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7-19 11:39:49

導語: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量云計算平臺和移動通信技術得到了廣泛使用,促使社會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大量的數據信息開始出現資源共享的狀況,也因而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改變,使得人們朝著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進步。各級各類公安以大力推進大數據應用為核心進行工作展開,在工作中通過打擊破案和服務社會的方式,找出互聯網中存在的相應問題,但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會由于公安內部大數據人才缺失,導致相應工作落實不到位。因此這也表明在公安機關內部需要大數據技術人才的支持,對于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有關公安院校要綜合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科學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提高對違法犯罪分子的偵查防范能力,以此培養出高素質高效率的警務人員。對于目前的公安院校來看,在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缺陷。針對這一部分問題,本篇文章以大數據為基礎,對公安院校警務人員培養體系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體系

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方案為對象,通過審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設置等微觀內容,考察我國治安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能夠進一步發現人才培養所處的歷史方位,呈現專業建設存在的共性問題。這有助于治安學專業的時代創新和科學發展,也是培養符合時代發展、滿足實戰需求的新型治安人才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一、公安院校面臨著應用型學科建設的艱巨任務

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以及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確表明普通本科高校在改革中應堅持以“確定應用型的類型定位和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根據所服務區域、行業的發展需求,找準切入點、創新點、增長點,使轉型高校的教育目標和質量標準更加對接社會需求、更加符合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頒布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表明:“要堅持以高校分類評價等方式引進高校科學技術,提高高校辦學特色和辦學水平,堅持以應用型為本科評價標準,重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辦事能力和實踐能力”。以上述文件來說,作為我國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要求,都為本科高校辦學做了明確性的方向規劃。主要強調本科院校應向應用型方向轉變,這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在結構布局上做出的優化調整,也是公安院校在教育過程中所需要做出的改變。公安院校與普通院校相比較,在院校所屬上分為公安大學、警察大學和警察學院等三類本科院校,近幾年開始陸續出現其余公安院校[1]。在教育發展中,公安院校歷史較短,自身教育基礎較低,阻礙公安院校的創辦。但與普通院校相比較,公安院校從屬于行業類院校,具備較為鮮明的院校特點,自身的辦校資源具備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這也是公安院校自身具備的獨特特點。在建立應用型學科教學中,將應用作為基礎進行展開,主要是要求高等教育院校要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以需求為導向進行地方性服務建設。在高等教育中,公安院校進行學科教學時,要精準自身發展方向,在公安特色上進行不斷探討,防止在高等院校教育潮流中被淘汰。其核心觀點為,教學方向要以應用型學科為中心進行展開,以警務實戰為學科發展方向,防止出現過度綜合化。

二、警企融合是警務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建立企業警務室

要想更好地增強區域企業對公安任務的支持,就需要積極溝通,營造良好和諧的警務企業關系,展現公安民警的良好外界形象,以實際行動為核心進行企業工作展開,為企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動力基礎,在企業內部通過建立警務室,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宣傳,以民警登門走訪的方式,向企業發放法律宣傳知識,并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增強公眾安全防范意識。以指導高新技術企業為中心進行網絡安全隊伍的建立,加強專業人員的溝通交流,通過聽取意見,了解民眾,提高警務人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增強警企合作。

(二)警企專業領域合作

聯合互聯網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共同圍繞新型智慧城市安全防范、智慧公安、新型網絡犯罪進行創新研究研討,建立多方面網絡安全人才的開展,通過深度合作探討了解城市未來發展狀況,更好地增強當地公安網絡安全系統。以聯合展開的方式提高管控防御體系的監管,集主動感知、云端防護,防范數據安全的方式實現網絡監管技術,更好地彌補在公安系統中存在的網絡安全技術空白[2]。

三、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一)警務化管理傳統方式受到一定削弱

在警務化管理的過程中,要堅持以服從為關鍵、以權威為核心、以紀律為保障的標準進行嚴格管理,服從命令聽指揮,以制度規定進行強化執行,以此更好地保障懲戒的監管力度,形成整齊劃一、紀律嚴明的校園學習氛圍。大多數公安院校的學生多在網絡媒介的環境下成長,注重多元化思維的發展,熱愛雙向互動的學習環境,利用網絡語言進行多樣化的溝通交流,自身具有較為完善的個性化需求。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傳統教學具備較高的約束性,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抵抗情緒,甚至產生師生沖突[3]。

(二)治安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現狀

公安院校的學歷教育多為職業化教育,主要強調專業的適用性,將應用性作為公安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以公安院校的教學定位和辦學特色來決定人才的培養方式,并且符合我國公安院校人才培養要求。治安學作為人才培養的定位,嚴格參照公安院校的培養需求出發,將治安治理作為主要方式,增強人才培養的契合度。要重點關注的是,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條件不同,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的發展性,而畢業條件作為學習基礎,需在學生畢業時就應完全具備,在理解時,不應將二者混淆,要將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標準進行教學活動。隨著近幾年教育的不斷發展,公安院校開始由專科到本科完成升級,省屬公安院校以綜合化、學術化和研究化的要求,向大學進行轉化,將服務落實到當地,但由于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過于追求學術性和理論性,定位較高,與學校現發展狀況不符,導致人才培養計劃不符合標準。

(三)規制困境,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不完善

在人才培養中,院校體制作為人才培養的脈絡,要與社會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參照相應的運行機制作為培養規格。就目前的發展要求來看,警務創新體系相應機制不夠完善,導致部分城市過于注重知識性傳播,流于表面,未將傳播力度落實到位,致使一部分工作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另外,一些公安院校并未成立獨立的警務科研部門,導致科研工作僅存在于表面,未在學校內部進行深入運用,致使研發階段處于資源匱乏的狀態。另外警務技術人才缺失,導致警務院校內部科技創新機制不夠完善,人才發展空間較小,個人晉升問題較難,大大削弱了技術人才的工作積極度,不能更好地落實警務現代化建設要求。

四、基于大數據方向的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體系探索

(一)磨煉公安院校學生“微時代”信息處理能力

1.提高公安院校學生“微時代”信息自律能力在微時代的發展要求下,無關因素會導致人們精力分散,常在手機上消耗大量的時間。大部分自控力較低的青少年,在微時代的推動下,常受到信息和互動的影響,無法更好地完成警務管理和檢查活動,不能將精力集中于專業的學習上。所以,在進行警務化管理的過程中,要從內心進行轉變,以積極配合的方式完成警務化管理要求,達到自律的目的。降低無關因素的學習,將重心放在專業知識學習上以及職業技能培養上,以此更好地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2.提高公安院校學生“微時代”警察職業能力微時代與微空間的相互融合,由于警務職業具備特殊性,網絡警察對于網絡監管任務無休息時間,因此公安院校在執法和服務的過程中,要學會利用網絡知識,充分運用網絡服務要求,以便利工具來更好地增強工作學習效率。另外要重點關注網絡空間的安全性能,充分提高警察自身的約束能力,維護警察形象,形成良好的警察職業道德。并且充分認識網絡空間的重要意義,提高警惕,關注意識形態的變化。

(二)建立網絡安全與執法(公安大數據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中,要將大數據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嚴格遵循網絡安全執法,使專業人士具備較為扎實的技能核心,重點培養警察良好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提高警察的工作能力,可以在網絡安全執法以及大數據分析中充分發揮自我價值,以可視化技術和高素質應用警務人才為中心進行展開,建立健全的人才培養計劃。另外,還可通過公安實戰部門,對網絡數據信息進行收集歸納整理,為各部門各崗位,公安警察提供數據信息,為精準培養人才奠定基礎。網安專業作為實驗班培養要求,是朝著大數據方向發展,在大數據網絡安全執法中,公安人員要具備較為完善的網絡安全執法意識,能夠靈活掌控數據分析以及互聯網操作要求,準確收集整理相應的數據信息,通過運用可視化技術,完成復雜問題的處理,可以完成互聯網以及情報大數據等相應的處理工作,能夠靈活分析問題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培養應用型的警務人才。

(三)精益求精,健全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

首先,要不斷提高監管機制。在警務科技發展過程中,常存在不平衡的狀況,主要是由于相應基礎體制未得到有效落實,要想更好保障各級公安機關的警務部署能力,需要安排相應的警務工作人員,形成較為完善的團隊。根據當地的實際狀況進行相應工作的展開,并且按照實際狀況,建立健全的警務安全體系,將基層公安融入到工作過程中,確保在警務系統中各項高新技術都得以廣泛運用。其次,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在警務科技創新中,要以服務為中心進行展開,與普通科研項目相比較,公安科研項目要做好相應的保密措施。公安機關要對所產生的知識產權建立健全的保護機制,以創新、應用、保護、管理等保護體系進行圍繞展開,以此提高警務科研領域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嚴防嚴控警務創新受到侵害,有效保障科研人員的合法利益。再次,增強警務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公安機關應按照《公安機關警務技術職務序列改革方案(試行)》所發布的要求進行技術推進,注重警務人員的技能培養,對于創新部分提高警務人員的創新意識,通過激勵與獎勵等方式,提高警務人員的學習積極度,充分考量技術人員的工作的特殊性,對于經驗不足的科研技術人員,降低工作標準。最后,重點考量對專門技術人員給予相應獎勵,為專門技術人員所作出的科技創新給予相應表彰,提高工作積極性。

(四)信息化、智能化,強化智慧教學手段運用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信息為城市發展和校園都帶來了改變,各公安院校在智慧公安的背景下不斷提高教學手段,以智能化的教學力度,為教育發展迎來了教育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才培養問題。在公安院校進行警務實戰能力培養工作上,智慧教法應作為關鍵條件,通過利用運動類手機APP和可佩戴智能設備,例如手環,心率等動態監控設備,實時調查學生體育鍛煉狀況,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體能素質。在院校內部通過研發自動化評判機制,例如警棍擊打測力儀,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學生擊打的時間和動作是否符合標準,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考核客觀性,在警務實戰模擬中,該方式具備較高的推廣性,為之后的學習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評價標準。在傳統的戰術引導上,利用VR和AR技術,建立3D模擬的警務實戰訓練場景,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對戰上具備較強的心理壓迫感。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不斷完善課堂教學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實戰模擬中提高自身能力[5]。

五、結束語

展望未來,基于大數據方向的網絡安全執法是警務人才改革與發展的大勢所趨,犯罪智能化倒逼警務智能化發展,隨著電信詐騙為首的網絡犯罪越發猖獗,人工智能將在識別犯罪、預防犯罪、打擊犯罪領域大展身手;傳統人技物防需要與人工智能警務結合打造技術升級的治安防控體系來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警力資源;警務內部管理與對外服務領域,指令的上傳下達,警種間的資源調配與合作,提高為民服務的水平,智能警務廣有天地可為。人工智能警務領域必將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參考文獻

[1]宋華,胡芳,賈志卿.基于大數據方向的卓越網絡安全執法警務人才培養體系探索[J].高教學刊,2019,8(1):152-155.

[2]許東濠.智慧警務背景下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9.

[3]萬怡倩.智慧警務背景下的治安管控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9.

[4]徐佰超.大數據在公安機關刑事案件偵辦中運用問題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9.

[5]朱濤,顧海艷.基于數學建模路徑的警務大數據能力培養[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9,36(2):106-112.

作者:柳俊 付占恒 單位:阿克蘇地區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