清新,適當的擺放綠植,讓患者感到溫馨。

(3)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常常會感到焦慮、緊張,過度的情緒低落甚至會出現抑郁的不良心理。患者家屬也會非常擔心患者,容易帶動患者產生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的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安撫其負面情緒。入院后,積極和病人及其家屬保持交流。向其講述有關冠心病的常識以及治療方案,讓其知曉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東西,對其產生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還可以列舉本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經過治療后預后良好的案例,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在患者情緒低落的時候,耐心的安慰患者,播放輕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穩定患者的情緒。老年患者容易受到親情的影響,因此,還可以叮囑患者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與患者分享家庭的溫馨事情,翻看溫馨的家庭成員照片、視頻等,讓患者感到親情的支持,能夠積極的配合護理工作,早日康復。

(4)在飲食上,根據患者的喜愛,結合醫生和營養師的意見,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要求患者以少鹽少糖少脂肪飲食為主,避免食用生、冷、硬和油炸類食物,多吃富含豐富維生素、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為患者制定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患者禁煙戒酒,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和血脂,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如果患者受到疼痛的困擾,睡眠質量差,可以遵醫囑給予患者止痛藥,建議患者聽輕音樂,睡前泡腳等幫助睡眠。在患者病情比較穩定的情況下,為患者制定康復鍛煉。可使用慢跑、散步或太極拳等有氧運動,主要目的在于不會使其感覺太疲勞。告知患者家屬陪伴患者堅持運動,鼓勵患者,讓患者在愉悅的氛圍里鍛煉。

(5)患者出院前,詳實的讓其知曉在出院后要持續吃的藥,以及各種藥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同時也要讓其持續進行運動,告訴其復查的時間和定時復查的重要性,叮囑患者不適隨診。觀察指標將兩組在抑郁、焦慮、睡眠質量評分,護理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基于《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和《睡眠狀況自評量表》來評定參與者,在護理前后各判定一次,記錄數據并進行比較,數據越高,該組成員的情況越嚴重。為了更好的評估成員的護理依從性,分別從服藥按時性、復查定時性、配合飲食調整和主動運動四個方面進行評估,每項1-4分,記錄數據并進行比較,數據越高,該組成員的護理依從性越高。護理滿意度通過口頭詢問成員的形式,分別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所有成員3100%。

1.3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軟件來處理,計數與計量資料以%與(?x±s)代表,以x2與t值來檢驗,如果其結果為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成員抑郁、焦慮、睡眠質量評分的對比

護理前20例研究組成員:抑郁評分(47.31±6.39)分、焦慮評分(48.71±6.15)分、睡眠質量評分(38.37±3.48)分。護理前20例對照組成員:抑郁評分(47.23±6.43)分、焦慮評分(48.68±5.92)分、睡眠質量評分(38.29±3.51)分。護理后20例研究組成員:抑郁評分(32.54±5.29)分、焦慮評分(35.66±5.82)分、睡眠質量評分(21.09±4.46)分。護理后20例對照組成員:抑郁評分(39.72±5.48)分、焦慮評分(42.35±5.75)分、睡眠質量評分(30.42±4.53)分。護理前:(t=0.040,P=0.969、t=0.018,P=0.988、t=0.072,P=0.943);護理后:(t=4.216,P=0.001、t=3.657,P=0.001、t=6.564,P=0.001)。根據以上數據對比顯示:兩組成員在護理前,都有焦慮和抑郁的不良情緒,都存在睡眠困擾,各項評分差異不大(P>0.05)。經過護理后,研究組成員的不良情緒明顯得到緩解,睡眠質量得到提高,其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成員護理依從性的對比

服藥按時性:研究組(3.61±0.72)分,對照組(2.09±0.57)分。復查定時性:研究組(3.63±0.69)分,對照組(2.12±0.56)分。配合飲食調整:研究組(3.68±0.73)分,對照組(2.11±0.53)分。主動運動:研究組(3.65±0.71)分,對照組(2.53±0.61)分。(t=7.402,P=0.600、t=7.599,P=0.001、t=7.783,P=0.600、t=5.351,P=0.001)根據以上數據對比顯示:研究組成員的服藥按時性、復查定時性、配合飲食調整和主動運動四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更加的配合護理工作。在護理依從性的對比中,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2.3兩組成員護理滿意度的對比就研究組之中的20患者來說,表明自己為非常滿意的患者則是14例,同時對此給出了一般滿意的患者一共有5例,同時存在著1例表示不滿意的患者,而在本組的護理滿意度則達到了95%。而就對照組之中的20患者來說,表明自己為非常滿意的患者則是8例,同時對此給出了一般滿意的患者一共有4例,同時存在著8例表示不滿意的患者,而在本組的護理滿意度則達到了60%。(χ2=7.025,P=0.008)根據以上數據對比顯示:研究組成員的護理滿意度高達95%,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僅有60%。在護理滿意度的對比中,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越來越多,嚴重的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患者的家庭帶來了負擔[3]。加大在老年患者的護理在臨床上的關注。常規的護理,沒有針對老年患者這一特殊群體,太過于籠統,護理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服務發生了改革,提出了新的護理理念[5]。依從性(Patientcompliance/Treatmentcompliance)也稱順從性、順應性,是指患者基于醫生的標準來展開治療,并且其和指示保持一致的行為,則被叫做“協助”,若不相同則叫不順從性。依從性可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超過或不足劑量用藥、增加或減少用藥次數等)和完全不依從3類,在實際治療中這三類依從性各占1/3。其對詳細用藥的依從性,就是這種具體藥物的依從性。人文關懷護理就是一種新的護理理念,這種護理把情感、行為和認知結合在一起,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關懷患者,增進護患關系,讓患者更加配合護理工作,有效的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量[6]。把人文關懷護理應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中:組建人文關懷護理小組,固定時間點為其提供相關學習與培訓,加深其在人文關懷護理上面的理念,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人文關懷護理的實踐中;營造舒適的人文環境,讓患者感到溫馨[7];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態,緩解他們的不良情緒[8];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患者堅持運動鍛煉;患者出院前,做好用藥指導和叮囑患者按時復查[9]。本次研究中,明顯的分析出:兩組成員在護理前,都有焦慮和抑郁的不良情緒,都存在睡眠困擾,各項評分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就其抑郁以及焦慮情緒兩個方面來說,處于研究組里面的患者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好轉,同時其在睡眠質量也存在著一定的上升,并且在每一項得分上,將研究組里面的分數和對照組對比可知,前者都比后者高(P<0.05);且研究組在配合度上面也更高,而在提到其依從性時,經過比較可知研究組的整體數據會比對照組更佳(P<0.05);就護理滿意度這個方面來說,將研究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可以得知前者所得的分數比后者明顯更高(P<0.05)。

4結束語

由此可見,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到老年冠心病的護理中,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讓患者更加配合護理工作,護理效果優良,增進了護患關系,讓患者對護理服務更加的滿意。這種護理方法的臨床價值很高,非常值得推廣。

作者:朱小明 單位:北大荒集團牡丹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