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特色學校創建匯報材料
時間:2022-12-03 02:46:41
導語:中學德育特色學校創建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XX省XX中學坐落在革命搖籃、朱毛會師圣地XX市XX鎮的XX河畔,在XX精神的培育下,在改革雨露的滋潤下,在黨的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學校不斷發展、不斷壯大、不斷前進。
XX中學的前身是1840年由XX、XX、XX三縣客籍人集資建造的XX書院,這是當時三縣客籍人的最高學府。1928年,、井岡會師后,在XX書院成立了紅軍軍官教導隊,負責培訓革命武裝干部,實際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第一所“紅軍學校”。
XX中學堅持“規范十特色”的辦學方向,始終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首”的辦學宗旨;堅持“教書育人,以德育人,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堅持“因地制宜,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的辦學思路,要求全校師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讓校園的“凈”轉化成學生心靈的“凈”,力求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扎實,特長明顯”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鞏固德育基礎的同時,堅持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加強團隊一體化建設,建設立體互動的德育網絡,打造適應初、高中學生實際的德育模式。
厚實立體的育人體系——德育基礎
1、健全機制,監督落實
學校根據各項工作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了各項德育工作制度:《學校德育常規》、《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制度》、《先進班級的爭創制度》、《優秀班主任的評選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成立了德育領導小組,以校長、書記為組長,政教主任、教導主任為副組長,所有班主任為組員。另外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形成了一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強有力的德育網絡,負責指導學校的德育工作。
2、夯實基礎,拓寬渠道
學校在硬件上拓寬德育工作渠道,在活動中實現德育目標。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不斷更新完善,校園信息化已基本實現。校園電視、廣播、局域網、團隊活動室、心理咨詢室和家長學校等德育陣地完備且充分利用,逐漸形成了德育網絡,在硬件上有效地拓寬了德育工作的渠道。
此外,學校團隊下設的多個社團均與校外媒體、學生活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長期聯系,并聘請部分心理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近幾年,逐漸開辟了XX革命烈士陵園、XX書院、紀念館、朱毛會師廣場、XX敬老院等一系列德育基地,每學期組織學生開展大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踐行德育工作,實現德育目標。
3、創設環境,營造氛圍
學校是育人的“凈土”,孩子成長的“樂園”。我校結合教學實際,創設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如:在逸夫樓前建立名人雕塑園,初中部教學區打造《弟子規》、《三字經》宣傳欄等。
不僅如此,我校還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全員育人”的氛圍,達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共識,落實每位教職員工的育人責任。學校德育立足課堂,依靠各學科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資源、采取融合、引申、擴展的方法,寓德育內容于學科教學之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
4、家校互動,形成合力
加強家校聯系,辦好家長學校。每次家長學校活動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創意、有反饋、有實效。每學期,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年級組召開家長會議,進行家長學校活動。每學期開展面向全體家長的觀摩活動,既向家長反饋學生課堂情況,也虛心接受家長們的管理建議。定期邀請有關教育專家來校,為家長們系統講授教育科學知識、家庭教育的正確原則和方法,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成立家長接待室,推行行政接訪制度。家長接待室每周日下午學生返校時開放,由一位學校行政負責接待家長,面對面交流學校教育方面的話題。利用《家校聯系手冊》,加強家校信息交流,設置“班級快訊”、“老師寄語”、“家長留言”等欄目,每周交流一次。老師們經常采用家訪、電話、書信、短信等形式及時與家長溝通。通過努力,共同營造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氛圍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
光亮奪目的育人名片——德育特色
1、打造“雷鋒班”,傳遞雷鋒精神
XX省XX中學八年級(1)班在“學雷鋒·爭雷鋒”主題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榮獲XX市“雷鋒班”稱號。
2005年的一天,XX鎮養老院孤寡老人的生活引起了XX省XX中學肖友才校長的關注和牽掛,決定在學校成立“雷鋒班”,讓學生們加入到這場愛心活動當中去,并將這愛心接力棒永久的傳下去。
XX中學有個雷鋒班,助人為樂、默默無聞,八年中風雨無阻,照顧XX鎮養老院的老人們。XX中學有支雷鋒團隊,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八年中無怨無悔,走街道、進社區、參加義務勞動。XX中學有扇雷鋒窗口,八年來不停地傳遞雷鋒精神,弘揚中華美德,樹立時代新風。
2011級的初二(1)班是學校的第四屆雷鋒班,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節假日到養老院清掃衛生、鋤草等。幫老人們洗衣服,梳頭,給老人們讀書、讀報,將學校里發生的事情說給老人聽。有的同學甚至給老人們唱歌、跳舞。“雷鋒班”的成立使學生們對養老院老人的愛心扶助由自發到自覺,由不定期到定期,由個人到組織。從此,雷鋒班改變了老人們的生活,使老人們的生活在黑暗與孤獨之中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人間的溫情。
本屆“雷鋒班”共44人,自發組成7個小組,每天都有一個小組深入學校前的街道和社區打掃衛生,清理垃圾池,進行義務勞動。他們還從身邊小事做起,走出學校,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走上街頭,宣傳環保。走進社區,為弱勢群體捐款,為災區捐物。助人為樂,扶危濟貧,善心相助的優秀品德正通過點滴小事滲透到學生們的心靈里。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XX省XX中學“雷鋒班”的接力棒每隔兩年交接一次,迄今已有4屆同學成為雷鋒班的一員。8年來,變換的是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不變的是服務的熱情和不息的愛心。
2、借助“紅歌故事會”,宣傳XX精神
XX省XX中學榮獲2013年度視像中國遠程教育項目“優秀項目學校”獎。
XX中學于2013年年初加入了“視像中國”遠程教育項目。該項目成立于2004年,由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程系黃寶財教授發起,現由上海市七寶中學“視像中國”遠程教育發展中心負責日常推廣。該項目能組織各地學校以遠程實時互動的形式開展教學交流、專題學習及文化交流等活動,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特點。項目的發展已經遍及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廣東、XX、山東等多個內地省份,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也有學校參與其中,在促動跨區域協作學習及異地教育交流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校結合XX“歷史紅、山林好”這一特色,開發了《紅綠井岡》網絡拓展課程。此課程分為“紅歌故事會”和“綠色家園”上、下兩部分。
“紅歌故事會”按照“五個一”的環節設計,即一首紅歌、一個故事、一份感悟、一種精神和一次實踐。課程共分12講,從欣賞、演唱有關XX著名的12首紅色歌曲入手,講述紅歌背后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引導學生感悟故事的內涵,傳承“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XX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綠色家園”共有10講,從挖掘XX寶貴的綠色資源入手,著重探討XX優美的自然景觀及珍稀特有物種的形成條件,推廣XX在保護自然生態方面的成功經驗,增強學生的生態自然保護意識,樹立“人地協調,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以推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我校開發的“紅歌故事會”課程現已被深圳南山區沙河小學選為2013年網絡拓展課程,每周星期五下午定時開講。2013年9月27日,我校黃海波老師在利用網絡視頻為該校學生上了第一堂課——《喜迎紅軍上井岡》,這是我校自加入“視像中國”遠程教育項目以來開展的首堂遠程教育課,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借助“視像中國”網絡平臺,向外界推廣我校的校本網絡課程的研究成果,讓更多的青少年學生走進XX,了解XX,熱愛XX,從而達到不出校門就能對外宣傳XX精神的效果。
3、重視禮儀養成教育,傳承文明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它是對人的素質提出的基本要求,于是,我校將禮儀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由政教處、各年級組主抓。從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點滴抓起,做細做實每一件事務,注重其深度和力度,講求實效,形成了一支懂禮儀、知禮儀的文明群體!
(1)在禮儀意識培養方面,做好“三個字”(“早”、“小”、“活”)
A、從“早”抓起。
禮儀教育要從七年級新生入學抓起。首先教育學生見到老師如何問好,見到同學先微笑,見到老師問聲好。課堂上懂禮貌,發言舉手莫忘掉。下課后,不打鬧,上下樓梯不搶道。在家庭要知禮,對待長輩講孝道。來客人,要謙讓,禮貌用語放口上。從小增強同學們的禮儀意識,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B、牢記一個“小”字。
抓禮儀教育,牢記一個“小”字,做到從日常小事抓起,從生活的小處抓起。比如說一天中:到校先做好清潔衛生,課桌上下的擺放,及時交作業,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按質按量做好老師布置的各科作業,課前做好保潔,飯前便后勤洗手,睡前要洗腳,起床后做好洗漱和擺放,室內要整潔和衛生。進入老師辦公室,先報告經允許后再進入等等。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才算懂禮儀。
C、突出一個“活”字。
進行禮儀教育要做到一個“活”字。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升旗儀式、主題班會、室內黑板報、講座、集會等都是培養學生禮儀意識的重要途徑。安排好各種形式的活動,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圍,使禮儀意識和教育在孩子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2)在禮儀養成教育方面,說好“三句話”、做好“三件事”
踐行以“養好習慣,做文明人”的德育教育活動為主線,說好“三句話”、做好“三件事”。這是我校向學生進行禮儀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教育他們知禮儀、懂禮儀,付諸禮儀行為,養成禮儀習慣,為他們終生成長和未來生活打下良好的禮儀行為基礎。為此:
A、教會學生說好“三句話”。
第一句話:見面要說:“早上好!”、“您好。”讓學生美好的一天從一句親切的問候開始。
第二句話:道歉要說:“對不起!”、“請原諒!”讓學生體驗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得以修善。
第三句話:致謝要說:“謝謝你!”、“給您添麻煩了!”讓學生體驗到一天是在關愛和友誼中度過的。
B、教會學生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愛護環境,你丟我撿。優美的環境是靠人來創造的,也要靠人來保護。“你丟我撿”就是用實際行動保護和創造優美的環境,從小培養環保意識。
第二件事,遵守秩序,你擠我讓。良好的公共秩序,要靠大家來維護。“你擠我讓”就是用實際行動維護公共秩序,從小培養學生公共觀念。
第三件事,和諧謙讓,你好我學。和諧是一個學校良性發展的基石和保障,謙讓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往。“你好我學”就是用實際行動認識和處理好人際關系,從小培養學生的公關能力。
驕人成績屬于過去,德育征途任重道遠。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在學校領導班子的正確帶領下,通過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會不斷努力、不斷改進、不斷創新,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創造更輝煌的業績。
- 上一篇:殘聯精準扶貧工作總結
- 下一篇:改良型氧化溝造紙廢水處理系統故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