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科學發展觀思考
時間:2022-10-08 03:43:00
導語: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科學發展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口、資源、環境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說:“我們國家有這么多的人,這是世界各國都沒有的,要提倡節育,要有計劃的生育”。小平說:“綠色革命要堅持一百年、二百年。中國也一樣,對我們來講,最難解決的不是工業,而是農業。難處是人口多,控制不好,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個最大的障礙”。說:“我們要妥善處理好當代人口與發展的關系,要為子孫后代創造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由此可見抓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尤為重要。人口是“頭”,環境是“尾”,“頭”堵不住,“尾”的壓力就大。人的生產、生活吃、喝、拉、撒、排是要污染環境的,是要掠奪資源、消耗能量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人口多才是最大的污染源。《易經》中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盡管深厚的大地可以承載萬事萬物,具有博大無比的德行”。但是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有“度”的規律,這個度就是容量。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載的容量不是無極的,它儲存的資源不是永無止境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馬克思說:“自然是人的無極的身體”。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也說:“人類無論怎樣推進自己的文明,都無法擺脫文明對自然的依賴和自然對文明的約束,自然環境的衰落也將是人類文明的衰落,人類對于自然界的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要報復我們”。地震、海嘯、洪災、沙塵暴、泥石流、溫室效應、赤潮等等這些災害不是一次一次的給人類的生存發展拉響警鐘嗎?所以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中國土地的承載壓力,減輕環境容量的壓力,保存資源、保護環境,走科學發展的道路才是最佳選擇。那么如何控制人口增長呢?
一、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
中國人口增長問題有它的歷史性和現實性。就歷史而言傳統的“養兒防老、人丁興旺”等舊觀念已經有幾千年了,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導致了中國人口從解放前的三、四億人,增長到現在的13億,就人類自身產污量計算,廢水排放量增加約500億噸,國家提出的污染減排指標化學需氧量增加了2000萬噸左右,不言而喻人類對排污的“貢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然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通過計劃生育人口猛增趨勢才基本得到控制。但同發達國家相比,從歷史的角度看,近一百年以來他們的人口增長是很慢的,人口是最少的。他們的生存環境之所以好,除重視生態環保外,人口少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如澳洲、加拿大等國家,人口數量只有某的2/3,但土地面積確是某的100倍左右。就現實而言,我調查了大足三個鄉鎮,也走訪了老家十幾戶農村家庭,發現控制人口增長的工作出現反彈現象。農村很多家庭,自己都40歲左右了,兒子都快結婚,還生了二胎或三胎,一問都說:“只要繳點罰款就可以了”。從鎮里了解的情況看,計生辦主要忙于收罰款。一個鎮一年要收三、四百萬的罰款。同時很多商人、老板、明星、名人都在超生。窺一斑而知全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子曰:“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如果再不把人口反彈現象治理在萌芽狀態,長此以往,人類生存的空間,會越來越小,環境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二、控制人口增長的幾點體會:
(一)既然人口增長的問題是幾十年、上百年逐漸形成的,因此它又是歷史的。歷史性決定了它是有慣性的,這個慣性是一個物理上的要求,你要去改變它,除你要有足夠大的力量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還須要逐步改進現有的以“罰款抵超生”的做法。從政策上、制度設計上多管齊下形成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也很重要。素質提高了,傳統的觀念才能逐漸改變。
(三)從政策制度設計上,鼓勵獨生、優生
1、改革計劃生育罰款的用途,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超生所收罰款,不應沖抵財政支出,而應建立獨生子女檔案,讓罰款惠及到獨生子女家庭,用于發展生產,用于他們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破除養兒防老的思想,消除他們老了后的各種后顧之憂。決不能超生在這一代,罰款消費在這一屆,好處留在這一屆,矛盾、問題留給下一屆。如美國的住房每月都要上稅,實際上就是從制度上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規避了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讓金后,給后面政府帶來的壓力。
2、公共財政的陽光也應向獨生子女傾斜。要從制度上建立起讓獨生子女在讀書、就業、醫保、養老保險等各個方面享受到比超生子女更多的優惠政策。
3、在金融系統建立獨生子女檔案。環保方面國家出臺了綠色壁壘、綠色信貸、綠色證券。就是讓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出口要受影響,不準貸款和股票上市。同樣計劃生育方面是否可以出某組織生信貸、獨生證券。還應從評優評先上、各種代表選舉上,出臺鼓勵獨生子女的政策。要讓沒有超生的老板、商人、明星、名人嘗到甜頭,超生的吃盡苦頭。
綜上所述,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綜為一體、相互作用、前因后果。控制人口增長、嚴禁亂采亂伐、發展循環經濟、推廣再生能源,還需要我們為之幾十年的努力奮斗。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立足于科學發展觀,只要全民的人口、資源、環境意識增強了,人與自然和諧的明天一定會到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一定會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 上一篇:計劃生育部門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 下一篇:人口計生局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總結