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鄉鎮創建工作匯報材料

時間:2022-12-20 11:15:58

導語:生態鄉鎮創建工作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鄉鎮創建工作匯報材料

鎮位于市縣部,距縣城18公里,是縣大門。全鎮幅員面積82.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400畝,綠化面積45600畝,有林地30000畝。轄12個行政村143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1025人,總戶數7631戶。近年來,鎮緊緊圍繞“暢通、生態、安居、創業、人文”的發展戰略。以創建省級生態鄉鎮為載體,以富民強鎮為目標,以產業發展為抓手,以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改善民生為主題,樹立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型經濟發展模式,落實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著力構建出了發展型、創新型、生態型、服務型、和諧型的新,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共贏,生態鄉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現將創建工作匯報如下:

一、強化組織保障,健全領導機制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創建工作領導機構。為切實抓好省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鎮黨委、政府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政府鎮長及相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鎮省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領導和組織協調省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的組織實施。鎮黨委、政府將創建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堅持領導帶頭、干部示范、全鎮動員、全民參與,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創建意義,并調整充實鎮環保所組織機構,增強人員配置,落實人、財、物等保障措施,形成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二)狠抓任務分解,落實創建工作總體目標。結合創建工作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圍繞創建工作總體目標,對照省級生態鄉鎮創建的5個基本條件和15個具體考核指標要求,我鎮迅速落實任務分解,將創建任務分解下達到具體承辦部門、明確具體責任人員,實行定期交帳、時間倒排的方式,由鎮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開展定期督促落實、分管領導根據職責分工分片負責、環保所對照創建目標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并將創建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與部門和個人年度考核掛鉤、兌現獎懲。實現了“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責任獎懲人人落實”,有效確保整個創建工作順利推進。

(三)注重協調溝通,強化全程跟蹤指導、督查。鎮、村(社區)兩級和相關部門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推進會,定期對創建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交流研判,及時了解和掌握創建工作各項軟硬件指標完成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已累計召開各類專題會議15次,定期交賬會、推進協調會60余次,制發各類工作通報、簡報、專報50余期,切實增強了創建省級生態鄉鎮的責任意識、目標意識和大局意識。

二、細化工作措施,狠抓創建工作落實

(一)全力打造“生態細胞”。鎮以“建設省級生態鎮、打造宜居新”為口號,先后完成全鎮3564戶農戶縣級生態家園和林園村等9個市級生態村創建工作。通過改水改廁改路工程實施,打造了林園村為321示范新村。加強動態監管,全力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堅持不懈投入,累計完成荒山造竹2500畝,驗收荒山造林10000余畝,完成退耕還林管護2萬余畝,并順利通過了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驗收。

(二)強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一是投入100余萬,對江興路兩側和場鎮近9公里范圍內的風貌進行了集中整治,統一了店招,配套完善路燈、人行道硬化地磚、建成供排水系統以及污水管網管線等基礎設施;新建成地埋式垃圾中轉站1個,53口垃圾池和55個垃圾箱,配置垃圾清運車1輛,建立一支64人的城鄉保潔員隊伍,全面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的綜合治理和維護。

(三)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近年來,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發展,累計投資達2個億,完成了城鎮一期新街項目和集鎮二期“水木蓮庭”商住小區項目、中學遷建等城鎮建設項目。按照城鎮規劃和功能分區布局要求,著力突出抓好城鎮綠化、硬化、亮化和供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建成了客運站1個,日處理能力500立方污水處理設施1座,污水網5600米,旅游公廁3個,農貿市場2個。

(三)積極打造綠色生態產業。一是狠抓傳統農業經濟,全年播種糧食面積40539畝;漁業年產量20萬公斤,年產值2000萬元;新栽桑2000余畝,蠶業發展產繭4496擔,實現總產值850萬元;二是圍繞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今年以來成立龍鳳生豬專業養殖合作社1個,建立標準化生豬養殖場1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5個,新發展養殖大戶50余戶,年出欄生豬41800頭,產值可達8000余萬元;三是大力發展經濟林,新發展茵紅李1200畝,已投產枇杷、桂圓基地達1600畝,竹種基地1個,完成荒山造竹2500畝,驗收荒山造林10000余畝。

(四)積極改善人居設施環境。一是全面完成縣道玉(屏)蓮(花)路硬化工程,累計完成全鎮農村通暢工程道路硬化達40余公里,實現全鎮村村通水泥路;二是推進天然氣安裝工程,實現全鎮村村通天然氣,使老百姓用上了節能、清潔能源。三是投入1000余萬元升級改造城鎮農貿市并通過農村三級農貿市場驗收。四是改造鎮衛生院污水處理設施,并對全鎮的醫療廢物進行集中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五是新建30立方米的水窖10口,大興村飲水應急工程1個(其中建設2口50立方米的水池,鋪設輸水管2500米)、新建長嶺村提灌站1個,新建集鎮供水站,安裝飲水管道延伸1500米;整治3口堰塘,維修渠道2500米,緩解了近千戶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難問題。六是啟動省級扶貧新村林園村建設,改善村主干道5.1公里、新建30立方米的水窖2口、修建田間生產便道6公里。七是依托國家農村用戶沼氣池建設工程,對農村住房進行“一建三改”,全鎮累計共建沼氣池3956口,6455戶使用衛生廁所;改爐降氟2000戶、太陽能用戶556戶、天然氣及液化氣用戶956戶,全鎮使用清潔能源戶達6158戶,占到了全鎮總戶數的73.1%。

三、加強后期管理服務,確保創建成果“長治久安”

(一)暢通環保信息溝通渠道,健全環保投訴機制。通過公布投訴電話、設置投訴信箱,明確環保信息人員等方式,使全鎮環保信息渠道進一步暢通,各類環保投訴能夠得到及時處理,全全鎮環保信訪投訴處理率達到100%,滿意率達99%。

(二)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鎮內所有建設項目凡未取得環評手續的一律不予落戶和辦理相關手續。

(三)加大環保監監督執法檢查力度。廣泛開展環保動態巡查,重點加強對城鎮建成區、農戶集中居住區、相關企業、重點河流流域、飲用水源地等區域的監督檢查和生態保護,積極開展鎮容鎮貌、環境衛生、綠化、亮化、交通及市場管理等的日常監管、整治,確保全鎮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一是充分發揮廣播、專欄、標語、簡報等宣傳主渠道作用,積極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收聽收看看環保專題節目、影片,并利用村務公開欄宣傳環保國策,發放環保科普宣傳資料。組織鎮村干部和學生上街游行,在鎮區主要街道和重點村還設立了十多處永久性環保宣傳標語,營造了良好的創建氛圍。二是廣泛組織開展專題活動,在中小學校舉行環保知識講座,讓學生學習掌握環保理論,參與環保宣傳教育。三是認真抓好“6.5”環境日等重大節日宣傳活動,精心組織全鎮上下開展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動員全社會人人參與,關愛生命,維護生態環境,把講究衛生、愛護環境變成個人的自覺行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對照創建要求,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環保部門的悉心指導下,經過多年的努力,我鎮于2013年成功創建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和省級生態鄉鎮。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我鎮的生態環境、居民環保意識、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先進發達地區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此我們將按照省、市、縣的各項環保要求,持之以恒地搞好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一是要認真鞏固省級生態鄉鎮成果,積極探索和實施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模式,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切實提升全鎮生態環境和人居條件改善。二是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優化“宜居”硬件設施。要進一步加大人、財、物、項目等投入力度,切實狠抓城鎮、道路,污水處理,市政公用設施等項目的實施建設力度,采取更加務實的工作態度和更加具體的工作舉措切實抓好環境保護工作,努力打造魅力、亮麗、宜居。三是要進一步加強源頭管控,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要進一步推廣和推行低毒、高效、無污染的新型農業實用技術和高、新、尖農業生產資源;加大天然氣、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建設力度,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